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現代服務經濟”成為上海“兩會”為上海經濟下一步的發展所明確的基本方向之一。結合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大環境和浦東新區綜合配套改革的機遇,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金融學院副院長吳大器認為,“上海應該大力發展金融服務外包產業(金融BPO),把浦東新區建成世界級的金融BPO中心。”
金融BPO是指銀行、保險、證券、期貨等金融機構,把IT服務、后臺服務和業務流程等非核心業務,以合同形式發包給專業的服務提供商,以提高核心業務競爭力、降低企業成本,分散經營風險。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重點在兩個區域推進,即充分發揮陸家嘴(21.62,-0.12,-0.55%,吧)金融貿易區的前臺服務功能和張江高科(18.46,-0.14,-0.75%,吧)技園區的金融信息后臺服務功能。”吳大器表示。據了解,近年來,浦東已形成了以陸家嘴為核心的金融前臺功能區和以上海市金融信息產業基地為后臺功能區的格局,張江形成了以銀行卡業務為核心、以金融信息技術服務為支撐的高科技金融信息服務區。
吳大器認為,浦東發展金融BPO具有優勢。“其特有優勢就是擁有政策支持、金融生態環境良好、中資銀行先行起步、外資銀行功能集中趨勢明顯,以及硬件過硬。同時,更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落戶上海,國內開拓歐美市場也陸續起步,為浦東金融BPO發展提供了十分難得的機遇。
“從戰略上講,實現浦東國家級服務外包產業示范區與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區在金融BPO范圍內的疊加與整合,具有較強的先發效應。”吳大器表示,目前也存在一些挑戰,主要是國外外包公司搶灘我國,外資金融機構自建技術中心,我國的金融機構與外資銀行之間的競爭力差距。對此他建議上海應該通過產業定位研究、政策制定和局部試點的系統結合,實現“金融BPO若干政策”的盡早試點:首先,應該以金融BPO的產業化為政策導向,著重在政策上制定好金融BPO發展中的主要規則與約束,形成廣泛的第三方服務及相應的產業規模和質量;其次,浦東的相關產業園區應進一步細化浦東金融BPO的階段式發展目標;最后,加快產學研的開放推進,在體制與機制的創新中,形成具有上海特征、浦東特點、金融BPO特色的新型平臺。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上一篇:內地香港合力承接全球服務外包
下一篇:我國服務外包發展現狀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