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翔云語電銷手機卡
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和項目實踐,國內外已經形成了以量子密碼技術為核心的較為完整的量子保密通信產業鏈。其中,我國在QKD方面積累深厚、自主可控,已走在世界前列,我國量子通信產業鏈已初步形成完整鏈條,上下游生態也在逐漸健全。
《白皮書》顯示,國內外已經形成了以QKD技術為核心的較為完整的量子保密通信產業鏈,目前國內從事量子通信系統硬件的代表性企業包括已經在科創板上市的國盾量子(688027)、安徽問天量子、上海循態科技等。
國內量子保密通信產業鏈的上游關鍵器件已基本實現自主可控。例如,單光子探測器件的核心近紅外單光子雪崩二極管等,目前已經有一些單位如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重慶聲光電有限公司、光迅科技(002281)等能夠量產;光學調制器件的研發生產、芯片化集成基本上也處于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的主要是極高性能集成電路。
量子保密通信中下游領域的力量同樣在不斷積聚。除了剛剛和國盾量子攜手啟動“量子鑄盾行動”的中國電信外,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和中國廣電在量子保密通信領域都有涉足,新興的量子網絡公司如中科院的國科量子。
目前國內外在研究和實踐量子通信應用模式,例如在云和大數據服務、政務信息保護、金融業務加密、電力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已率先試水并推出相關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IBM、微軟、谷歌、華為等企業都投入了力量在后量子密碼的研究上并形成相應成果。我國密碼算法設計競賽和標準化工作已經展開,除了大學和研究機構加大投入外,一批致力于PQC應用的創新創業團隊也正在積極作為。目前國內外包括國盾量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在內的團隊也開始了一些“PQC+QKD”的“混合型”量子安全密碼具體解決方案的探討。
業內呼吁融合創新
率先掌握能夠形成先發優勢、引領未來發展的顛覆性技術,是我國量子科技領域的重要使命
中國信息協會量子信息分會會長趙勇表示,當前,量子計算的蓬勃發展在為人類打開計算新時代的同時,對現有的信息安全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量子安全技術是多學科、多行業共同努力的方向,協同創新是產業鏈和生態發展的核心關鍵。
在量子通信領域,我國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路線圖,在國際標準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重要的話語權。同時,我國建成了國際上首條遠距離光纖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京滬干線”,保持著真實光纖環境下量子密鑰分發安全成碼距離的世界紀錄,研制并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量子通信安全上,我國已經產出了一批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突出成果。
當前我國實用化的量子通信網絡覆蓋北京、上海、武漢、合肥、濟南等多個城市和地區。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將共建長三角一體化量子通信干線網絡、培育和發展量子通信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長三角地區率先構筑可持續發展的量子通信產業生態系統。在“2020量子安全應用開發論壇”上,中國網安、易科騰、江蘇超流、云璽科技、神州數碼、閃捷信息等企業探討和發布了一系列量子安全解決方案,探討量子通信技術如何同物聯網、區塊鏈、云儲存等融合。
這是一場從科研到產業全方位比拼的“爭霸戰”。目前,國內外都在研究和實踐量子通信應用模式,在各方面率先試水并推出相關產品。繼2020年初白宮發布《美國量子網絡戰略愿景》后,7月,美國能源部發布了一份報告,提出發展國家量子互聯網的藍圖戰略。報告稱,處于發展初期的量子互聯網,將對科學、工業和國家安全等至關重要的領域產生深遠影響。德國政府此前宣布將投入6.5億歐元,推動量子技術從最初的研究走向市場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