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省政府日前公布的《關于加快成都金融后臺服務中心建設的意見》,經過5年的精心打磨,成都將成為中西部首選、全國領先、輻射海外的金融后臺服務中心,聚集20家全國性和區域性的金融后臺服務中心。是什么賦予成都如此充足的底氣?高新區發展策劃局局長湯繼強說,是年銷售收入已達210億元的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和成都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13座城市爭當“中心”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業分工不斷細化,后臺業務外包規模逐漸擴大。湯繼強說,隨著新金融業務流通和服務模式的誕生,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將自己的后臺服務系統,如數據中心、清算中心、銀行卡中心、呼叫中心、災備中心等從總部分離出去。“舉例來說,IBM在幫摩根大通和德意志銀行處理數據,花旗集團則把呼叫中心和財務數據處理中心外包給印度的企業。”
近年來,隨著國際金融機構的紛紛進駐,金融后臺服務中心也開始逐步落戶中國。承此大勢,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廣州、佛山、杭州、南京、青島、武漢、成都、西安、鐵嶺等在內的13個城市相繼開始了金融后臺布局,掀起了金融后臺服務中心的爭奪戰。
軟件和服務外包催熟金融后臺
與13座城市白熱化的競爭相對照的,是由于金融機構后臺服務中心爭相入駐導致的我市高新區數度告緊的園區規劃。
2007年8月30日,我市敲定在高新區建設能容納6萬至7萬名從業人員、規模為1500畝的金融后臺服務中心。然而僅僅半年之后,原有園區告緊,高新區管委會決定再拿出1500畝土地作為擴展園區,讓成都金融后臺服務中心的規模翻倍!昨日,湯繼強告訴記者:“除了已落戶的11家金融機構外,目前還有20余家國際知名金融機構正在考察、洽談當中,今年內,成都擁有的金融后臺服務中心數量就將進入全國前三位。新規劃的1500畝擴展園區現在看來打不住哦!我們將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拓展,形成一個總投資超過100億元的金融后臺中心園。”
是什么使成都從13座城市中脫穎而出、后來居上?作為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博士的湯繼強解釋說,是成都日益壯大的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催熟了金融后臺服務中心。金融后臺服務與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非常接近,都是現代服務業的高端行業。在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成熟的地方,金融后臺服務中心能夠輕易尋找到相似的人才、貸款及投資環境等各方面的支撐。
最早在成都設立金融后臺服務中心的中國建設銀行成都客服中心高級經理王貞木告訴記者:“從兩年前只有40名員工的建行省內客服,到現在擴展為服務全國24個省、市、區,擁有1000名員工的‘大后方’,成都提供的環境,讓我們實現了超常規發展。”目前,建行金融后臺服務中心的新基地正在加緊建設當中,預計3年后,建行95533成都客服中心將發展成3000人的團隊。
除了后天的努力,有一個先天優勢也幫助成都贏得了眾多“財神爺”的青睞——成都身處中國腹地,很少遭受各類地質氣候災害,適合做數據備份、信息服務基地。成都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氣候環境,使各金融機構在考量其中西部地區后方布局時,將成都作為了不二選擇。
調整產業結構增加就業
《關于加快成都金融后臺服務中心建設的意見》要求,省、市政府要研究出臺具體的配套措施、激勵和優惠措施,使境內外法人金融機構在成都新設立各類后臺服務中心時享受到項目用地、建設規費等各方面的優惠政策。省、市政府之所以如此重視成都金融后臺服務中心的建設,是因為,首先,金融后臺服務是一個能提供高就業的行業。湯繼強以平安保險全國第二后援中心舉例說:“最開始只有1000人,目前將擴大到3000人,今后就直奔1萬人去了!”在創造自身價值的同時,金融后臺服務中心還將有效帶動評估擔保、會計、法律等中介組織和相關領域發展。軟件業、中介行業等的白領“扎堆”,能為城市帶來持續的購買力,擴大內需。
其次,作為現代服務業高端行業的金融后臺服務,使成都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面充分利用了自身優勢,將提高我市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調整產業結構。作為國務院確定的西南地區金融中心,成都在不久前召開的加快推進金融中心建設專題會上提出,要進一步完善金融中心建設規劃。作為金融中心基礎設施建設的金融后臺服務中心,必將與金融中心的建設相互促進,進而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
來源: 成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