我們應該都知道,在中國的通訊世界里,聯通、移動、電信三足鼎立,被稱為三大運營商。這三大運營商可謂是長期占領這中國的通訊市場,我們平時用的套餐基本上是三大運營商中的其中之一,就算有其他的也只是用其他公司的流量卡,但是普通的通訊手機卡都是他們三家公司里面的一家,所以這也導致之前的很多“霸王條款”。不過在國家的調控下,相對之前三家公司對于消費者仁慈了很多,不僅降費了,而且還提速了。
而且前段時間國家工信部又宣布了一條政策,授予了小米等15家虛擬運營商的正式營業的拍照,也就是說在不遠的未來,三足鼎立的趨勢很有可能被打破。對此很多人可能想問什么是虛擬運營商?對于這點其實在之前文章中筆者也解釋過,虛擬運營商其實就是像一個承包商,從三大運營商中承包一部分的通訊權,然而用自己的計費方式賣給消費者。
其實他們的產生對于通訊市場的良性發展是有著巨大的好處。但是對于這些剛剛起步的虛擬運營商工信部如何扶持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鼓勵創新。
這個創新其實包括很多方面,包含了技術、計費方式、營銷手段等各個方面的創新。中國對虛擬運營商的正式文件許可并沒有多久,很多技術等方面都不是很成熟。但是對于國家而言,要做的就是在宏觀政策上對他們的創新進行一定的刺激,這樣才能保證這些剛剛起步的虛擬運營商的良好發展。
像華為公司,華為是在第一批準許的公司之一,對于華為而言要做的就是緊跟市場所需,針對消費者的各方需求進行創新創造。在目前這樣良好的國內發展環境,企業自身要做的就是如何提高對消費者的服務質量,只有提高了質量才能贏得消費者的心。工信部扶持這些虛擬運營商,同樣是倒逼三大運營的自我創新進程,沒有競爭的市場是沒有活力的,沒有活力自然產生不了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