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2日下午14:00,合力金橋軟件的總裁曲道俊先生做客賽迪網,與網友們就“呼叫中心的應用”“ISV廠商的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和互動。以下是訪談摘錄:
網友:中小型呼叫中心越來越多,合力金橋軟件這方面有沒有什么考慮?
曲道俊:這是很好的現象。對我們做呼叫中心產品的提供商和集成商來說,我們認為是很好的現象。隨著企業的增長,小型的呼叫中心也會變成中高端的呼叫中心,最后成為我們的客戶。但是我合力金橋軟件目前的定位還是中高端的定位,因為這些客戶相對要成熟一些。 在建設呼叫中心的時候,客戶一定要知道建呼叫中心的建設目的?這一點我也是一再強調,因為我們現在也接觸一些企業,他們對建呼叫中心要干什么不是有很清晰的想法,這樣建呼叫中心很難成功。作為一個建設者,如果我們不能保證這個項目成功的話,我們就不會去介入。
程鴻:我記得上次 “HOLLYCRM第三屆供應商頒獎典禮”訪談的時候,當時華普的老總說: 呼叫中心座席多少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標桿。您對他的說法認可么?
曲道俊:我覺得呼叫中心這種手段無論是服務角度還是營銷角度來說,對企業來講相對成本是比較低的。企業是在完全市場化的競爭空間里生存,這樣的話它會選擇成本最低的手段對客戶進行服務,或者通過成本最低的手段進行營銷,這樣的話,最后企業也許就會選擇呼叫中心作為它的一種營銷手段,可能不是全部,但是會占大很大的部分。 因為對很多企業來說,80%的利潤是20%的客戶貢獻的,面對面的服務可能也就集中在20%的客戶。但是,對于另外的20%也不能不關心。對于一個老客戶你怎么維護他的價值?都派人面對面交流?成本肯定很高。不理這個客戶,又可能會流失。而且還有很多目前價值不高的客戶將來會變為價值比較高的客戶,你都要跟蹤。呼叫中心可以為企業提供這樣一個工具,幫助企業維護這樣的客戶。這就是為什么美國現在呼叫中心比較發達很重要的原因。
程鴻:以前做呼叫中心好像門檻很低,做系統集成的,好像都可以做呼叫中心的系統集成。現在這個門檻是低了還是高了呢?
曲道俊:二次建設的項目,或者改建、擴建的項目,門檻都是越來越高的。因為客戶對系統有了越來越多的認識。做好呼叫中心既要熟悉通信領域,也要熟悉計算機領域,是結合的,對廠商要求很高。一些新建呼叫中心的用戶成熟度不高,這樣的市場門檻相對而言是比較低的。
網友:CRM根本來源不是技術,而是營銷管理演變的自然結果,合力金橋軟件如何掌握這個演變趨勢?
曲道俊:他說的可能是廣義的CRM,包括銷售自動化和營銷自動化、服務自動化。CRM最關鍵的是管理銷售過程和市場活動的過程,以及服務的過程。這一塊是跟企業的管理過程緊密結合的。我們現在是把CRM銷售管理的理念引入到電話營銷呼叫中心的應用里,我們現在是做這樣的事情,這樣就需要軟件的支撐。因為銷售過程是有一個比較復雜的概念。比如賣給用戶一個手機可能要打5、6個電話,怎么把這些過程管理起來?合力金橋軟件現在一直在做這方面的研發,把CRM,特別是營銷的理念融入到電話營銷的軟件里。因為國內現在很多電話營銷是針對一次行銷,沒有銷售過程的管理。
程鴻:說白了就是跟單?
曲道俊:對。我們現在研究的是在我們的呼叫中心里完成整個跟單的過程,是跟CRM結合起來的。
程鴻:您認為目前國內呼叫中心外包的市場前景如何?
曲道俊:如果是說運營外包。那么這個市場有一個問題就是同質化競爭太嚴重。外包肯定是有市場的,因為這么多中小企業要用呼叫中心這個工具,外包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另外比如會議邀請,消費者的用戶調查等等這些放在外包都比較合適。但是現在有時候同質化比較嚴重,沒有突出的差異化優勢,最后導致價格戰。價格戰打下去的結果就是看誰能熬到最后,熬到最后那家再重新整理這個市場。我認為呼叫中心外包市場前景在遠期應該是很好的,像美國、歐洲都有很大的呼叫中心外包公司在運作。怎么解決同質化的問題這方面,我認為印度比國內做的好,印度它的呼叫中心外包地單子都是從美國接的,國內的呼叫中心外包都是搶本地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