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處理量是呼叫中心的最終效能指標,其提升關系到服務水平目標的實現、團隊產能與人數的規模、招聘等各個環節。作為運營管理者,特別是在生產現場的,必須每天對此指標進行管控。如發生巨大的波動,就需要尋找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
明確相關指標的管理責任。經過多年的經驗總結,以及相關項目的操作,一般情況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來實現。
1、做好前提的控制:遵時率
由于小時處理量是一個結果指標,其計算方式是CSR電話處理總量/登錄工作時長。登錄工作時長如果得不到保證,或者存在怪異的行為就會出現小時處理量高的情況。所以,在現場管理工作中,必須做好遵時率的控制。遵時率控制好了就等同于控制了登錄率,這樣就確保了分母登錄工作時長的實現。
2、改善CSR的工作狀態分布
CSR的工作狀態包括:通話、整理、空閑、小休四大部分。在日常運營管控中要努力將這些狀態控制在既定的標準以下。
小休狀態是最容易實現的部分,只要明確CSR的休息時間,采取有效的現場管控方法,就可以實現小休狀態的控制,其一般控制在7%以內。
空閑狀態這個就是排班師的主要工作了,通過做好話務的預測、現場的人力調控,將空閑率控制在適當的狀態下。切忌現場的服務水平處于一種某時段超高,某時段超低的狀態,這樣很容易使空閑率在某些時段出現浪費。在行業中一般空閑率在14%以內。
整理狀態也是CSR的生產時間之一,但必須有度,不能出現過長的情況。筆者看過某些數據,平均整理時間達到50秒以上。當發生這樣的情況,必須作出切底的摸查,通過流程改善、系統優化、操作優化等方式減少CSR在話后工作的操作難度,提升話后工作效率。在行業中一般整理率控制5%~10%(視話后工作要求而定)。
通話狀態是CSR的重要生產時間。筆者同過很多CSR交談,發現他們都有此看法,通話均長適當增長通話狀態就會提高。但我認為這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方法,影響了個人的效能與績效收入。對于CSR個體,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應答能力,適當降低自我的通話均長與整理均長。只要做好小休狀態(CSR主要責任)、空閑狀態(排班師、現場主管主要責任)、整理狀態(CSR、小組主要責任),通話狀態就會自然增加。
3、個體、小組等層面改善通話均長和整理均長
通話、整理均長的改善,對于CSR個體、小組、團隊層面都有很大的好處。1)CSR個體:則要從自我學習、應答技能、操作技能提升等方面進行改善,方法可以聽取優秀錄音,跟隨優秀CSR從旁學習;2)小組:則要從差異管理、組長輔導弱者進行改善,過程中提出各類的改善建議;3)團隊:則要從管理制度上著手;設定不同階段的目標;尋找效能流程改善點;優化生產環節;利用績效杠桿等進行效能優化操作。
總的來說,小時處理量是從事運營管理者必須高度重視的一個關鍵指標,采取多種方法將其優化,控制好人力成本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