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有15年了,每年歲末,北京郵電大學的宋俊德教授都會帶領他的團隊舉辦一次聯誼會,曾經的和現在的師生濟濟一堂,熱鬧非凡。每次都會有很多畢業了的學生問候我的近況,當得知我還在做CTI和呼叫中心時,大多是帶著好奇的吃驚:這么多年了,還有什么可做的?
師從宋老師研究CTI技術,是在19年前,他剛從美國做了半年的訪問學者回來。除了傳統的CAD和無線通信研究外,計算機和通信的結合(CTI: 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事實上正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通信產業和計算機產業在國內進入一個同時爆發和普及”的時代,一直到今天。而從全球的情況看,電話通信要比計算機的普及要早很多。這就使得國內的通信產業在迅速發展過程中,和同時高速發展的計算機產業不時的碰撞,迸發出斑斕的色彩。90年代火爆的聲訊臺(其實就是IVR應用)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計算機的語音處理、存儲技術恰好發展到能夠和電話網進行低成本的融合,趕上了國內電話的迅速普及浪潮。而對于電話很早普及的發達國家,聲訊臺要冷清的多。
因為我的計算機通信專業背景,便成了宋老師CTI研究的主要助手。在消化國外的新技術同時,也很自然的接觸各種CTI技術的應用,包括聲訊臺、語音信箱、電話錄音、IP電話、呼叫中心等等。90年代是讓人熱血沸騰的10年,一方面看到類似聲訊臺、電話炒股的火爆,一方面還能感受各種新技術帶來令人激動的商業憧憬。記得在97年開始研究IP電話時,每每聊到IP電話會給當時天價的長途電話費用帶來的沖擊,聽者無不動容。
只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聲訊臺、IP話吧等當年熱鬧非凡的應用就和呼啦圈一樣,倏忽冷了。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當電話費不如二師兄受關注的今天,還有多少人關注用IP電話去省電話費呢,尤其是微信的出現,和別人語音聊天卻沒有賬單。應用面目全非了,但是,這些技術都還在,而且在一個常青樹級的應用中,都能找到它們的影子。這個應用就是呼叫中心。
呼叫中心是CTI技術最清晰又模糊的應用。清晰是指呼叫中心一定有CTI技術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呼叫中心,模糊是指它包含了如此多的CTI相關的技術,以致于到今天眾人的理解也是五花八門。很多人的概念里,呼叫中心三大塊:排隊機、IVR和錄音。其實,這里的排隊機是指:
PBX + 交換機的控制接口(這個接口通常被稱為CTI 接口) + ACD(算法)。
我們換個寫法:
呼叫中心 = PBX + CTI接口 + ACD + IVR + 錄音
令人犯暈的是,IVR和錄音,恰恰又是CTI技術的一部分,CTI接口自然也屬于CTI技術,那上面的等式豈不成了:
呼叫中心 = PBX + CTI技術
錯嗎?不錯。對嗎?也對。CTI技術廣義上覆蓋了IVR、錄音、ACD等等,狹義的理解,則特指PBX的CTI接口或者IVR里的計算機語音處理技術。
所以,從狹義上看,CTI研究了20年是比較奇怪的,但是從廣義上看,CTI技術還遠遠沒有封閉它的空間。前幾年很時髦的智能外撥技術,包括預測外撥、預覽外撥、貪婪外撥等等,其實就是ACD技術的一種。通常的呼叫中心ACD理解就是把呼叫分配給座席,用下面的公式可以表示:
呼叫隊列 → 座席隊列
箭頭反過來,改成:
呼叫隊列 ← 座席隊列
仍然是根據座席的情況,自動分配呼叫(ACD: Automatic Call Distribution),只是方向反了,ACD變成了R-ACD(Reversed Automatic Call Distribution),就成了所謂的智能外撥。在實際的系統中,智能外撥使得呼叫中心的復雜度和外延度的增加不是一星半點,但R-ACD還是某種ACD,ACD屬于CTI技術范疇,所以,復雜的智能外撥也屬于CTI技術。
聽起來很繞,的確如此,所以到今天,我還是沒有翻出CTI技術這個如來神掌。
呼叫中心的神奇在于,這么多相關的CTI技術都能囊括,都能用起來,當然應用的范圍和程度千差萬別。所以,呼叫中心建設在國內差不多15年了,好像還是這么三板斧(ACD、IVR和錄音),但不同系統的功能(例如軟電話功能、報表數據類型)和性能(例如話音質量、穩定性、聯網能力)差別很大。說起來難以置信,昨天有朋友告訴我,他看到一個運行了5年的呼叫中心,錄音居然無法根據主叫號碼去查,只能根據時間一個一個文件去找。更有趣的是,用戶相信呼叫中心的錄音就是這樣的,因為供應商就是這么告訴他的。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改成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呼叫中心”也不是太離譜。
為什么是這樣呢,不是因為技術的多樣性,而是因為應用的多樣性。CTI是技術,呼叫中心是基于CTI技術的系統,但是呼叫中心所體現出來的價值不在于技術本身,而是在于所服務的行業應用。就如去理發店,精彩不在于所用的剪子,而在于用剪子剪出來的發型。當然,沒有剪子也是不行的,或者說,技術不是萬能的,沒有技術是萬萬不能的。
如果把定型啫喱、電吹風、染發劑都歸入美發工具的話,今天的美發工具已經琳瑯滿目了。但是純粹討論美發工具是一件既不形象又枯燥的事,而討論各種發型則總是有新意的。當然,專業人士會根據發型來研究用什么樣的工具,或者提出更多新的工具來更好的滿足發型創作。因為發型的層出不窮,所以工具也愈加豐富。
呼叫中心也是如此,只是遠沒有美發這么成熟。雖然現代呼叫中心在國內差不多15年了,但是各行業的應用千差萬別。
信普飛科就像一個專注于美發工具研發和生產的廠商而專注于CTI技術的研發。隨著系統在各個行業的應用,我們積累了越來越多應用對呼叫中心的需求,為了滿足這些需求,我們不斷的豐富CTI技術的細節,拓展CTI技術的外延。這個一直進行中的過程,好像看不到邊,因為應用是如此的豐富。
正如討論發型比美發工具更有意思一樣,這本冊子里介紹的是各種應用呼叫中心的行業中有趣的信息,只是相同的一點是,他們都用了信普飛科的技術來搭建他們的呼叫中心。他們所體現的價值,比呼叫中心CTI技術本身高得多。
我越來越相信:技術的價值在于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