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成為民生關注熱點。
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1.78億,占總人口的13.26%,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為1.19億,占總人口的8.87%。同時,老
年人口高齡化趨勢日益明顯: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將增加到7400多萬人。2010年身邊無人照料的老人,城市約占35%以上,農村約占28%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數達3300多萬。綜上,我國人口老齡化具有速度快、數量大和未富先老的特點。此外,老年人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使得高齡化成為其另一特點。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家庭養老功能日益弱化,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相對應的我國養老機構卻存在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等問題。如杭州市有老年人120萬,城區每百位老人卻只擁有2.7張養老機構床位。很多中低收入的老人入住養老機構仍存在一定的困難。傳統的養老模式已經難以對老年人生活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不能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上述這些使現有的養老模式面臨著巨大挑戰,養老問題已成當務之急。各地開始對養老模式進行積極的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應運而生。什么是居家養老?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信息化網絡平臺為支撐、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
2008年,國家發改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區服務體系發展規劃》和十部委聯合頒布《關于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指出以信息服務網絡整合建設為依托,推進社區服務信息化”,要求有條件的城市和地區都要建設信息化養老服務平臺,提供一鍵通”救助服務。2010年兩會,政府和社會各界均高度關注民生。房價、物價、養老、就業”,養老問題已經超過就業成為各地政府關注的新焦點。為破解我國日趨尖銳的養老服務難題,實現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已經,自然也離不開一些有力的工具和平臺。例如基于IP分布式架構的呼叫中心www.ipxchina.cn等等。
在深刻理解國家政策和社區服務特點的基礎上,暢信達通信針對民政部門構建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構建中國特色養老服務模式的需求,結合多年通信行業經驗,投入巨資成功研發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居家養老服務呼叫中心平臺。有效整合通訊網絡、智能呼叫、互聯網等科技手段,以信息化、智能化呼叫服務平臺”為支撐,以建立老年人信息數據庫”為基礎,以提供緊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精神關懷、增值服務”為基本服務內容,以社區為依托,有效整合社會服務資源”為服務主體,建立完善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打造真正意義上的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據報道,居家養老模式的革新,在暢信達居家養老服務呼叫中心平臺”基礎上,整合社會服務資源,全方位為老人提供養老服務。呼叫中心設立座席人員,24小時值守接聽老人電話,同時根據老人需求,調度110、120、119、社區網格管理員、社區保安、親屬、鄰居、義工、專職服務員以及其他社會服務力量執行相關救援或提供直接的生活照料服務。項目創辦開始后,服務平臺及運營中心在政府職能部門協調支持以及社區配合下,使老人足不出戶享受全面、一體化、專業化、個性化居家養老服務。涵蓋了家政便民、醫療保健、物業維修、人文關懷、娛樂學習、應急求救等六大類服務項目。不斷將老年人(自愿同意者)信息資料錄入數據庫,以方便及時救援或幫助。這樣,居家養老服務呼叫中心平臺就成為了養老的老年人身邊24小時貼身保鏢”和遠程保姆”。
目前,暢信達通信研發的居家養老服務呼叫中心平臺已成功建立起多個居家養老呼叫服務中心,如:安徽社家養老服務中心、重慶涪陵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北京瑞普華居家養老調度中心、內蒙古呼倫貝爾(牙克石、海拉爾)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寧夏銀川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等,切實提高了廣大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這些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平臺的啟用,是推動我國發展社區服務,建立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條件和必經之路,成為了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創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