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IDC 最新發布的報告《中國軟件離岸外包市場2007-2011年預測與分析》(文檔號#CN221101P),2006年中國軟件離岸外包市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市場規模達13.8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48.4%。
IDC中國軟件與服務研究部研究主管經理韓國華說:“2006年是中國軟件離岸外包市場的并購整合年,市場前十大服務商中有五家在近期都做了較大規模的購并,其規模以及收入相應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如果并購整合過程進展順利的話,他們將在2至3年逐漸收獲其帶來的規模效益。根據IDC的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該市場中前十大服務商的份額已經提升了6.5%,這是一個驚人的增長速度。而未來,這個市場將呈現‘馬太效應’,即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規模較大的服務商將憑借品牌、規模、服務水平、當地銷售和支持能力繼續做大其市場份額。”
2006年,日韓市場仍然是中國軟件離岸外包的主體市場,貢獻近56%收入,而歐美客戶貢獻比例在一年間提升了8.4個百分點,占到整體收入的近36%。未來日韓市場將維持較為穩定的增長速度,IDC認為日元和韓元對美元的升值預期會降低目前中國對日外包企業的利潤壓力。IDC預計,歐美市場未來五年將高速增長,保持48.6%的年復合平均增長率。到2009年,歐美市場的收入貢獻率會首次超過日韓市場。
與印度不同的是,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內需市場。尤其對于歐美市場,內需外需共同拉動,實現了市場的高速增長。2006年,超過40%的軟件離岸外包收入來自于國內的跨國公司。IDC認為,三至五年內內需市場仍然會有較高的增長,這也為中國的軟件離岸外包服務商們營造了一個較好的成長空間,避免其直接與印度公司在歐美市場的對抗。但IDC預計,內需市場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三至五年后,內需市場將像現在本地化服務業務已經出現飽和一樣,逐漸趨于穩定。因此,中國離岸外包服務商需要從現在起就開始逐漸建立起自己在歐美本土市場的銷售能力以及支持能力。
IDC建議,對于歐美本土市場的開拓,除了提供應用開發和測試服務以外,中國服務商可以選擇歐美中小軟件企業作為軟件產品研發外包的敲門磚。作為產業鏈的上游,軟件產品研發外包無論從附加值角度、企業核心競爭力角度,還是從人才儲備角度,對于中國軟件外包市場以及中國的服務商的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另一方面,歐美的中小軟件企業很難有實力外包給全球規模的服務商抑或是印度外包巨頭,而為這類客戶提供服務無疑可以為中國服務商進入歐美市場開拓道路。
從價格趨勢上來看,全球的離岸外包價格呈現一個逐漸下降的趨勢,而中國對日外包價格在過去10年也下降了30%。雖然目前中國服務商對歐美外包的價格相比印度有一定優勢,但是這一價格優勢空間在未來會逐漸縮小。中國服務商們應該提前考慮如何通過提高自身的開發效率或者工程師的利用效率來降低成本,或是通過提高軟件開發質量或者服務增值來提高客戶黏性,保持競爭優勢以及一定的利潤率。
目前,絕大多數的歐美企業和中國合作伙伴的合作時間還比較短,很多企業還在合作伙伴的考察期。“項目型的業務發展模式不利于離岸軟件外包服務商的長遠發展,建立長期的客戶合作關系對于這些服務商非常重要,所以當前服務商和客戶的關系以及溝通就變得至關重要。”韓國華補充道。
注釋:根據IDC的研究定義,中國軟件離岸外包市場包含在中國境內的服務商向海外企業以及跨國企業的中國分公司提供的軟件設計、開發、測試以及維護服務,但不包括跨國公司中國分公司為其母公司或者本集團內其他分公司所提供的軟件服務。
來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