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服務外包不需要Face To Face就可以完成交易,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是世界平坦化的標志。”中國服務外包中心副主任、大連軟件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冬在5月26日舉辦的第十屆科博會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國際論壇上表示。
未來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在軟件服務外包領域,大連是先行者。“我們早在幾年前就開始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可以說是無意當中與全球化的發展腳步對應上了,現在大連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楊冬表示。首先,大連擁有專門從事軟件服務外包的跨國公司的數量最多。其次,大連軟件服務外包的形態非常全面。麥肯錫、Gartner公司曾經在其研究報告當中指出,目前中國惟一具備IPO和BPO集中條件的區域是大連。第三,大連是有意識地推動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政策上有連續性,而北京、上海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帶有大量的自然集聚形態。
服務業已成為各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點。以服務外包和傳統制造的來料加工為例,二者對國內經濟增長的貢獻差距很大。從增加值角度來看,同樣金額的出口,服務外包對中國經濟的貢獻是來料加工的20倍以上;從能源消耗上看,服務外包單位GDP能耗僅為制造業的20%。
楊冬認為,未來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空間巨大。首先是具有成本優勢,中國低成本的競爭優勢是全世界公認的。第二,具有人力資源優勢,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力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外包服務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國和印度未來在服務外包業內將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轉移承接地。第三,中國有非常龐大的國內市場,這是中國優于印度、吸引跨國公司進入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困難:貿易保護和人才瓶頸
美國服務貿易專家、美國M&H公司總裁于明認為,在中美貿易中,服務貿易將來受到的貿易保護壓力會比普通概念上的商品貿易更嚴重,沖突會更大。因為“服務貿易有它的特點,在美國的經濟結構中,GDP的70%-80%甚至90%產生于服務業。如果中國想去做服務貿易,正好切入美國最肥的那塊肉。所以美國可以買中國生產的鞋子和玩具,但當中國切入它最重要的服務貿易的時候,美國就會進行貿易保護。從中國的角度來說,外包服務業的艱巨性遠遠超過現在意義上的實物貿易”。
于明表示,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要做一些前期工作。第一,政府要完善服務貿易的相關規定,制定統一的標準,使中國對美國服務貿易的出口有一個比較長期的連貫性。第二,中國服務貿易企業應組建行業協會,對自身利益進行保護。
北京中關村國際孵化軟件協會會長于濱認為,服務外包領域最迫切的問題是人才問題,目前中國服務外包業國際化人才嚴重缺乏,尤其是對日、對美的外包人才。IBM大學合作部高級顧問、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童縉教授表示,中國服務外包的先決條件是解決服務科學與工程人才的培養。
出處: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