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服務外包產業是近幾年才被逐漸重視的新興產業。前有印度發展勢頭迅猛的服務外包產業作為借鑒,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不少地區借助發達的通信網絡,積極融入服務外包產業的市場浪潮中。其中,我省也把目光瞄準了服務外包產業,并準備將其作為朝陽產業給予大力扶持。作為內陸省份,我省在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過程中面臨哪些問題和機遇?5月25日晚,前來南昌出席中歐管理(江西)高層論壇的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主任朱曉明教授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什么是服務外包?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作為服務外包行業的權威專家,朱曉明沒有用晦澀的術語來解釋,而是微笑地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美國人請家教,如果請本土的家教,每小時大概需要300美元,但是通過服務外包把家教轉到印度去,由印度人在網上教美國學生做題目,一個小時就只需要30美元。
“企業將非核心的業務外包出去,利用外部可信賴的力量承接其業務,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目的,這就是服務外包產業的魅力所在。”朱曉明認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成熟,在國際貿易化的大背景下,服務外包產業正在異軍突起。在我國,由于服務外包產業具有信息技術承載度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等優勢,使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瞄準了服務外包產業的商機。
朱曉明告訴記者,來南昌講課之前,他對江西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已有一定了解。今年年初,南昌市與北京、上海等19個城市一道被評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商務部曾委托朱曉明所在的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編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綜合評價指數”。談起正在興起中的服務外包產業,朱曉明認為,作為內陸城市,能夠入選“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對南昌加速產業發展是一個良機。國家為扶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對示范城市中所涉及企業在營業稅、培訓支持等方面都給予了很大優惠。但同時,朱曉明也坦言,由于入選“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的有20座城市,大家擁有同樣的機會,全國各地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呈“百舸爭流”的態勢,誰能下決心創新,誰才能占得先機。
“江西地處內陸,這對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會有什么影響?”當記者問起這個問題時,朱曉明沒有給予正面回答,他舉了印度的班加羅爾市為例來加以說明。班加羅爾市是印度的一個內陸城市,但它抓住了跨國公司服務外包的機會,聚集了數十萬軟件工程師。目前,班加羅爾市已經能夠做出全世界最好的金融軟件,成為印度服務外包產業的“門面”。在我國,西安、成都、重慶等城市在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過程中,都提出了要做“中國的班加羅爾”的口號。在江西,政府將服務外包產業作為重點扶持的產業之一。尤其是南昌市,服務外包產業已經取得不小成績,特別是“政府支持、市場運作”的公共培訓服務平臺具有相當的前瞻眼光,它將成為緊貼市場的人才集散平臺。朱曉明透露,目前,上海、杭州等地政府都找到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請求代為編寫城市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規劃,南昌市政府領導也曾數次赴上海提出類似請求,為此,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也將于不久后派出6名工作人員來昌進行授課和調研。
服務外包產業要做強做大,朱曉明認為,人才培養是關鍵!眼下,為在服務外包產業市場中搶占先機,各省都加快了對服務外包人才的培訓步伐。朱曉明介紹說,他參與的一份名為“2008年各省服務外包人才培訓錄用人數情況”的調查顯示:江西省服務外包人才培訓錄用人數的排名情況不容樂觀,四川省、湖北省、陜西省等內陸省份的人才培訓錄用人數都明顯高于江西省。“加大對實用性人才的培養力度,是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必經之路。”朱曉明舉了一個例子,2005年,IBM曾經有意將一筆20億元的大訂單發包到我國,但該訂單需要1萬名軟件工程師。最終,因為我國軟件外包企業人才儲備不足,這個訂單發包到了印度。
朱曉明分析認為,江西省擁有眾多高校,這為培養服務外包產業人才提供了良好基礎。據統計,南昌地區在校IT類大中專生就有4萬人,每年畢業生近1.3萬人,并以每年40%的速度遞增。朱曉明認為,雖然在產業發展的起步過程中并不占先,但只要能夠利用好高校相關專業人才多的優勢,并給予有針對性的培訓,江西就能在人才使用上取得勝勢。 (江西日報記者張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