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可以看到,中國和印度的比較,現在大家都說印度是服務外包的最大的基地,但是我們中國比較就會發現,還是中國的優勢明顯要大于印度,為什么?因為印度雖然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他的語言,很多歐美國家為什么愿意發包給印度,就是印度這些城市發包服務業的人員,語言沒有障礙,他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一個強大的市場吸引力,特別是最近金融風暴以后,他自己本國的消化能力是很低的,主要是做外包,所以說一旦受到訂單的萎縮以后帶來很大的沖擊,而中國現在恰恰是在刺激內需,擴大我們自己的增長,市場比他要大得多,現在世界上所有的投資者都看好中國,最近股市大家都看到了,現在熱錢全部涌到中國來了。A股不用說,H股也好得不得了,原因是中國的市場吸引力比印度大,中國的增長速度要比印度快。再者中國的人才,中國的后備人才要比印度多,從這幾個方面來看,我們應該說增長的發展要比印度有更大的潛力。
從這個方面來看,如果把中國的服務外包行業作為一個長期發展的戰略,特別是各個地區,招商引資,擴大自己的內需,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現在服務外包大家都看到它的好處,但是也面臨著很多困難:第一個是全球的貿易保護主義,這個勢力是相當龐大,特別是受到金融風暴的沖擊,現在歐美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是非常的囂張,僅僅2009年上半年兩個月中國就受到歐盟、加拿大、美國等國家反補貼、反傾銷等傾訴和調查,現在進入WTO的裁判很多案子增加了。2009年5月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新的稅收計劃,核心內容第一稅收抵扣必須要有要求是海外的投資企業必須把你的收入匯到了美國本國之后才能抵扣,也就是說,美國的對外投資企業必須賺了錢,把錢匯到美國,稅才能抵扣,如果你不把錢匯到美國,沒有抵扣,照樣收你的稅,這樣意味著美國企業到外國投資,不把利潤返回到母公司,稅要交兩成,本地投資國要交錢,母國也要交錢,這個對投資者來說,就要考慮了,與其這樣就干脆不要上外面投了,稅務安排對他是很大的壓力。第二美國原來實行的是海外投資企業可以延遲納稅,也就是說,你今年的稅不一定今年交,可以往后延遲納稅,現在不行了,當年的稅務當年交清,不交清就罰款,說明政府現在窮得不得了,沒錢了,拼命刮稅,很多海外投資者都在考慮,都在算帳,我們現在為很多美國跨國公司算帳,到底是在外國投資劃算,還是在本國投資劃算,現在美國正在跟瑞士銀行打官司,逼美國富翁交出瑞士銀行的帳戶,現在美國有4.7萬富翁的帳戶涉嫌避稅,現在美國政府在壓迫瑞士銀行一定要交出名單,并且要追收這些稅款。這種情況來看,很多美國企業,美國的跨國公司都很小心在海外的投資了。還有一些是我們叫做黑名單,免稅天堂黑名單,通過經合組織頒布,大家看到新聞,薩克齊一貫反對中國,把中國的澳門列為避稅天堂,結果香港和澳門在避稅黑名單中去掉了,但是黑名單還存在,導致很多跨國公司不敢再到這些國家開廠,其中像烏拉圭、菲律賓、馬來西亞被迫跟經合組織妥協,愿意遵守稅務的公開原則,等于所有的避稅措施都失效了。這就是說,對當前最大的一個壓力,現在這個還是一個方面,第二個方面是就業,就業在美國現在出了一個新法案,雇傭美國工人的法案,雇傭美國工人的法案里面明確規定,美國任何跨國公司在外投資企業必須優先雇傭本地員工,防止他們利用簽證來吸引海外的優秀人才,以前美國經常用簽證把國外IT外包企業好的人才帶到美國企業工作,現在堵塞漏洞,必須雇傭本地員工,而且規定,每兩年要雇傭一名本地員工才能享受優惠的就業稅收抵免政策,防止把本國企業的崗位,轉讓給海外員工,也就是說,很多跨國公司都要考慮本地員工的比例,特別是像英國、法國都打出優先照顧本地工人的政策,英國更加明確的說,要把英國的工作還給英國人,這樣的情況,很多跨國公司在聘用海外工人的時候,聘用海外高科技人才的時候都有所擔心,會受到美國政府的檢控。
再就是看到,2009年私人資本市場里面,將近有9290億美元的資金開始轉移了,本來都是到海外去投資的,現在都紛紛轉移,所以從這個情況來看,很多跨國公司都不愿意把自己的企業再投到海外去,因為稅收、就業等等政策受到本國政府的控制。大家都看到,我這里提出了幾個像西班牙、意大利、俄羅斯、法國都提出購買國貨,從這個情況來看,我們的服務外包領域受到了很大的挑戰,因為很多服務外包的訂單都是來自于歐美國家,他為了減少海外工人的數量,不得不聘用本地工人,所以訂單也就減少。我們這里有個簡單的數據大家可以看到,印度的增長出現了大的掉頭,藍色的線是我們看的盧比下降很快,包括我們現在發展當中,很多訂單都開始萎縮,所以面對金融危機,我們的外包企業,我們的IT產業怎么應對?我這里提出幾個觀點,大家可以探討:
第一個,我們要改變增長模式。如何改變增長模式呢?一是要把外包變為內包,也就是說不能純粹的依靠外包作為增長的唯一動力,中國現在沒有明確說,我們也要抵制那些外國的,或者多采用國貨,但是內包的發展應該成為IT產業或者服務外包領域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我這里有個數據大家可以看到,我們2008年的GDP已經超過了德國,位于世界第三,美國、日本之后的第三了,我們的外匯儲備是世界第一,1.95萬億了,因此,我們的內包,我們的內需應該說有這個實力,如果我們自己對自己的內部需要沒有快速發展的要求,我們就很難抵御外部的壓力,所以我們認為現在在中國應該大力培育那些內包服務的市場,這個市場非常需要,特別是我剛才前面提到的政府部門的外包,比如說前面提到的做人口調查,計劃生育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數據庫,都需要市場調研,都需要這種專門的人員數來處理這個數據,可是你們知道每個政府都有信息中心,計生委有信息中心,發改委有信息中心,商業廳有信息中心,幾乎中國的任何政府,政府部門都有各自的信息中心,他們都處理自己的一塊,能不能把政府的這塊外包出去呢?讓企業來承擔所有的調查,所有本地的計劃生育,所有的學生就業,讓企業來承擔,后臺搬到企業去,當然政府要和企業簽訂保密協議,要守法,這樣大量減少政府公務員。第二大量增加市場的工作人員,就業人員,一個信息中心多少人?百八十人,一個企業前八百一百人處理整個城市的系統,這個量多大,所以政府說我們要搞外包,發展內需沒提出來,我提出來了,不知道政府會不會討論,當然這也是包,包是針對我們國內的包,發包出去。
還有高考,高考又是教育系統最大的工程,從考點的布置到考卷的出題,到保安,到監控,現在報紙說整天用監控一起看有沒有偷聽,這些工作能不能外包給保安公司呢?讓他們監控,政府就省掉了,現在我們政府的人員做這個事,抓了很多老師,抓了很多政府人員管市場,管卷子,管密封,管保安,我看了這個報道內心很難過,為什么不讓企業來承擔?我們現在銀行押運貨幣已經用專業服務公司了,可能我們在高考,可以讓專業的公司來承擔,這就是外包,政府可以把它的業務能夠外包出去。還有我們看到政府每年搞很多會,搞很多展覽,包括軟交會,我們有沒有考慮專門請會議公司、展覽公司外包,我給你多少成本預算,必須達到什么目標,達不到這個目標發火,賠償,政府的行為很多很多,都可以考慮,用外包的形式,讓專業機構來參加。
還有稅務局,每年要大量的調查,查稅,我們的審計局每年要審計大量的案例,包括干部的離任審計,都可以外包,審計可以外包給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局可以外包為專門的稅務調查事務所,把服務領域的東西外包出去,如果這樣的話,說實話第一增加就業,肯定把這種企業培育出來,第二節省成本,政府不需要那么多公務員做這個事情,政府是個決策機構,是制定政策,制定改革方向的一個指揮部,不是干具體事業的,不是給你服務的,所以我現在提出的觀點叫政府是個服務中心,是個服務機構,我是不同意見,政府是頭腦,是靈魂,是我們指揮作戰的指揮部,總參謀部,不是服務,服務是下面承擔的,所以政府的功能我們簡化成服務,變成政府是企業了,不對,政府就是政府,是決策部門,是我們企業發展方向指路明燈,但是它的服務功能應該化解給市場,讓市場的企業去競爭,去招標,去投標。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內包的含義就擴大了。所以,我想我們今后的發展方向就是應該外包,面對國際的離岸外包轉入到國內外包,而外包的領域,更多的是通過政府的功能化解,實現我們企業化、社會化和大眾化。這是第一個觀點。
第二個觀點,我們的服務外包的領域,必須和我們現在的刺激內需,4萬億投資掛起鉤來,我們現在4萬億投資投資的方向和內容還沒有按照市場的規律秩序走,還有很多是長官意識,沒有根據市場的需求來發展怎么配合,所以我建議,雖然科技信息的發展,我們應該通過市場的引導政府的4萬億投資,現在不但有4萬億了,還有6000元億的政府發債,還有5萬億的銀行的信貸,四五六這么個口號,這么大的能量,我們靠政府發改委幾個人關起門來研究很困難,怎么做?哪個行業投多少?我覺得很辛苦,我看過一個報道,北京月壇北街,國家發改委在這,那個街邊地下招待所全部客滿,而且都是部級干部在里面,為什么呢?跑部進京嘛,我覺得很感慨,我們為什么不搞公開招標呢?為什么實行像IT服務外包領域,招標領域大家公開的競投呢?第一公開公平公正,第二節省成本,這種暗箱操作很容易導致很多腐敗,發改委為了方便監督,整天門開著,不許關門,任何人進來不允許關門講話,但是這些政策還不足以。我們的4萬億投資能不能和外包領域緊密結合在一起。我們很多熱點、賣點能不能通過外包的形式,比如課題研究,哪些行業發展怎么樣,不要靠政府一個門判斷,要靠市場,市場很多研究機構都在做這個事,能不能讓他們做,他們的熱情比政府高多了。現在我們網絡的監督能力很大,有很多事情都是通過網絡的監督,把問題解決了,你們曾經看到南京有個房地產的副局長,南京一個下屬的副區長,居然在一個會議上抽了一根最高級的煙,戴了最高級的手表,說了一句最高級的話,被網民監督出來了,他收入不能戴這個手表,抽這個煙,被國家雙規了,網絡的監督能力大于政府的監督能力,監督是不是也可以外包出去?所以說我們的領域有待于進一步的開發。
第三個,我們要爭取外國企業到中國直接外包業務,這也是我們新的發展,什么是外國企業直接外包服務呢?也就是說,我們讓很多外國企業直接發包方就在中國,不要從國外發到中國來,因為現在中國有很多跨國公司,你們知道,據我們了解,世界500強里面服務了將近40%都是我們的客戶,他們很多在中國的投資,可是他們很多外包不是發給中國企業,是發給海外市場,像印度、墨西哥這些地方,為什么?他認為這些國家的成本比我們還要低,我們有沒有辦法把它的這些外商企業在中國的投資直接就在中國消化?你的外包你的零部件的配套,你的服務全部由中國的企業來完成,如果能達到這么一個手段,那么我們的服務外包領域又有一個新的發展。現在我們很遺憾,說是引進外資,我可以告訴大家,很多高新技術開發區,很多招商引資,招來很多外國跨國公司,可是他最終的訂單發的海外去,然后又享受中國的免關稅和退稅政策,又得了一筆收入,他得了兩筆收入,第一每年的增值稅稅收本地給他優惠,他通過這么一進一出又享受到我們所謂關稅的補貼,這里面我們覺得要把這塊東西給堵住,你在中國的投資,你就用中國的企業,你就用中國的外包,當然這個行政干預是不行的,我們必須要有強大的市場給吸引住,給留住,從這點上看,我們的外包領域還有很大的天地。大家注意了沒有,你們去看一下,世界500強在中國的投資,有很多他的產品,他叫做海外外包再到中國來組裝,最終產品在中國,中國制造,但是零部件來自于海外,甚至是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方生產的,然后運到中國,能不能考慮讓他們從中國采購呢?原材料從中國發起呢。這是我覺得外包領域可以開拓的新方向。
第四,通過發展外包企業,還要降低我們的經營成本,全面提高我們的風險關系,大家知道,我們現在很多外包企業,它的目標很簡單,只要拿訂單,所以他就靠單向的發展方向,靠海外的企業給我發訂單,我這里完成任務就交訂單,收工本費,但是現在可以看到,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很多外國的發包方都取消了訂單,甚至于跟你中斷了合作關系,我們企業的生存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現在關鍵的時候,我們主抓中國的外包企業,應該建立起自己的內控制度,應該要考慮降低經營成本,不要把整個的發展維系在一個兩個單個科目上,更多的應該考慮到我們在國內的后備基地,所以說,我們現在很多外包企業,要考慮吸引內資,要考慮吸引內部的訂單,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外包企業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要走向一個資本,通過融資的手段,做強做大,通過融資的手段有幾種方法,第一引進戰略投資者,也就是說,外包服務企業不單單是我們幾個從事這個行業的,可以找幾個不懂這個行業的人,但是他有錢,他愿意投資,我們就變成一個很好的合作,有錢的投資是為了你的未來,我沒有錢,主管經營,所以通過外包企業的吸引投資者,是很好的擴大企業規模,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最大手段,除了吸引戰略投資者,我們還要準備上市,外包企業一定有雄心壯志,要通過上市提高品牌,提高市場占有率,提高擴張能力,因為上市,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你,因為你上了市有足夠的品牌贏得訂單,因為上市有足夠的品牌聚集到企業里面,上市是企業最終的發展方向。
如果不上市,很多企業就陷入瓶頸。作為我們政府部門,應該怎么樣來扶持我們外包企業呢?我這里提幾個建議,我們的外包企業可以看到發展方向,但是現在支持的力度還是不足夠的,我這里看到了2009年2月國務院頒布了一個叫做《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一個文件,里面確定了北京、天津、上海,好象大連也在里面,20家外包示范城市,如果這樣確定的話,里面有幾個規定,第一職工教育經費允許在稅前抵扣,就是納稅前抵扣進去,教育的費用不在納稅的標準里面。第二,你的離岸外包業務是免征營業稅。第三對于招聘員工政府給予一定的培訓支持,每個地方城市好象都有一些培訓基金,這個只是一個國務院的文件,據我了解,現在很多城市的外包產業園或者高新技術管理區都出臺了一些新的政策,就是扶持本地的外包企業在稅收、人員、就業、教育還有住房等等都給予一些優惠政策,但是,我認為這個示范城市現在的做法還是不夠力度,我們還要加快在整個的外包產業基地方面,給予更多的優惠,比如說,戶籍政策能不能通過改革,讓外包企業的人員,有個穩定的戶籍落戶指標,現在這個是很多人擔心的,因為本地就業、讀書都要戶口,最近我看到上海已經率先主動開發一個做法,就是在辦理了上海市七年居住證的基礎上就可以入上海市戶口,正式成為上海市居民,很多外包企業到上海開發,就有一個可靠的保證,七年以后就是上海居民,七年之內不會離開上海,七年之內不會離開這個企業,對穩定當地的人才有很好的作用。其他城市也要考慮,怎么樣吸引人才。
另外,剛剛提到,政府要擴大外包業務,減少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編制,把政府里面干的企業可以做的事情劃出去,先打個比方,我們公安部門做車輛管理,駕駛執照,駕駛考試,這都是公安局管的事,這個能不能外包?這個沒有太大的機密,就委托外包公司來做,培訓考試都由企業來做,不是公安局來做的事情,完全可以。所以說我從這里看到,美國亞歷山大洲政府就把這個外包給IBM,大連市政府有沒有辦法試一下,駕駛證考核信息管理系統由外包來做,我也愿意,駕駛證考試給一塊錢,十塊錢,可以啊,就不要到公安局跑了,政府外包業務,很多很多領域可以讓市場來競爭的,更不用說市政工程、運輸、政府采購、社會保障、社會福利都可以外包,比如說那些老人院、福利院是政府包的,能不能放開,讓市場競爭,包出去等等。
第二個要設立政府的外包產業投資基金,用這種辦法,來大力扶持政府所關心的產業發展。
第三個是建立銀行的專項貸款基金,現在都說中小企業貸款難,銀行愿意做錦上添花,不愿意做雪中送炭,現在政府通過基金的形式做一個引導,讓銀行的貸款和政府的基金相配合,扶持我們的外包產業,種種辦法可以降低風險。
第四,我們通過政府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企業的發展。
第五,通過稅收政策的優惠,給予外包企業享受更多的措施,比如說,以前我們實施的叫“三免兩減半”,三年免稅,兩年減半,現在很多企業采取一到時間就換牌子,我們政府也要考慮,像這種措施,我們能否讓它一個叫包干制,我們用包干的形式,到時候報稅一年交多少稅,其他的我就不管了,這樣企業的發展動力反而更大。
第六,通過培訓和培養軟件外包的人才,特別是實行訂單計劃,政府要發包,發訂單給那些培訓的機構,你每年給我完成多少培訓的指標,多少培訓的人員,合格的人員我給你發證,通過發訂單我們的培訓機構可以充實很多市場的因素,所以我們現在有很多機會都可以來發展。
第七,利用大學的資源,促進產學研一體化,我們現在很多大學是發包、外包企業的來源地,特別是人員方面,科研技術方面都是我們的主要來源地,但是在大學的發展中,如何使他走向市場化,還是有很多問題,所以我們必須要給提供產學研一體化的企業,更多的扶持,使他從大學的環境當中走向市場。
第八,我們要鼓勵外包企業做強做大。我這里舉了個例子,大連有個東軟集團,全國最大的軟件企業,也是外包企業做的最好的,但是他一年總的收入就1.4億美元,大家想想看,現在僅僅我舉個例子,INFOSYS軟件外包高達40億美元,我們還有很多企業讓本地企業做強做大,怎么做強做大?我17日晚上見到劉積仁董事長,我說你怎么不考慮在國內收購,把規模做大,收購了以后,規模大了以后,訂單也會上去,但是劉總很坦率的告訴我他不敢在國內收購。不敢在國外收購,為什么呢?國內很多條條款款,很多問題導致企業的合并有很多問題,這是做企業的一些難處,我也理解,所以說,我們的企業做不大什么原因?大概涉及到中國的文化的背景,我們中國的文化都喜歡小而全,都是各自為政,缺少那種整體效應,這里面要考慮如何做大做強外包企業,確實有很多文章要做,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有這個責任推動中國的外包企業做強做大。
我這里就不介紹德勤的情況了,今天上午因為時間關系,我就不再談很多關于這方面的觀點,如果各位對于外包企業的發展有什么建議,有什么想法,我們會后了解,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我的發言就到這里,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