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突然而來的陰雨天氣,讓參加第七屆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的代表們充分領略了大連市多變的海洋氣候,人們必須習慣快速移動的烏云和不斷轉換地點的降雨。
這正如過去一年來全球經濟所發生的深刻變化,一段快速增長的發展期已經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場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機和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大部分產業都在這場風暴中遭遇重創,企業面臨的外部市場環境瞬息萬變。
在中國,已經很少有行業如軟件外包行業一樣,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下取得可觀的增長。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09年1月~5月,中國承接軟件外包協議金額25.9億美元,同比增長25.9%,軟件出口協議金額25.3億美元,同比增長21.6%。
這些漂亮的數字足以讓許多陷入困境的行業領袖們手舞足蹈。但是,與2003年~2007年中國軟件外包行業每年超過40%的增長速度相比,軟件企業的領導者們同樣需要忍受高速發展的突然中斷及行業調整,并重新審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與競爭戰略。
他們面對的現實是,過去3年,盡管中國軟件外包行業獲得了迅速膨脹,從300多家企業一直擴散到2500多家,但無論總體規模還是主流企業的增長速度,仍大大低于被視為主要競爭對手的印度軟件外包業。
由于中國軟件外包中60%是對日外包,且以低成本、低利潤率取勝,軟件外包企業在過去的幾年中一直試圖向歐美市場擴張,突破印度外包企業在這些市場的主導地位,但一直效果不佳。
不得不承認,親臨今年大連軟交會現場,在豪情不減當年的氣氛中,已經明顯感覺到中國軟件行業所受的沖擊,其中包括外部需求萎縮導致部分企業外包訂單減少,部分中小企業面臨資金困境和人員富余等。
不過,這并非大連軟交會上人們相互傾訴的主要話題,相反,無論中國政府、地方政府還是軟件外包企業,更樂于談論的是積極樂觀的一面。由于印度外包行業受金融危機的沖擊遠比中國劇烈,大部分企業家都將此次危機看作超越印度外包的天賜良機。
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表示,金融危機確實讓中國軟件外包行業減速,但創新能力和實干發展能力強的中國企業將借此機會得到更好發展,“中國軟件外包業5年~10年內將有望超過印度。”
實際上,2008年以來,面對動蕩的經濟和產業環境,許多中國軟件外包企業已經主動出擊,為下一步的超越做準備,他們或者加大力度向歐美市場滲透,或者通過低成本并購方式提高技術能力。
2009年1月,大連億達信息成功并購日本AITACA和NIC兩家公司,獲得了日本先進的技術項目,從而使自己具備進軍可視光通信、汽車電子儀表等嵌入式高端外包業務研發的能力。除了抓住這種低成本并購的時機,更多軟件外包企業則在調整自己的業務結構,追逐更高端、更高利潤的訂單。如此背景下,國內行業格局的調整甚至也在悄悄醞釀,主流軟件外包企業都在謀求規模化發展。
這一切調整與布局都暴露出中國軟件外包行業在金融危機中的發展野心。微軟(中國)研發集團總裁張亞勤對形勢的判斷甚至遠比劉積仁樂觀,他判斷中國軟件外包5年內肯定可以超越印度。
張亞勤提供的一個數字是,5年前微軟給中國軟件企業發的包不到1000萬美元/年,但2008年這一數字超過1億美元,5年內增加了10倍。而同樣是5年,微軟中國研發集團自己的軟件研發才增加了5倍。
“印度的外包這兩年已經達到飽和狀態,今年的增速將明顯放緩。”張亞勤表示,最近兩年中國軟件外包都是30%以上的增長,中國的規模在全球大約占四分之一,假定印度按照5%-10%的速度增長,那么5年后將超過印度。
盡管有如此樂觀和令人振奮的估計,但回到現實,如何在未來5年里取得技術與市場的真正突破,仍然困擾著每一個外包企業,“這個時候很多是值得反思的。”劉積仁表示,在超越印度之前,當務之急其實是逐漸直接掌控市場,并擁有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