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美國電子訊系統公司(EDS.NYSE)位于武漢東湖科技開發區的全球服務中心正式成立。這是EDS在中國的第一座全球服務中心,其將容納1400名員工,為包括通用、美國大陸航空公司等在內的跨國公司提供軟件外包服務。
“武漢原本不在我們的投資地名單之列?!盓DS亞洲區經理Kerry Purcell對記者表示,在EDS選擇和接觸的過程中,湖北省、武漢市以及東湖高新區管委會等各級政府部門對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支持給EDS“留下深刻印象”。而EDS落戶武漢的背后,則是國內各級地方政府悄然開打的跨國公司建立服務外包基地爭奪戰。
據記者了解,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在今年中走訪多家服務外包巨頭及相關政府后,向國家商務部遞交了一份名為《將中國打造成全球軟件外包行業的巨人》的白皮書。麥肯錫稱,作為制造業大國的中國,需要在持續穩固這一地位的同時加速產業升級,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可以避免海外投資因成本因素轉移到成本更加低廉的國家和地區,幫助中國制造業向產業鏈高端轉移,同時還可以幫助創造自主創新的優良環境。
跨國公司紛紛布局
“發展中國家有更為低廉的人力成本?!睂τ贓DS將全球服務中心落戶武漢,Kerry表示,目前,軟件外包行業的全球產業轉移趨勢比較明顯,一些跨國公司紛紛將原來設在發達國家的研發中心遷往成本更為低廉的發展中國家。
EDS是全球最大的服務外包企業,也是全球第三大軟件公司,其總部位于美國達拉斯。作為全球領先的IT信息服務提供商,EDS不制造產品,而是專為別人處理“雜事”:為客戶提供信息系統的咨詢、開發、整合服務。
2006年,EDS的總營業收入超過213億美元,位列《財富》雜志2007年全球500強第335位。據介紹,在全球產業轉移趨勢的推動下,EDS截至目前已經陸續在阿根廷、印度、匈牙利設立了三座全球服務中心。
2006年,EDS決定在中國進行投資,建立兩座全球服務中心。根據規劃,這兩座全球服務中心將容納5000人左右,成為亞洲最為重要的外包交付中心。
目前已經落成的EDS(武漢)全球服務中心將以信息技術外包(ITO)為主,也有部分業務流程外包(BPO)業務,主要業務類型包括應用開發外包服務、業務流程外包服務、企業應用系統設置服務、應用開發外包服務和基礎構架服務等。
“除了武漢,我們還在尋找下一個合適的投資地點?!盞erry向記者透露,目前,EDS擬在中國建立的另一座全球服務中心也在籌劃之中,“正在考慮三座城市”。
麥肯錫預計,目前全球服務外包的市場規模巨大,約為4650億美元,到2010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6000億美元。麥肯錫稱,如果中國能夠抓住全球產業轉移的機遇,發展服務外包并解決好一些挑戰,到2010年,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市場的規模將達180億美金,到2015年,這一數字將升至560億美金,屆時中國將成為北亞地區服務外包業最有力的競爭者,同時成為全球研發中心基地。
事實上,一些跨國軟件公司已經意識到中國發展服務外包的潛力,開始在中國市場進行布局。
10月27日,微軟在中國首次舉行“軟件外包事業高峰論壇”,在此次會議上,微軟宣布了對合作伙伴的兩大支持策略:一方面,微軟3年后每年發給中國合作伙伴的外包訂單超過4億美元;另一方面,微軟將整合中國軟件外包企業合作接單、合作開發,必要時甚至將通過并購等手段,將數家公司捏合在一起,建立一個完全有別于印度的軟件外包業務生態鏈。
地方政府爭奪
據記者了解,EDS武漢項目的落成,與武漢市政府近來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思路密切相關。在新一輪戰略產業定位中,武漢市將重點發展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為主的“光谷”品牌,而圍繞這一定位,包括軟件服務外包產業、集成電路制造設計、信息光電子等在內的產業,將成為武漢市政府重點推動的高新技術領域。
對于地方政府支持體會較深的EDS中國區副總經理、EDS(武漢)項目負責人黃薇對記者表示,EDS武漢項目從選址到落成僅用了一年多時間,各級政府在工商注冊、稅收優惠、知識產權、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了極大幫助。
黃薇表示,EDS選擇武漢的原因還包括,武漢在人才資源、基礎設施、本地市場潛力和對東北亞目標市場的接近程度方面,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與印度相比,武漢的IT人才成本更具競爭力”。
事實上,對軟件服務外包產業感興趣的并不只有武漢。目前,國內不少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相應優惠政策,清晰地表達出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想法。
在長三角地區,上海市專門印發了《關于促進上海服務外包發展的若干意見》,這份包括5個部分、24條的文件,對上海發展服務外包做出了具體部署。無錫市政府今年則首次組團參加了美國大型服務外包展覽活動,旨在吸引國際服務外包及軟件出口企業。蘇州市政府在頒布相關條例的同時,還大力申請成為國家軟件外包示范基地。廣東部分軟件企業則在不久前成立軟件外包聯盟,聯合國外軟件協會和知名企業共同接單。
這股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熱潮,還波及到環渤海地區及中西部地區。包括北京、沈陽、成都、武漢、南昌等在內的城市,紛紛通過組織專題研討會、出臺專項人才政策、申請服務外包示范基地、成立軟件實訓基地等做法,將未來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重點放在了服務外包產業。
模式爭議
蘇州工業園區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國內大力提倡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有一個大背景,即伴隨著人力成本的上升,不少發達國家企業開始將研發中心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在這個過程中,服務外包作為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能夠持續推動經濟的增長,因此很多國家已經將發展軟件外包服務行業升級為國家的競爭戰略。
麥肯錫認為,中國可借此趨勢建立起全球外包的國際品牌,同時誕生若干全球領先的服務外包企業。
Kerry認為,中國IT行業特別是IT信息服務業,還處在發展的早期階段,結構不是很完整,其比較好的發展戰略應該是,從引入跨國公司研發中心開始,逐漸實現本地化自主創新。比如EDS武漢全球服務中心,目前承接的業務全部是國際項目,但EDS的最終目標是通過這一中心,協同政府幫助本地企業建立起類似的平臺,從而與EDS形成互補合作關系。
Kerry表示,EDS不久前與國家商務部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旨在引導中國IT服務產業發展方向,推動中國服務外包向更高層次邁進。
根據這項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打造中國服務貿易整體品牌,合作舉辦高水平的服務貿易論壇,同時積極開展服務貿易人才培訓項目。
目前,國內各級地方政府的熱情介入,使得中國軟件服務外包產業持續升溫。不過,對于中國軟件產業的發展路徑的爭議也在繼續。
信息產業部電子第五研究所所長孔學東認為,發展軟件外包不能解決中國軟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也不能解決軟件產業的自主創新問題。他認為,在中國發展信息化的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的軟件應用需求,發展軟件業最終還是要“啟動內需”。
當然,孔學東也坦承,發展軟件外包可以為軟件業的自主創新積累經驗。
“跨國公司帶來的是先進理念,這點我們在招商過程中感受很深?!蔽錆h東湖開發區相關人士表示,跨國企業研發中心的進駐對培養和帶動本地人才起到了很大作用,以EDS武漢中心為例,目前該中心300多名技術人員主要來自武漢本地高校。這些人員在EDS獲得了良好的技能培訓后,今后可能成為本土軟件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此外,跨國企業研發中心的示范效應,還體現在對產業鏈完善和產業環境拇蛟焐?。EDS落戶武漢后,已有60余家企業明確表達希望進駐或擴租的意向,其中不乏IBM、西門子、偉創力、招商銀行、華為等知名企業。
對于中國發展服務外包的策略,麥肯錫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就近期舉措和中長期規劃形成共識,出臺有利的產業發展政策,且選擇條件較為成熟的服務外包基地,試點并逐步完善一套完整的產業發展支撐體系。此外,中國還應成立專項工作組,促成相關企業、外包基地以與國外IT 服務供應商之間深度合作,探索“請進來、走出去”等雙向合作機制,快速提高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的競爭能力等。
地方政府對服務外包產業的熱情參與,讓沉寂多年的中國軟件產業發展路徑之爭再次浮出水面:中國軟件業發展是應該建立自己的自主軟件產業體系還是應該學習印度發展服務外包業?
這一爭議始于2002年。當時,微軟委托麥肯錫做了一份題為《中國軟件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該報告主張中國在軟件發展道路上,應該選擇做外包而不是做操作系統。
不過,以中科院倪光南院士為代表的“學者派”認為,“外包說”是跨國公司的陰謀,中國既有軟件人才,又有國內市場,既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又有開源軟件的幫助,完全可以支撐起自己的軟件產業體系。而以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為首的“企業派”則認為,中國軟件產業只有在規模發展的過程中才能走向成熟,外包是提升中國軟件企業國際競爭力和成熟度的最好方式。
時隔5年,再來看這一爭議,“跨國公司陰謀論”的提法未免過于武斷。一個可見的趨勢是,發達國家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升正迫使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建立自己的軟件外包戰略。這一過程涌現出的剛性需求,正是軟件外包行業的機會所在。
事實上,如果將軟件外包業視作一個市場而非一種發展路徑,便能理解大力發展軟件外包產業并不會與自主創新相違背。恰恰相反,軟件外包產業應該成為我國軟件產業體系內重要的組成部分。
從這個角度看,我國發展軟件產業的問題的核心,不應在于是發展軟件外包還是發展自主產業體系,而在于如何提高軟件企業核心競爭力。正如從事軟件業認證的賽寶實驗室主任萬舉勇所言,參與服務外包業的過程可以讓企業學會全球市場的“游戲規則”,在獲取營業額的同時,摸索出軟件業規模發展和自主創新的基礎要件。而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的角色應該是,站在服務的角度,為企業營造出一個公平合理、秩序良好的競爭環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