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一方面是高科技企業對高素質人才的渴求,一方面卻是高校教學體制與市場的嚴重脫節。就拿近年來逐漸興起的服務外包產業來說,人才的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可以說若想發展服務外包,必須采取人才先行的政策。沈陽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鎮,是國家振興東北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外包人才的職業教育對沈陽地區的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乃至對于全省的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提升都有著戰略意義,在這一點上,IBM與沈陽市政府有著深刻的共識。2009年3月26日上午,IBM在沈陽分公司召開了媒體專訪活動,重點介紹了IBM-ETP(沈陽)軟件人才實訓項目的具體情況,IBM全球服務(中國)公司高級經理 屈中華先生、IBM大中華區沈陽分公司總經理 張慶俠女士以及沈城的多家媒體都出席了本次專訪。
IBM-ETP(沈陽)實訓基地項目是沈陽市政府和IBM共同合作的服務外包人才實訓項目,以滿足日益興起的沈陽市服務外包企業對外包人才的需求,服務于沈陽市的經濟產業結構轉型,促進沈陽市服務外包產業的快速發展。合作項目在產學無縫連接、教育制度優化及職業教育深入改革等方面都極具創新性,按照跨國企業標準設計的模擬公司為平臺,將IBM在業務流程、公司政策、行業專業經驗等多方面的優勢融合到一起,將企業文化、職業素養訓練、IT技能實習、業務流程實踐等實習內容貫穿其中,打造出一個模擬業務操作平臺的大學生實習和實訓的基地。
根據IBM大中華區沈陽分公司總經理張慶俠的介紹,沈陽市政府為ETP實訓基地項目提供了重要支持。2008年12月份,沈陽市政府與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就共建沈陽服務外包產業人才實訓基地達成共識。雙方一致認為沈陽不僅具有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人力資源儲備和產業基礎,同時具備較好的國際投資環境。目前沈陽正在申報成為國家級軟件服務外包城市,沈陽市政府高度重視并全力支持與IBM公司的合作。作為全球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的領先者,IBM將以一流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與沈陽市開展合作,共同推進沈陽市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的跨越式發展。IBM-ETP(沈陽)實訓基地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基地計劃在未來3年內為沈陽市培養1萬名軟件和服務外包人才,其中2009年2000名,2010年4000名,2011年4000名。由此可見,IBM ETP培訓項目是一個政企合作、實現“三贏”的范例。對于政府而言,IBM ETP培訓真正將“人才先行”的理念落到實處,培訓形成的外包人才優勢為本地外包產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于外包企業而言,ETP基地是未來優秀員工的聚集地,企業不再需要進行先招聘、再挑選、入職之后重新培訓的低效工作,完全能夠從ETP基地輸入大批針對服務外包定制的優秀人才;而對于學生來說,ETP提供的是高質量的就業機會,更是一條進入潛力巨大的外包產業的通途。
根據IBM ETP項目在其他城市的實施情況,一些原本找不到理想工作的畢業生通過參加了ETP培訓,順利進入了令同齡人艷羨的知名跨國企業,ETP對于就業問題的解決同樣裨益良多。尤其是在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沈陽市政府通過智慧地投入于軟件外包人才的培養,能夠在緩解現階段學生就業壓力的同時,有效地對于知識型人才進行儲備,從而拉動本地區高科技產業增長,創造大量的知識型就業崗位。以軟件產業為例,該行業每增加1000億元產值,能夠新增30萬~35萬知識型就業崗位,這個功能是單純的傳統基礎設施投資所不具備的。
目前服務外包無疑已經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一方面,外包市場規模巨大,據統計,全球服務外包額總值在2010年已經突破1萬億美元,并且在未來數年內仍將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長,而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潛力還遠未釋放;另一方面,外包產業完全符合我國產業轉型與升級的要求。服務外包產業無污染、附加值高、極少占用土地、各類資源消耗微乎其微,并且能夠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密集的優勢。為此,商務部于2006年已經啟動了支持服務外包發展的“千百十”工程,目標是在3-5年內培養1000家大型承接服務外包的企業,推動100家跨國公司將其外包業務轉移到中國,建設10個承接服務外包的基地城市。
目前沈陽正在申報成為國家級軟件服務外包城市,那么沈陽是如何推動本地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對于中國的各個地區和城市而言,又應該如何把服務外包工作從無到有地建立起來?IBM大中華區高級經理屈中華從十多年前就開始從事外包業務和相關研究,他指出:“在中國,服務外包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做好服務外包,應該分三步走:首先應該‘人才先行’,對本地人才進行培養;其次是‘筑巢引鳳’,借助人才優勢,適時地建立相應的軟件基地,進行招商引資。最后是‘合作共贏’,扶持1-2家具有5000-10000人以上規模的本地軟件企業,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去。通過這樣的‘三部曲’,軟件產業才能發展起來。” 無論是大連、深圳這樣的國際外包發展基地,還是南京、天津這樣擁有地區優勢資源的服務外包基地,或者是西安、成都等擁有成本優勢的服務外包基地,都急需大批具有技術、管理以及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核心人才梯隊,以提升本地軟件服務外包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然而,我國服務外包領域人才現狀不容樂觀。從數量上看,人才供給嚴重不足。印度的離岸服務外包預計2010年可達到600億美元,相應需要300萬外包人員。我國現在只有10萬人從事外包業務,即便按照我國外包產業在2015年達到印度2010年水平計算,仍然存在近290萬人的缺口,即每年需要36萬人。而2008年中國計算機和軟件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僅10萬人,2010年的畢業生也只有12萬人,就算他們全部加入到外包產業中來,人才還遠遠不夠, 更何況畢業生中符合跨國企業用人標準者為數不多。從質量上看,人才在“硬技能”如語言技能、服務交付能力,以及“軟技能”如實踐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項目管理技能等方面,與其他領先的外包地區均存在差距。隨著中國的軟件與服務外包業的迅速發展,服務外包人才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