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7月12日電(記者 陳剛 屈凌燕 王蔚)在金融危機沖擊的大背景下,曾經在國際制造業轉移中大顯身手的長三角,正迎來國際服務業轉移加速的良機。正如在國際制造業轉移中迅速崛起一樣,在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版圖中,長三角越來越顯現出“高地”的地位,服務外包正在成為長三角經濟增長新引擎。 長三角服務外包領軍中國 服務外包是指作為生產經營者的業主將服務流程以商業形式發包給本企業以外服務提供者的經濟活動,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綠色引擎。在我國20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可以分為四大板塊: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 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6月發布的《中國服務外包發展報告》顯示,2008年,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在服務外包多項領域都取得了較快增長,但示范城市之間呈現明顯梯度差異。長三角板塊表現突出,合同執行金額占20個城市總額的64.7%,企業個數、就業人數、合同簽約金額均占到總量的一半以上。 上海是20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中體量最大的一個,2008年,上海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達12.54億美元和9.03億美元。 江蘇省表現最為突出。2008年,江蘇服務外包規模已經居全國第一。今年前5個月,江蘇新簽離岸外包合同金額13億美元,增長40.5%;執行金額7.6億美元,增長106%。其中南京市前5個月服務外包執行額同比增長430%,僅一季度完成的執行額就相當于去年全年。今年上半年以來,南京市服務外包合同額、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額兩大指標在江蘇省所占比重均超過40%,不僅躍居全省第一,在全國范圍也位居前列。 來自浙江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雖然起步較晚,浙江省的服務外包也在迅速增長,2008年,浙江全省離岸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額為3.5億美元,是上年的2倍。不久前,微軟(中國)公司與杭州市政府簽署了為期3年的戰略合作備忘錄;日本山形英技系統軟件公司入駐紹興經濟開發區;印度兩大軟件公司先后到嘉興軟件園考察,準備落戶…… 危機改變國際“外包版圖” 國際產業轉移一度讓長三角實現制造業的騰飛,在專家看來,制造業的“代工”正是一種低端的“外包”形式,這種產品制造過程外包又被稱作“藍領外包”,而技術開發與支持及其他服務外包稱作“白領外包”。服務外包的崛起正是又一次國際分工的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過程。 在6月底南京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服務外包合作大會”上,與會海內外專家表示,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經營效率和成本縮減成為發包企業的首要任務。以中國為代表的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將獲得更多“業務”機會。 “南京一開始就沒有把服務外包業作為一個簡單產業,而是放到了推動經濟轉型,擺脫發展瓶頸,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戰略高度。”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朱善璐說,“近年來南京市土地、勞動力等制造業成本上升,相比中西部省份的優勢正在弱化。服務外包業作為智力密集型行業是南京揚長避短,帶動經濟結構向高、輕、新轉型的一大突破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第二屆中國國際服務外包合作大會”期間表示:“服務外包是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一個起點,高技術服務業一方面是高科技產業從代工轉變為服務端的延伸,另一個方面就是服務業的高技術化。”他認為,服務外包本身也要盡可能提升,比如從接受個別服務的外包,到加入整個的生產流程;從低知識含量的外包到高知識含量的外包等。 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政府對服務外包產業的大力支持,正成為中國吸引國際服務外包轉移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礎上,長三角地區優秀的制造業基礎和充足的人才儲備,也將為這里服務外包的發展提供機遇。 實際上,即使是國際上最新興的服務外包模式,在長三角也已出現。比如,6月,江蘇潤和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與全球光通訊領域著名企業BTI合作,成立了潤和軟件BTI研發中心,這種名稱為DDU(專用研發單元)的外包合作模式,把企業部分研發人員以專屬團隊的形式“打包”,變身成外國公司的研發中心,與發包公司建立起穩定的外包合作關系,并以此迅速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 上海市北工業園區引進了一批實力強、品牌大且具有鮮明特色和發展潛力的呼叫中心企業,特別是全球五大CRM與呼叫中心外包服務提供商之一的賽科斯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以信用風險管理和不良賬款處理為呼叫業務核心的上海眾晟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入駐,初步形成了專業能力強、服務對象廣的呼叫中心產業群。 多措并舉創造條件謀突破 目前長三角各地正在通過各種形式的政策扶持和多重形態的人才培訓方式,為服務外包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升創造條件,爭取獲得新的突破。 以蘇州為例,記者了解到,蘇州市即將出臺《全市促進服務外包產業跨越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加快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的若干意見》兩個文件,加快推動服務外包產業集聚發展。目標是到2011年力爭實現服務外包接包合同額38億美元,離岸接包執行額15億美元,服務外包從業人員超過20萬人;到2013年培養、培訓10萬服務外包實用型人才,吸引8萬大學生就業。 6月25日,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和浦東新區人民政府6月25日簽署協議,決定在張江高科技園區共建上海服務外包人才培訓中心。根據協議,從2009至2013年,這一中心將用5年時間培訓服務外包實用型人才13.5萬人,吸引大學生就業7萬人。 6月30日,浙江省商務廳召開了“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申報認定工作會議”,進一步布置和落實了國際服務外包人才培訓機構及國際服務外包示范園區的申報和認定工作,標志著浙江省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推進工作將從上半年的政策措施的制定全面轉入操作實施階段。 江蘇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廳長朱民表示,去年江蘇全省服務外包培訓錄用人數2.18萬人,企業培訓人數1.45萬人,培訓機構培訓人數0.74萬人,分別占全國的21.9%、21.1%、23.8%,均居全國第一。目前,江蘇正開展省級國際服務外包培訓基地的認定工作,經認定的省級基地將獲得省財政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