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遭遇金融危機,國際醫藥服務外包產業卻呈“井噴”行情。6月22日,第二屆中國國際服務外包合作大會醫藥研發與創新國際合作研討會上,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印度等國的著名醫藥發包企業和我省近百家醫藥接包企業面對面,研究探討醫藥研發與創新國際合作。
統計表明,全球生物醫藥研發外包市場總值已達280億美元,并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0年將達到360億美元,其中中國接包市場在全球成長最快。專家揭秘:全世界大藥廠幾乎都面臨藥品專利即將到期問題,必須加大研發力度,但因資金短缺,不約而同將研發業務外包出去。如果在當地外包,可節省成本20%,如向中國發包,則可節省50-60%。因此,中國離岸醫藥外包正迎來新的春天。不久前,由美籍華人朱承先為首的博士團隊在南京高新區新設一家公司,很快就接到了美國一單100多萬元的醫藥研發數據外包業務。
加拿大SzyfCo醫藥公司首席執行官Shyam說,他們公司擅長抗肝癌藥物研發,他們在選擇接包企業時,中國僅次于西方國家,這不僅為降成本,更是因為中國醫藥研發能力很強。“加拿大市場有限,與中國企業合作,我們公司拓展了版圖。”
盡管國際醫藥外包“蛋糕”誘人,但中國企業還有不少“短板”。加拿大Biosynergwutical生物科技公司首席科學家龔邦強說,法國一公司想把500只猴子的有關實驗外包,在中國考察了很多城市,卻迄今未能找到符合條件者。他提醒,“中國企業接包國際醫藥外包業務,一定要提升自身素質”。他們公司已著手在無錫建一家相應機構,高標準起步,目標是獲得美國FDA等認證,承接高端醫藥外包業務。
企業的素質,主要并不是建多少漂亮廠房,有多少先進設備,有幾個博士。美國技術科技集團國際事務總監陳紅指點道,重要的是軟件、是理念。她說,中國制藥企業很多,但通過美國、歐盟專業認證的屈指可數,關鍵是存在認知誤區,我們應該強調的是真實性、完整性、可靠性、原始性,是企業管理向發包方規定靠攏。而硬件要求往往并不高。“我們公司一高級專家,在自己家的地下室做的一起GMP認證,已獲得初步通過”,她舉例說明。
要多切醫藥外包“蛋糕”,還有不少“別別竅”。美國Biomol公司首席科學家張綜達給我省企業提出幾條建議:公司要有“名人”,即在本行業有影響力的人,這樣方便接單;對發包方的要求要非常理解,做到“和他一起疼”;努力擁有別人所沒有的技術;不要突然向發包方提出業務做不下去的要求;經常和發包方保持溝通,及時通報項目進度。此外,醫藥服務外包離不開服務質量。專業從事醫藥外包服務的金斯瑞公司總裁章方良說,他們公司將研發中心設在美國新澤西州,生產基地選在南京,這樣做的直接效果就是方便溝通,在服務中有了增值內容。“醫藥外包企業接包業務要靠腦子,不是簡單完成客戶的單子”。記者俞巧云顏芳邵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