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產業是本世紀最具廣闊前景的新興產業之一。作為一種“無污染、微能耗、高就業”的產業,軟件產業不僅能大幅度提高國家整體經濟運行效率,而且自身也能形成龐大的規模,拉升國民經濟指數。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軟件產業將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因此,發展和扶持軟件產業,是一個國家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參與全球化競爭所必須占領的戰略制高點。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軟件產業受到了哪些影響,中國軟件產業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應該如何擴大發展?2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涵蓋軟件產業的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該規劃對軟件行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產業未來發展具有怎樣的意義和作用?近日,《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了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理事長陳沖。
產業呈整體上升態勢
記者:軟件是信息化的靈魂,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有機融合的“黏合劑”。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關鍵是要充分發揮軟件產業的作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已顯現出對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這勢必會對依附于實體經濟的軟件產業帶來一定的影響。請介紹一下我國軟件產業的現狀和發展態勢。
陳沖:2008年1-12月,面對不利的國際經濟金融形勢,我國軟件產業總體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收入增長穩中有降,行業和地區結構不斷調整,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的統計結果表明,1-12月,軟件產業整體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累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7572.9億元,同比增長29.8%,增幅比去年同期高8.3個百分點。因此,從整體上看,國際金融危機對軟件產業是有影響的,但目前對中國的軟件產業來說影響不是很明顯,只是一些中小型企業,尤其是那些從事三包四包的離岸外包型企業受到的沖擊較大。
我認為呈現這種態勢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軟件產業具有其特殊性,它處于整個經濟鏈的末端,對經濟的增長具有促進作用。畢竟,軟件可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優化生產流程等。
第二,我國的軟件產業目前正處于上升趨勢,市場容量也在不斷擴大。軟件不是在向服務轉型,而是向服務拓展。軟件產業和各行各業結合的程度日益緊密,即軟件業與其他產業相互之間進一步融合,而這種融合也將增強軟件產業的生命力。因此,在某些專業領域有核心競爭力的軟件企業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將會很小。
第三,政府近年來對軟件產業的政策支持恰到好處,這一點很重要。
找準對策尋求新增長點
記者:正如你剛才所說,我國軟件產業發展仍然呈現上揚的態勢。當然,在全球產業格局中,我國的軟件產業不論是規模還是核心競爭力并不靠前,請問在目前特殊的國際國內新形勢下,我國軟件產業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陳沖:國際金融危機的確會給我國軟件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一些阻力,但是我們應該“危中求機”,逆勢上揚。
因此,我們要采取有效措施,找到新的增長點,避免我國軟件產業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重創。當然,目前國內新形勢給我國軟件產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我們應該找準對策,尋求產業發展的新增長點。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有人認為我們應該加強服務外包產業。我同意這種說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服務外包包含了兩塊業務:一塊是離岸外包,一塊是在岸外包。這兩者都不可偏廢。離岸外包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相對在岸外包更大一些,因此要加大在岸外包,也就是國內的服務外包的支持力度。目前,我國服務外包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成長空間還很大。
第二,兩類中小企業應該合作,拓展新的市場。相對于大型軟件企業,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小型軟件企業影響更大。不過,中小型企業能夠更加敏捷地改變戰略順勢發展。我認為,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兩類中小企業需要緊密合作,拓展新的市場。這兩類中小企業,一是指提供軟件外包服務的中小企業,二是指需要軟件外包服務的其他行業的中小企業。兩類中小企業應相互合作、相濡以沫,共同應對危機。畢竟,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其他行業的一些中小企業迫切需要運用信息化手段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這為軟件服務外包產業帶來了機遇。我們鼓勵這兩類中小企業的合作。
第三,兩化融合帶來發展契機。國家大力倡導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這樣的大趨勢為軟件產業尤其是工業軟件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第四,基礎軟件是“核高基”科技重大專項的組成部分之一,國家對基礎軟件的扶持,擴大了它的發展機遇。軟件產業作為現代高端服務業,不僅需要提升服務質量,更需要擁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系統,技術、產品、系統、服務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因此,我們需要打造自身的基礎,擁有自己的基礎軟件產品,這也是政府開展基礎軟件重大專項的初衷。我國基礎軟件在經歷了將近20年的發展之后,作為“十一五規劃”中的首個課題被正式推上了快速發展的特殊通道。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基礎軟件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我國基礎軟件在技術上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但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與市場結合的緊密度不夠。如何借助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市場重組契機,擴大市場占有率,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第五,國際金融危機暴露出舊的金融系統的弊端,也促使金融業發展新的金融服務,因此金融領域的IT系統面臨著升級換代的使命。這也為我國軟件產業帶來了發展機遇。如何順勢找準切入點,跟上金融軟件系統更新換代的節拍,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重視國內市場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
記者:我國軟件產業面臨著上述這些發展機遇與契機,請問我國軟件產業應該如何把握這些機遇做大做強?軟件產業因其特殊的黏性,其自身的發展離不開其他行業的發展。政府針對重點行業包括電子信息產業,陸續推出的調整振興規劃對我國軟件產業將帶來哪些影響?
陳沖:政府針對重點行業陸續推出的調整振興規劃是及時的。對于我國軟件產業來說也是“及時雨”,并擴大了軟件產業發展機遇。畢竟,對于其他行業,軟件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不論是否發生國際金融危機,我國軟件產業都面臨著做大做強的課題。如何做大做強?我認為應該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軟件產業存在的宗旨是服務于國民經濟各個行業領域,具有很高的黏性。軟件產業的發展依附于其他行業的發展。因此,軟件產業與其他行業的融合至關重要。國家大力推動兩化融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勢必會給我國軟件產業尤其是工業軟件帶來發展機遇。我國軟件企業也應該抓住工業升級所帶來的機遇,努力與服務的行業相融合,站在該行業的角度開發軟件產品,提供服務。
第二,人才培養需要建立完善的體系。中國現在要發展軟件產業,人才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但目前我國軟件人才培養體系還有待完善,人才隊伍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有待提高。我認為,軟件人才的培養關鍵是與所要服務的目標行業相融合。例如,針對電信行業的軟件,就需要既懂軟件開發又對電信行業有深入研究的人才。因此,對軟件人才實踐經驗的培養相當重要。
第三,我國服務外包產業要壯大,企業必須提高自身的能力,努力向“二包”、“一包”邁進。當然,政府也應該對我國的服務外包產業,尤其是在岸外包實行政策上的扶持。
第四,以某些印度IT企業為戒,保證服務信譽度。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市場需求的擴大,軟件對其他行業的滲透程度逐漸加大,客戶對軟件系統的依賴度逐漸提升,這不僅需要軟件服務提供商擁有過硬的本領,更需要其擁有良好的信譽度。最近一些印度IT廠商爆出財報舞弊丑聞,已被世界銀行(WorldBank)宣布取消合作。這無疑為我國軟件企業敲響了警鐘。
第五,要擁有自己的特色。“安全、可靠、可控”的基礎軟件對于國家安全來說至關重要。發展我國基礎軟件產業就是為了建立我們自己的產品體系,這并不是一種“閉關鎖國”的做法,而是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避免受制于人。有人認為這與開源精神矛盾,我并不這么認為。開源是軟件大勢所趨。軟件是服務于其他行業的,只有軟件產業自身能夠融合才能夠再與其他行業融合,因此不同軟件產品相互之間要能夠相互銜接。這就需要我們規定一些軟件接口標準,對軟件接口標準進行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