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外包多年來一直是印度的強項,不過印度軟件外包企業高層認為,中國對印度外包業提出了最大的挑戰。
賽迪顧問軟件產業總經理牟淑慧認為,相比印度,中國軟件[11.32 -1.22%]外包廠商主要的問題在于規模較小,比較分散。
不過,日前東軟集團收購了大連華信,有望成為國內首個規模突破2萬人的外包企業,占國內外包產業近20%的市場份額。而國內軟件外包廠商整合有利于與印度軟件外包巨頭競爭。
“一個月內敲定”
“并購的最終具體情況會在一個月內敲定。”2月18日,東軟集團公關策劃部負責人楊喜文對《華夏時報》記者介紹該公司并購大連華信的最新進展情況稱,“目前對外的消息以公告為準”。
2月16日晚,東軟集團發布公告披露,“與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連華信初步磋商,公司擬與大連華信通過合并方式進行重大資產重組,具體方案尚需向相關部門進行政策咨詢及方案論證”。
眾所周知,東軟集團由東北大學劉積仁等大學老師創辦于1991年,目前是中國最大的軟件外包企業,有數據統計,該公司2008年上半年占國內整個軟件外包市場份額的7.5%,其最主要的離岸外包來自日本企業,目前員工總人數為1.5萬人。
相對東軟,大連華信雖在外界的知名度上略遜一籌,不過該公司在軟件外包產業卻是頗為知名。資料顯示,該公司成立于1996年,注冊資本1.5億元,同樣主要從事對日離岸外包業務,其規模在5000人左右。
“東軟真的并購大連華信嗎?”牟淑慧第一時間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吃驚地反問。她認為東軟集團并購大連華信,對國內外包產業影響很大,這兩家廠商,都是國內軟件外包的前五強,兩家合并大概會占到國內外包產業近20%的市場份額。
而外界也普遍認為,東軟收購完成后有望成為國內首個規模突破2萬人的外包企業,縮小與印度外包巨頭在規模上的差距。不過對于兩家的客戶主要都是日本企業,是否會造成業務重疊,牟淑慧認為,“會有一些,但這兩家的客戶會有區別的,軟件外包一般都有自己的客戶,而這些客戶往往比較穩定,有一定的延續性”。
挑戰軟件外包巨頭
麥肯錫數據顯示,包括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在內,到2012年,全球外包業的價值將達到約1500億美元。而眾所周知,目前在全球軟件外包領域,印度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占了半壁江山。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近年來在軟件外包領域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雖然存在全球經濟下滑的背景,但工信部的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軟件產業整體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累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7572.9億元,同比增長29.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8.3個百分點,其中軟件外包服務收入203億元,增長更是超過100%。
在2月18日晚上國務院通過的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中,重點提出“要促進發展服務外包,支持企業‘走出去’建立研發、生產基地和營銷網絡”。而就在本月初,國務院辦公廳還發布了《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問題的復函》,批準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大連等20個城市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并在這20個試點城市實行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措施。
印度最大業務流程外包公司Genpact首席執行官帕拉蒙·哈辛Pramod Bhasin就在近日表示,中國對印度軟件外包業集團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長遠來看,這是印度面臨的唯一真正的威脅。
不過牟淑慧也提醒道:“相比印度,中國軟件外包廠商主要的問題在于規模較小,比較分散。”“去年之前,看到軟件外包比較熱,許多原來做軟件開發、系統集成的廠商都進入到這塊市場,這使得從業軟件外包的廠商數量更大,但規模都小。”
牟淑慧指出,由于軟件外包發包方往往提供的是一個很大的項目,需要許多人同時工作,因此人員規模在競爭中具有優勢,“東軟集團雖然有1.5萬人,但實際上做軟件外包的也就幾千人,相比印度軟件外包企業還有一定的距離”。
“去年的金融危機使得國內無固定項目的小外包廠商遇到經營難題,外包廠商的數量有所下降,行業開始穩定發展,而目前在市場不是太好的情況下,給大的外包廠商提供了整合其他外包廠商的機會,現在整合成本最小。”牟淑慧認為,國內外包企業整合有利于整個產業發展,有利于與印度外包巨頭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