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底上海擁有10萬從業人員 離岸服務外包金額超4億美元
由商務部外資司主持的“中國服務外包發展報告2008暨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規劃工作研討會”上周六在浦東金橋召開。記者在會上獲悉,愈演愈烈的美國金融危機正使得發達國家的服務外包業務和人才逐漸流向中國,我國迎來了包括呼叫中心在內的服務外包發展新機遇。
上海服務外包發展成新亮點
據悉,有來自全國16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4個示范園區的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西安交通大學等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IDC、麥肯錫等國際咨詢公司代表以及若干城市和代表性企業的高層領導共90多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近年來,我國服務外包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僅上海,就抓住了“四個中心”建設、2010年世博會籌備、浦東綜合配套改革以及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機遇,發揮總部經濟優勢和品牌優勢來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截至去年底,上海擁有超過10萬服務外包從業人員,超過300家國內外企業從事離岸服務外包業務;離岸服務外包金額超過4億美元;基本形成4大服務外包示范區和3大服務外包專業園區錯位競爭、共同發展的格局。
相比制造業最高不超過15%的增值幅度來說,服務外包的增值幅度高達100%,服務外包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來料加工制造業的20倍,而能耗卻只有制造業的20%,發展服務外包,可以走資源節約型道路,成為跨國公司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國外金融危機帶來產業機遇
據調查,全球財富1000強中95%的企業已經制定了離岸服務外包戰略,去年全球范圍內相關技術和服務的支出大約為1.7萬億美元,其中服務外包業務占比超過71%。
但是,國內的服務外包與國際主要服務外包承接地仍舊存在較大差距,以印度為例,其去年離岸服務外包金額高達481億美元,是中國的24倍。此外,印度已有300多家軟件公司通過了相關流程標準國際認證,我國取得該類認證的企業數量遠少于印度,許多企業因此被排除在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門外。
商務部外資司司長李志群在其《大力推動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報告中指出,改革開放以來,雖然中國經濟實力大幅提升,但同時也出現能源資源難以支撐粗放型發展模式、節能減排形勢嚴峻、產業結構亟待調整、自主創新能力較低等諸多問題。
并且,由于今年上半年以來,美國、歐盟、日本經濟分別增長2.4%、2%和1%,均為近年來的較低水平,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有所抬頭,針對國內產品貿易摩擦也逐步增多。因此,我國發展服務外包更具有緊迫性。
李志群在會上表示,面對金融危機,美國等發達國家正把越來越多的服務外包出去,金融界不少人才已從華爾街轉向中國尋找工作,這就為我國加快發展服務外包帶來了難得機遇,也進一步增強了我國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信心。
據悉,我國已確定商務部為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主管部門,這是政府支持該產業的重要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