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服務業作為信息產業的核心,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柱性產業,是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必要支撐,是改造提升我國傳統產業和提高各行業素質、效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實現我國軟件服務業的跨越式發展,不但是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抵御金融危機的有力措施。
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下,在產業界和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國軟件服務業取得了明顯進展,已經成為我國信息產業新的增長點。它主要體現在:產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企業素質逐步提升,骨干企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技術創新成果豐碩,產品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基地聚集效應開始顯現;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蓬勃發展,產業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健全,產業發展環境日趨完善。
我國近年來軟件服務業的快速發展,首先得益于工業和信息化的融合。因為,軟件業和信息服務業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有機融合的“黏合劑”,大力發展軟件服務業是實現產業跨越式發展和兩化融合的堅實支撐。其次,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新興產業的創新培育、服務業的快速發展,都為軟件服務業的不斷創新發展提供了越來越寬廣的空間。
目前,我國軟件產業整體規模相對偏小,僅僅依靠市場配置資源和產業自身積累力量很難支撐起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在基礎軟件落后,工業軟件應用不足的情況下,我國軟件業的跨越式發展路在何處?
首先是實現基礎軟件產品的突破?;A軟件產品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還有嵌入式軟件、應用軟件等。中心任務是實現技術突破,面對市場競爭,提高國產化水平。繼續鼓勵自主創新,加大對軟件自主研發的支持力度。其次是發展工業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建設公共服務體系,支持公共服務平臺。抓好服務外包等信息服務業,推進軟件服務外包基地建設,推動品牌和誠信體系的建設。
應該看到,信息技術具有高度的滲透性和帶動性,與工業生產管理各環節的有機結合,可以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實現傳統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以達到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向可持續發展的內涵集約式轉變。
而在信息技術中,軟件技術的創新程度更高,對傳統產業的提升力度更大。我們要把軟件業作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關鍵,狠抓軟件自身的發展。積極參與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經濟轉型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擴大部省合作,發展軟件產業,促進軟件應用。選擇重點行業、企業,開展傳統行業改造提升的試點,以點帶面。
工業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是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的關鍵環節,也是軟件產業發展的重要領域。要把推動工業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的快速發展,作為滿足兩化融合需求的重要切入點。一是圍繞工業研發設計、生產裝備、經營管理、市場流通等關鍵環節對工業軟件的緊迫需求,加快發展工業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提升為兩化融合提供服務的能力。二是推動軟件技術與各行業新技術的融合,加快發展電力電子、汽車電子、機床電子等領域的工業軟件,提高工業產品的智能化水平。三是優選效果明顯、有行業特色,以國產產品和為國內企業服務為主的典型工業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開展示范應用工作,以應用促發展。
現在,我國軟件產業雖然呈快速增長態勢,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軟件出口平穩增長,產業結構與布局不斷調整,成為拉動電子信息產業增長的重要力量,但仍存在軟硬比例失衡、企業研發實力薄弱、技術創新水平低、產業支撐體系不完善、市場環境和競爭秩序有待規范等諸多問題。其中,產業總體規模較小,是制衡跨越式發展的關鍵薄弱環節。
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承擔行業管理工作的政府部門,要規范軟件服務業的健康發展,在“市場參與者”與“市場監督者”之間找準定位,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市場環境,從制度上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強化市場監控職能和引導作用,防止走傳統行業“先亂后治”的老路。
二是堅持發展軟件服務外包。當前軟件服務外包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是主要發展趨勢,也是一種很好的市場商業模式,行業主管部門要積極支持軟件服務外包發展。推動各地服務外包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以服務軟件外包為切入點,創新發展信息服務業。
三是建設軟件基地園區。軟件基地園區是推動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政府部門不但要積極打造軟件業發展的平臺,加強對軟件基地園區的規劃指導,明確發展定位,形成持續發展動力,還要營造優質發展環境,培養和扶植一批具有相當競爭力的龍頭軟件企業和服務業企業,促使我國軟件服務產業做大做強。
行業要發展,政策是關鍵。近年來,我國軟件產業的發展主要得益于18號文件各項優惠政策的貫徹落實。為了實現我國軟件服務業的跨越式發展,必須創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環境。我們要加快推動《軟件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條例》、《信息技術應用促進條例》等政府規章的立法進程。加快推動《促進信息安全產業發展若干政策》、《信息安全產業發展規劃綱要》和《國產信息安全產品認定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的出臺。還要研究制訂支持信息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和措施,推動信息服務業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