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運營商高層認為:運營商之間的用戶增長,更像是一碗湯,倒過來叮當響,倒過去響叮當,每倒一次,行業的價值就下降一次。徹底走入了“紅海”的運營商,日子并不好過。
如今,中國正式進入5G時代,以5G為首的“新基建”備受關注,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主要動力。行業上下都將5G視為重大機遇,三大運營商也預計于2020年豪擲千億,用于建設5G。但5G時代,運營商就真的能輕松走進藍海嗎?
運營商一步步走向價值鏈底端北京歸屬地電銷卡穩定嗎
2G時代:籬笆花園
2G時代的通信運營商在產業價值鏈中是絕對的“龍頭老大”。運營商利用定制終端策略向上控制終端廠商,擁有很大的規范話語權力和定價權力;2000年12月,中國移動推出 “移動夢網Monternet”,所有的內容和應用基于夢網平臺進行銷售,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籬笆花園”。隨著移動通信的普及,用戶數蓬勃發展,同時資費也處于較高水平。業界對其這樣評價:移動夢網無疑是新世紀之初偉大的商業創新模式之一,它對拯救中國互聯網業功不可沒,發展速度使最大膽的預測都顯得保守。
3G時代:走向管道化
2008年12月,3G牌照發放。3G時代伊始,運營商的“籬笆花園”就被蘋果公司“終端+應用”的新模式撕開一個大口子。從此通過定制終端策略實現上游一體化的話語權越來越弱,規范話語權和定價權逐步被弱化,用戶可以自己任意選擇APP;內容和應用APP化后,已經不需要移動夢網這樣的封閉平臺來承載,平臺越來越走向開放,社會第三方平臺開始蓬勃發展,并逐步發現成為互聯網屆巨頭。運營商越來越走向管道化。雖然運營商也希望利用基地化和專業公司化模式寄希望于成為綜合平臺的提供者,但重要性被嚴重弱化;作為內容應用作為參與者,對優質內容的獲取能力明顯不足。但這時由于網絡帶寬資源有限,資費還維持在較高水平,流量經營是熱詞。
4G時代:低價管道
2013年12月,4G牌照發放。隨著移動網絡帶寬的拓寬,各類移動互聯網平臺和應用獲得空前的蓬勃發展,2014年,淘寶“雙11”開場,移動端的成交就超越了PC端,占總交易額的近7成。各類風靡應用如雨后春筍般的來了,新“四大發明”的共享單車、掃碼支付和網購三大發明歸功于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來了,但運營商卻在“紅海”里越走越遠。用戶對終端的選擇標準變成了性能、拍照、存儲等,運營商變成了終端廠商的銷售商,除了通信模塊之外的各種話語權基本喪失。隨著人口紅利消失和提速降費,尤其是帶寬資源增加后,流量變得廉價,管道開始低值化。于是有一個角色的話語權變得逐步強大起來:渠道商。“每倒一次,行業的價值就下降一次”,但渠道商的價值就提升一次。北京電銷卡
所以縱觀20年,通信運營商一路走來,在整個產業鏈中一步步的喪失角色和價值,喪失“戰略環節”。
運營商在產業鏈中喪失了什么?
從云管端的角度來看,從2G到4G的20年間,用戶對終端的需求從通話逐步轉化為應用娛樂,以及終端性能、拍照、存儲、電量等,產品及技術本身成為核心價值,運營商定制已經成為過去;而隨著用戶對移動互聯網應用需求的增加,互聯網巨頭大量出現。因此終端廠商和平臺應用的產業價值都在大幅提升,但運營商處境確不容樂觀(如圖1所示)。北京電銷卡辦理
目前,運營商面臨兩個最大的生存壓力:一是產業價值持續下降,隨著提速降費等政策的實施,各類暢享流量產品的推出,運營商的管道產業價值不斷下降,流量經營已經成為過去,產業價值下降;二是產業鏈控制力被擠壓,從上下游一體化到當前的對終端、內容應用幾無影響力,產業鏈的空間被擠壓到最為狹小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