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餐飲企業海底撈因密集注冊“池底撈”“撈底?!薄扒讚啤钡壬虡艘鸫蟊婈P注。業內認為,此舉與其訴“河底撈”商標侵權被一審駁回有關。這幾年,“山寨”自己商標的行為并不在少數,知名調料企業十三香從“十四香”一直注冊到“四十香”,老干媽注冊“老干姨”“老干姑父”“老干爸”等。
這些知名品牌申請大量與自身品牌相近的商標,也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策略。因為商標保護主要遵循“先來后到”的原則,被動維權往往耗時費力不一定得到理想結果,比如已經爭論了多年的“南北稻香村”案件如今依然沒有定論。蘇州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稻”)和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稻”)也相繼申請各類商標,前者申請了201件,后者申請了589件。
商標注冊導致競爭失序?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中國商標網公開信息顯示,名為“稻香村”的商標有230件,最早申請人為蘇稻,于1982年申請注冊,在商標國際分類的第三十大類3006小類,包括餅干、果子面包和糕點。北稻于1996年申請注冊了“稻香村”商標,在第三十大類3007小類,包括餃子、元宵、粽子等。
需要說明的是,二者商標注冊在第三十大類下的不同小類,在這些不同的小類之間,以及同一小類當中所包含的商品等問題上,它們的劃分標準并不明確,而這,也直接導致了消費者的認知混亂。
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主任李明德表示,商標注冊有一個特點,考慮商品和服務的分類。國際上有一個關于商標注冊的商品和服務分類表,同樣的商標可以注冊在不同類別的商品或者服務上。蘇稻注冊的商標類別是餅干、果子面包和糕點,北稻注冊商標的類別是餡餅、豆包、餃子。問題就在于,我們是否可以讓雙方只嚴格限定在該類別上?事實上,企業會隨著市場需求而發生經營上的變化,而不能苛責市場主體。
“很多年里,商標注冊部門只管類別,而不去考慮會不會造成消費者混淆。因為商標注冊部門的注冊,才有了后來的官司和競爭秩序的混亂。還有一個事實是,蘇稻曾經兩次授權北稻使用“稻香村”商標。雙方簽訂許可合同,聲明共同維護稻香村品牌。這說明北京稻香村認可這個商標是蘇州稻香村獲得的?!崩蠲鞯抡f。
“地名+稻香村”成功注冊,是否合理合法?
2008年起,北稻開始申請注冊“北京稻香村”商標,經過7年努力,最終在2015年注冊成功。也正是由于此,“蘇稻”“北稻”之間的官司不斷,雙方多次交手各有勝負,但仍未有定論。
“地名+稻香村”成功注冊,是否合理合法?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據了解,在糕點類別北京稻香村商標獲準注冊后,各地相繼出現江蘇、吉林、山東等“地域名+稻香村”的商標注冊申請,但均因蘇稻有糕點類“稻香村”商標在先權而被駁回。為何“北京稻香村”注冊成功,答案就不得而知了。
中華老字號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張健認為:“老字號的創建者有后代,會產生很多企業。所以一些老字號企業在企業名稱上采取了“地域+字號”的形式。但從《商標法》規定看,商標上不允許加地名,而且商標、字號再加地名就成為了區域性企業,不符合企業、經濟發展規律。不利于老字號的發展,不利于老字號走向世界。”
專家建議合力維護稻香村品牌
對于老字號之間的糾紛,張健呼吁,中華老字號企業應該團結合作,共同發展,商標之爭不利于老字號企業的發展。要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上,把企業做大做強。
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仰坤建議,把3006小類全部劃分給蘇州稻香村,把3007小類全部劃分給北京稻香村。另外,兩家之間再設立一些約定,如果蘇州稻香村想要生產銷售屬于3007小類的產品,要與北京稻香村簽訂許可,蘇州稻香村使用北京稻香村擁有的相應商標的權益,并支付許可使用費;同樣,北京稻香村想要生產銷售屬于3006小類的商品,應當征得蘇州稻香村同意,并要支付相應許可使用費。這是一個折衷方法,最終目的是讓兩家聯合起來,把稻香村的品牌做得更好。
業內人士分析,以稻香村為代表的中華老字號商標案件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當下老字號在知識產權方面面臨的困境,社會呼吁此類案件得以公正判決,這對老字號品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若您對商標注冊的相關信息不是非常了解,可以選擇正規的代理公司,帶路商標網以誠信立業,為客戶提供最專業的商標代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