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孟買的恐怖襲擊,現在,印度的外包產業被一樁巨大的財務欺詐丑聞所震動.這個美國企業從軟件開發到呼叫中心運營都十分依賴的行業,能夠從雙重打擊中恢復過來嗎?
被印度的低成本、熟練操作計算機的勞動力所吸引,財富500強企業每年投入數以十億計美元的費用,將IT和業務服務外包到印度.但最近發生的一連串事件促使CIO和其他決策者比以往更為審慎地檢查他們的做法.
11月份發生的孟買恐怖襲擊中,有超過150人喪失,這讓人擔憂位于印度的離岸運營的物理安全和人身安全.本周關于薩蒂揚(Satyam)董事長Ramalinga Raju在財務資料上造假超過10億美元的新聞,則讓人質疑印度企業的商業誠信.
甚至在Raju承認之前,Forrester研究公司就警告其客戶,他們需要避開Satyam,該公司在12月從IT服務進入地產領域的舉動非常令人生疑.隨著事情發展,謎底揭開了,這果然是為了掩蓋其虛假財務報告的蹩腳舉動.
Forrester分析師表示:"外包和供應商管理主管需要重新審視其對Satyam的依賴程度,確保他們有強大的應急計劃,并能改變所有權條款--一旦Satyam被收購或嚴重過失造成的沖擊波影響到公司的長期競爭能力."
印度外包行業強調,Satyam丑聞是孤立事件,并不會傳染給印度的其他IT服務公司."這是一個公司治理失敗的單個案例,從這個角度看它是很嚴重的."印度的外包行業協會NASSCOM表示,"但這并不能反映整個行業或印度企業的情況."
也許如此,但在遭受孟買襲擊和Satyam丑聞的沖擊波之后,其同類公司,如Wipro、TCS和Cognizant肯定將難以說服CIO們再投入數百萬美元,在印度簽定任何形式的新外包合同.這當然不公平-9/11、安然事件以及Bernie Madoff已經證明美國自己也不能免于恐怖襲擊和大的欺詐仇聞--但這就是現實.
印度的外包產業在這個國家意味著未來,現在相當于說,印度正處于國家危機之中.這是一場"完美風暴",要恢復元氣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