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球服務外包市場規模已達5000億美元,預計到2010年將突破1萬億美元。中軟國際作為國內IT服務領域的一家重要企業,業務范圍涵蓋了從業務流程外包到端到端的解決方案,目前軟件外包已成為其重要業務方向,其業務量約占整個集團業務量的50%。
打拼歐美日市場
日本、歐美國家的外包市場近些年發展迅速,而且越來越多的歐美日企業來中國尋求機會。中軟國際2006年在日本和美國設立了附屬公司,目前在歐美市場優勢明顯,在對歐美外包市場上已占居第一位,日本也成為其重要外包市場。
從事軟件外包服務十多年的中軟國際副總裁林惠春接受《經理人》采訪時說,當初進入這個領域就是看中了外包市場。“未來,企業都是把最核心的資源掌握在自己手里,配套資源、產業鏈的下游資源都外包出去。像美國人掌握上游,掌握標準的制定權,一般工程都外包給印度、中國和其他國家。在美國和歐洲,在質量不受影響的前提下把一些工作外包出去,可節省成本60%~70%。”
而中軟國際的做法是,派部分橋梁軟件工程師到日歐美客戶現場直接參與項目設計,確定好設計文檔后,再把項目開發、測試等具體工作拿回給國內的開發人員做,這樣成本就能降低很多。林惠春說:“如果請我們的工程師在日本現場開發測試,比請一個日本工程師至少能節省20%以上的成本;而如果發包到中國來做開發測試,至少可以節約50%的成本。”
林惠春深有感觸地說:“日本人做甲方很厲害,所以我們當乙方也要當得很厲害。我們會想辦法把產品開發流程做得更加合理高效,開發可復用的整套中間件,做成軟件的構建庫,下個客戶需要時只需把它個性化。這既可為自己節省人力和成本,也可為客戶節省成本。”
爭奪海外業務取之有道
中軟國際成功進入日本、歐美外包服務市場,優化了公司的外包業務結構,為其IT服務全球化戰略奠定了基礎。中軟國際采取的業務策略是“咨詢驅動、平臺支撐、服務保障、培訓先行”。
那么,究竟該如何去開拓國際市場?林惠春根據自己和中軟國際的實踐經驗,提出了七大策略:有實力的企業要多參加各種形式的外包大會、論壇和境外展覽,主動接觸國際客戶;與行業協會合作,承辦行業峰會或者論壇,吸引全球產業界的目光,提升國際知名度,樹立品牌;在中國有較強市場占有率的企業,可以中國市場潛力為條件,換取對方企業的外包份額;已經承接國外制造的企業,可積極向服務領域延伸;以中國對外資吸引的整體優勢為依托,吸引全球領先的外包服務企業以合資或戰略合作等多種形式將目前在全球其他地區開展的外包服務轉移到中國;聘請客戶公司的退休人員擔任顧問,利用其人脈資源和影響力,能較快進入外包市場;實施“借船出海”戰略,起步時可作為外包企業的協力企業,內包他們的工作,培訓人才,積累經驗和業績,最終直接走向國際市場。
但林惠春特別提醒國內企業:品質、進度、信息安全,缺一不可;自己做不了的事情,達不到的技術要求,接受不了的價格,要明確提出來,特別忌諱說大話;出現問題要及時通報,不要隱瞞,盡早獲取客戶的理解和信任;員工穩定是消除客戶不安的鎮定劑;不需要過度招待,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把精力專注在培育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上;讓員工牢固樹立“客戶第一”觀念,且不斷改善態度和機制,能獲取客戶更長久的青睞。
為提高外包服務能力,中軟國際還加強在外包領域的收購與合并,如2006年收購湖南創智國際軟件有限公司、正辰科技微軟外包業務、賽博資源50%股權,2007年收購和勤環球資源有限公司及其旗下八家附屬公司。這樣,中軟國際不僅迅速組建起了一支極具競爭力的團隊,而且通過整合不同外包公司在各自領域的核心價值和獨特的客戶群這些現成資源,迅速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