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發布了《2009中國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報告》,該報告是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設立以來對外發布的第一份關于我國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研究性文獻。報告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組織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等研究機構,成立編寫小組,在全面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歷時4個月編寫完成。 《2009中國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報告》全文十余萬字,重點描述了中國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在2008年的歷程和進展,配有大量數據、圖表,力求提供全面、客觀、翔實的信息,展示中國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的全貌。報告闡明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闡述了國際國內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趨勢、面臨的困難和機遇,并在此基礎上對服務外包產業進行了市場預測和前景展望。 報告顯示,2008年我國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規模達到1567.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為41.2%;我國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企業數量達到3600家,同比增長約20.0%;我國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從業人員數量達到41萬人,同比增長約36.7%。 報告顯示,我國巨大的內需市場促成了外包業務的高速發展。同時,我國作為國際服務外包的重要接包國之一,外需市場發展也十分迅速。 2008年我國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國內業務中,31.6%的發包來自華東地區,27.1%的發包來自華南地區,18.4%的發包來自華北地區,三個地區的發包量占全國總發包量的77.1%。這三個地區正好對應著我國最發達的三個經濟圈——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國際業務中,32.3%的發包來自日本,24.6%的發包來自美國,12.9%的發包來自港澳臺,7.8%的發包來自歐洲,四個地區的發包量占我國國際業務接包總量的77.6%。 報告還顯示,我國服務外包業務的行業分布正在發生變化。信息技術、金融、電信業和離散制造對于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的接受程度最高。與2007年相比,2008年來自金融和制造業的外包業務比重有所下降,電信業的比重上升較快,政府和公共事業開始成為新的增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