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頻道4月7日電(記者王松濤)《超越中國制造》的作者、計算機世界報資深記者高麗華此間應重慶市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邀請來渝考察軟件外包產業時認為,重慶把電子信息產業培育成第一支柱產業的目標很令人振奮,有實力實現這個目標,也具備打造中國軟件服務外包前沿城市、中國在岸外包的引擎、到2012年信息產業總收入達3000億元的目標。
高麗華認為,重慶發展軟件產業,正處在一個重要關口,一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重慶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分量舉足輕重,在吸引人才方面也有優勢,可以有更多的機會;二是目前的金融危機使我國沿海地區經濟受到影響,而內地仍然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地區差異不再繼續擴大,這是“趕超’’沿海,加速發展的機會。她認為,軟件外包也如此,越是在金融危機、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企業為了降低營運成本,反而需要把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所以,傳統制造業大幅下滑反而給軟件外包產業一個機遇。重慶現在發展軟件外包不僅是恰逢其時,而且還有很多金礦沒有開采,機會很多,市場潛力巨大。
高麗華認為,重慶提出大力發展“在岸外包"戰略,也抓住了國情與市情,因為我國制造業過剩,現代服務業不足,通過做在岸外包就把兩個產業對接起來了。通過這種對接,制造業得到了提升,軟件產業也得到了發展。而且,重慶本身就是個制造業大市,傳統制造業基礎雄厚,汽車、儀表、石油化工等行業發達,信息化改造的市場需求大,發展在岸外包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個發展方向和路徑選擇很符合實際。
高麗華說,與離岸外包相比,在岸外包更強調核心業務和技術含量,發包方更注重外包企業能否成為自己的戰略伙伴,而非僅僅是為了節省成本,因此,一個城市在開展軟件在岸外包時,要做好逐漸向上游遷移的準備,形成自己的專長和特色,使客戶有所依賴,成為真正的戰略伙伴,這樣的服務外包之路才能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