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與男士襯衫一樣,男褲也可以標準化放到網上賣。PPG襯衫做起來之后,帶熱了‘輕公司’模式,賣褲子——休閑褲、西褲、牛仔褲,自然也會有市場。”
有了上述想法之后,生活解碼就這么干了。
沒想到的是,網站成立第二年,統計數據就顯示,生活解碼2008年單品男褲日銷量已過千條。該數字與服裝直銷業老大VANCL持平,并遠遠超過PPG、eBONO等市場先行者。
“關鍵是PPG們的錯誤我們看見了,并且盡量避免。”生活解碼居姓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輕公司”短板
事實上,從PPG“債務風波”開始,推崇業務外包、市場推廣的“輕公司”短板已逐漸暴露。
“輕公司”大多將產品設計、生產、包裝、運輸、銷售等環節外包,只負責品牌經營和市場推廣,但這種模式在極大壓縮生產、庫存以及配送成本的同時,對公司在供應鏈條上的協調能力卻有更高的要求,因為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現產品質量、貨品發送等問題。
“輕公司”的另一短板在于盲目相信廣告的力量,在市場推廣上投入過多,將通過外包節省下來的資金,轉而又全部投入到廣告預算上,然后再通過增加單品價格,將市場成本收回來。有些“輕公司”,為維持高速增長,抵消高額廣告投入帶來的成本壓力,毛利高達70%以上,接近于暴利。
然而,沒有工廠的“輕公司”,很快便遇到了自己的天花板:要盡快甩掉庫存,達到足夠快的增速,就要靠大規模廣告投入來拉動,再加上要維持高達50%以上的毛利率,就必須有一半左右的營收都投入在廣告預算上,而人員、物流、庫房、呼叫中心等也都是按照這樣的規模來做擴張準備的。這就使得“輕公司”陷入一個高廣告投入、高資金壓力的怪圈:不加大廣告投放,肯定完不成業績;加大廣告投放,則可能造成資金鏈緊張,而這些巨額廣告費用,反過來又給經營帶來壓力。
“中間路線”
“如果PPG說自己是‘輕公司’,BONO說自己是‘重公司’,那我們走的就是兼有二者特點的‘中間路線’。” 生活解碼B2C項目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生化解碼有多年服裝生產經驗,這就使其與PPG等“輕公司”和BONO等“重公司”分界,從而發展出真正本地化的“鼠標+水泥”的服裝B2C范式。
“生活解碼在客戶群細分上主抓中產階層,這部分人群很有自己的見解品味。”他表示,“所以不會有‘輕公司’50%甚至70%那么高的利潤。在產品上,生活解碼以褲裝產品為主,輔以襯衣、領帶、皮帶等,憑借其研發制造能力,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為消費者提供立體裁剪及特體褲裝訂制等特殊服務。”
據艾瑞咨詢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08年服裝網上零售總額超過70億元人民幣。而中國互聯網協會預計,在2009年該數字將逼近100億元,從而步入發展黃金期。
知名電子商務專家荊林波表示,傳統企業與電子商務營銷模式創新結合的這種模式,將成為行業主導力量,帶領整個服裝B2C行業進入一個井噴式增長期。
“或許只有懂得服裝的企業,才能成功發展服裝電子商務營銷。”荊林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