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杭州第三產業增長迅猛,占經濟總量的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成為繼上海、南京之后長三角第三個產業結構實現“三二一”布局的城市。
蘇浙兩省新近各自出臺了第三產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以浙江為例,出臺“發展第三產業19項專項措施”,將第三產業細分后分門別類進行扶持。扶持含金量很高,單財政返還一項,今年至2012年,平均每年返還給第三產業企業的資金將超過20億元。
12城市:三產增速大于二產
記者從國家發改委下屬的全國省會和中心城市信息中心了解到,今年一季度,長三角各城市第三產業增速迅猛。長三角16個城市中,除南通、泰州、舟山、揚州四市第三產業增速低于或等于第二產業外,其余12個城市第三產業增速均大于第二產業。
從增幅排名上看,南京第三產業以15.5%的增幅位列16城市第一,蘇州、鎮江、揚州、泰州分列第二至第五位。從第三產業經濟總量排名來看,位列前五位的城市分別是上海、蘇州、南京、杭州和無錫。
記者從上海市發改委產業發展處了解到,上海第三產業去年占經濟總量的比重為53.7%,今年一季度則達到60%以上,超過第二產業。截至今年3月底,南京服務業比重占經濟總量的比例達到55%。杭州市長蔡奇上月到滬招商推介時說,目前,杭州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至此,長三角三個主要大城市,即上海、南京和杭州的第一、二、三產業結構依產業規模大小均呈“三二一”布局。
截至今年3月底,長三角共有13個城市的第三產業在各自市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得到提升,比重上升前五位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增0.08個百分點)、南京(增0.06個百分點)、紹興(增0.06個百分點)、臺州(增0.06個百分點)、杭州(增0.04個百分點)。
“湖州模式”:傳統第三產業做強
湖州長興縣和平鎮城山溝桃園山莊經營者自今年春節后就沒有歇停過。山莊負責人陳小究說,今年縣里分階段派送了總價值約5000萬元的旅游券,對縣里各個旅游點拉動不小,桃園山莊一季度游客突破5萬人次,同比增長三成。
旅游增長的不僅僅長興縣一地。在旅游券派送、景點門票優惠等拉動下,湖州旅游逆勢增長,入夏以來,湖州安吉、南潯等地區甚至到了“賓館一床難求”的地步。今年一季度,湖州市不論接待游客數量還是旅游總收入,較去年同期都達到兩位數增長。而在旅游業“1∶20效應”(即1元旅游門票帶動20元餐飲、住宿等旅游相關消費)的帶動下,湖州與旅游相關的第三產業也蓬勃發展。據統計,湖州市一季度第三產業增長7.7%,高出GDP整體增幅2.4個百分點。
傳統旅游業做強,從而帶動第三產業增長的“湖州模式”,在蘇浙正流行。江蘇省旅游局旅游信息中心主任周曉平說,去年,江蘇旅游總收入居全國第一,今年上半年,江蘇旅游在基數龐大的基礎上依然保持快速增長。以今年五一黃金周為例,因旅游帶動,江蘇商業消費同比增長30%,交通消費增長近20%。
江蘇新近還出臺了一系列刺激旅游發展的措施,從而推動第三產業持續做大。江蘇正在全省各個城市推行“一個旅游咨詢中心+一個旅游集散中心+一個旅游信息化中心”的標準化建設。此外,全省統一的“12301”免費旅游服務熱線即將全面開通,眼下正在部分城市試運行。營銷方面,江蘇最近剛剛和臺灣及香港達成“蘇臺旅游”、“蘇港旅游”全面合作機制;6月底,由江蘇省省長羅志軍帶隊,江蘇各旅游部門專程赴日本、韓國推介旅游。
值得一提的是,江蘇旅游一體化也在迅速推進。周曉平說,《江蘇沿海旅游發展規劃》編制已進入招標階段,《江蘇古運河旅游發展規劃》和《蘇錫常地區休閑度假旅游發展規劃》的編制即將結束。
杭州的旅游推進力度更大。杭州旅委宣傳處處長華雨農說,除了發放總值3億元的旅游券和景點門票外,杭州還出臺了旅游相關十大行業扶持基金,今年的資金額度達到6000萬元。
杭州金融:新型第三產業成增長亮點
浙江省發改委經貿流通處負責人介紹,浙江第三產業中增長比較迅猛的都是這幾年發展起來的新型第三產業,如金融服務、商貿流通服務、服務外包等。浙江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浙江第三產業投資中,與交通運輸倉儲及公共設施管理有關的投資增長很快,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了35.3%和18.6%。但這樣的增長和金融服務投資相比,卻是“毛毛雨”―――金融業投資增長130%。
以杭州為例。說起杭州第三產業,人們的第一反應是旅游。旅游確實是杭州產業規模最大的第三產業之一,但說起增長最快的,金融服務才是最大亮點。杭州市政府金融辦綜合處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杭州實施金融招商、創建政銀企(即政府銀行企業)三方合作平臺等六大行動計劃,提升金融服務。此外,杭州還加大了針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去年下半年,杭州首推“政府引導基金”,當年完成政府出資5000萬元。而今年上半年,這一基金猛增了10倍,政府出資近5億元,并帶動社會和銀行資金超過20億元。民間金融服務也風生水起。阿里巴巴去年開始在杭州試行企業網絡聯保貸款,今年,這一服務在浙江全面推開,預計全年貸款總額可突破100億元。
南京第三產業的增長亮點則是服務外包。記者從南京市外經貿局了解到,去年,南京服務外包執行額5.1億美元,同比增長148%,而今年以來,同比增長速度已沖高至近300%。
發展如此迅猛,原因之一是南京市在扶持服務外包上肯花“血本”。去年,南京出臺了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新政策,確定今明兩年,市縣兩級財政將撥出不低于30億元的資金,用于國際服務外包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每年投入1億元,專門用于扶持服務外包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