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管理軟件的領導廠商,進入中國十五年來,SAP已經在中國服務了2000多家企業。從九十年代的燈塔計劃”,到今年推出的清晰新世界”戰略,SAP為中國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提供了完備的管理信息化軟件和服務。2003年,SAP在上海設立了中國研究院,2004年,又在大連建立了全球技術支持服務中心。近年來,SAP逐漸進軍中小企業管理軟件市場。如今,SAP在中國已經擁有2000多名員工。SAP已經深深融入了中國,為中國企業做強、做大提供了支撐。
然而,一段時間以來,SAP在受到媒體和企業廣泛關注的同時,也被一些媒體質疑其ERP軟件實施與應用的成功率,以及投資大,實施周期長,實施服務伙伴良莠不齊等問題,甚至SAP在中國的人事調整也引起了一些IT媒體的非議。
那么,真實的SAP中國公司是怎樣的?SAP在中國的發展策略如何?SAP如何能夠幫助客戶成功?如何監控合作伙伴的實施與服務,提高實施效果?在不斷變化的競爭環境中,SAP如何應對在中國市場面臨的巨大挑戰?帶著這些問題,e-works總編黃培和記者劉麗娜于2009年8月17日在北京對SAP中國區總裁張烈生、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張俠、SAP解決方案和架構部總經理張志琦先生進行了獨家專訪。三位欣然就相關問題,與我們進行了坦誠的溝通。
SAP中國三巨頭”
一、SAP在中國:清晰”之策
黃培:SAP今年在全球范圍內推出了清晰新世界”戰略,請三位詮釋一下清晰新世界”戰略的核心是什么?對企業的意義何在?這個策略與IBM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是否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張烈生: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企業管理者需要及時洞察其業務網絡的各個方面,以便有效地應對目前的經濟形勢。他們需要清晰明確的信息來重新聚焦自身業務戰略,以簡化企業運營。因此,SAP推出清晰新世界”(Clear New World)策略的目標就是讓我們的客戶成為視野清晰、思維清晰、行動清晰的清晰企業,從而擺脫經濟危機的影響。
清晰企業有三大特點。首先,清晰的企業應該是透明度很高的,對企業的業務運作能夠有效監控,管理責任很明確,這樣就可以提升整個企業的責任感;第二,清晰的企業需要敏捷、快速、高效、不臃腫;第三,企業不僅要管理好內部,還要對與供應商、客戶,以及整個企業的生態鏈的協作進行管理。這是我們所定義的清晰企業。
我認為,在管理信息化應用發展的歷程中,有三個階梯。第一個階梯是用自動化代替手工工作,就像幾十年前多年前用計算器代替算盤一樣;第二個階梯是通過流程的改進提高效益;第三個階梯是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幫助企業創新,不僅是企業自身的創新,還包括企業間的協同創新。一個清晰的企業,能夠在自動化和高效的基礎上,實現管理創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清晰新世界”策略與IBM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有沒有異曲同工之妙?我覺得是有的。第一,我認為二者都是具有前瞻性的;第二,目的都是希望幫助企業創新;第三,都是希望讓企業不要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事情,怎樣把重要的事情加以改善。只是IBM與SAP的著眼點有所不同,SAP的清晰新世界”策略更多是著眼于在企業的管理和流程的創新;而IBM可能更多地是著眼于推進眾多新興技術的應用。
SAP中國區總裁張烈生
張志琦:清晰新世界”是從宏觀來談的,而對于每個企業而言,其核心就是清晰企業”。中國人常說船小好掉頭”,意思是小企業比較靈活,而大企業調整方向則比較困難。清晰新世界”策略結合了SAP多年來的行業經驗和SAP眾多優秀客戶的關鍵成功要素。一個清晰的企業,無論大小,如果能夠對它的業務進行完整的掌控,對市場進行完整的掌控,對客戶和生態系統進行完整的掌控,無論企業的規模有多大,都可以很靈活地改變自己的業務,以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
SAP非常強調以客戶中心,致力于幫助客戶成功。因此,這些年來,SAP在幫助一些客戶達到清晰企業”的目標以后,對它們的經驗進行了總結,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企業受益,幫助企業改善運營。SAP的清晰新世界”策略不僅是要提供實現清晰企業”的產品,還有方法論,以及價值工程,幫助企業真正獲得信息化所帶來的業務價值。
SAP中國區解決方案和架構部總經理張志琦
張俠:我認為,清晰新世界”是SAP針對企業戰略管理層提出的解決管理問題的方法論,以及體現先進管理思維的框架平臺。清晰新世界”很好地結合了在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企業管理改善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清晰新世界”策略要解決的三大問題都不是新的,即第一,透明度、責任制;第二,敏捷、快速反應;第三,以客戶為中心,但是,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幫助企業探討和解決這些核心問題,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企業通過追求清晰”,實現管理思維、業務流程和管理系統的改善,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應對經濟危機。我認為,清晰新世界”策略的推出時機很好,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SAP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 張俠博士
二、SAP在中國:如何幫助制造企業把握危”中之機”?
黃培:中國是全球的制造中心,但是,中國制造業還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在本次經濟危機中,中國制造業面臨著很大的困境和挑戰。SAP如何幫助中國制造企業更好更快地從價值鏈的低端走向高端?
張烈生:過去三十年中國制造業發展很快。但是,隨著成本優勢的減弱,中國制造業的確面臨巨大挑戰,需要反思怎樣創新、怎樣走到價值鏈的高端,需要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因此,清晰新世界”的構想對于當前的中國企業,尤其是制造企業具有特別重要的價值。
在經濟發展的快速增長時期,企業在追求高速成長與提升管理水平二者的取舍上,往往先選擇了高速成長。而如今,在這樣一個經濟發展的轉折點上,企業將會更加關注內部的管理,關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哪方面。清晰企業”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幫助企業來想清楚、看清楚、做清楚,明晰企業到底如何改變,如何實現轉型、升級。
SAP希望通過提供適應各個制造行業的解決方案,幫助中國的制造業從全球的制造工廠,轉變為全球的制造業創新中心。未來,我希望中國制造業能夠向國外輸出管理。
張俠:中國制造業發展迅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應該看到,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得益于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但是更多地還是靠廉價的勞動力帶來的低成本優勢,同時,在環保方面付出了很大代價。出于改進企業內部管理的需求,中國制造業采用信息化比較早,但是,中國制造業整體的信息化水平還應當進一步改善和提高。
在經過長期的快速發展之后,中國制造業面臨著產業結構的重新調整,正在朝著自主產品、自主技術、自主專利和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的方向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制造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提升內部管理水平、整合外部資源、加快產品創新速度、縮短交貨期,以提高競爭力。
我認為,此次經濟危機實際上給中國制造業創造了一個難得的轉型、升級機遇,使制造企業可以調整自己發展的步伐,明晰企業的發展方向,通過積極的行動,在經濟復蘇時,成就下一輪跨越式發展。中國正在推進兩化”融合戰略,強調中國制造業要走自主創新型道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廣泛應用高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改造、提升制造業,努力實現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形成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充分發揮制造業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在這個過程中,SAP可以從很多方面幫助制造企業贏得危”中之機”。例如,幫助企業把企業內部的信息系統從孤立的生產制造、供銷存等系統,提升到全方位的,支撐企業從戰略到執行的企業信息化集成系統;第二,幫助企業通過加強企業間的信息化建設,實現與合作伙伴協同創新,降低企業整個價值鏈的總體成本。SAP希望充分利用自己在各個制造行業的實踐經驗,幫助制造企業實現轉型與升級。
張志琦:從解決方案來看,SAP很多解決方案也是配合國家的兩化融合”戰略。以前說到SAP,大家都會想到ERP,現在我們不僅只有ERP,而是為企業提供包括ERP、CRM、SCM、SRM、PLM、BI在內的完整的管理信息化解決方案。
例如,SAP商務套件中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可以幫助企業從產品設計階段就進行信息的管理,在最短的時間內響應市場的變化。今年7月,我們推出了最新版的PLM解決方案,可以支持中國制造企業通過加強產品創新,在經濟危機中苦練內功,為未來企業的增長做好準備。而SAP的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可以與ERP無縫集成,來幫助我們的客戶企業提升營銷與服務水平。
SAP早已從原來的R/3系統發展到以ERP為核心的系列組件,并在此基礎上,為客戶提供開放的平臺和行業解決方案,形成完整的商務套件,幫助中國企業,特別是制造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當中,與世界上的領先企業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借鑒優秀企業的最佳業務實踐,來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是SAP能給整個行業帶來的價值。
三、SAP在中國:如何應對挑戰?
黃培:對于SAP這樣一個管理軟件領導廠商而言,要保持持續增長,當然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那么,SAP在中國如何保持可持續發展?中國的管理軟件市場格局近年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SAP如何應對挑戰?
張烈生:可持續發展是SAP在中國的一個很重要的目標。SAP從1994年開始在中國成立第一個辦事處,到現在已經有十五年的歷史,我們不斷地在中國設立新的辦事處,從北京、上海、廣州開始,后來又建立了中國研究院和全球支持服務中心。十五年來,我們一直在持續不斷地投入和投資。SAP要在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首先,不斷投入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們會持續下去,在中國建立更多的服務機構;同時,我們要不斷地加強本地化,包括人才、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本地化,使得自己跟中國企業更緊密地走到一起;第三,我們要在中國各地的政府機構,以及各種類型的合作伙伴加強合作,尤其是高校和本地的IT服務伙伴。SAP將會發展更多的具有良好的技術水平和商業洞察力的合作伙伴。
關于管理軟件市場格局的變化,我們非常清楚地認識到,競爭是必然的,競爭也有利于客戶。我認為充分競爭的市場才會有更大的發展。SAP在實現深度本地化時,不排除將來有機會跟今天國內的競爭對手進行合作。SAP的NetWeaver是一個開放性技術平臺,著眼于實現新型的企業管理軟件應用構架,基于該平臺技術,可以與本地的合作伙伴,以及其它友商進行合作。我認為,未來的管理軟件在計算與運行模式等方面發展空間很大,因此我們將廣泛地開展對外合作。我們的態度是非常開放的。
張俠:針對這個問題,我有三點體會。首先,SAP在中國市場的成長空間非常巨大,張總和公司的董事會都在朝這方面努力;第二,在中國進一步發展,應該說挑戰也是多方面的;第三,SAP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不是任何人,而是我們自己,是我們如何能夠做得更好。
張志琦:SAP唯一的理念就是以客戶為中心,實現客戶的價值。無論市場的格局怎么變化,以客戶為中心,讓客戶享受到更大的價值,永遠是SAP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出發點和驅動力。因此,我們歡迎良性的市場競爭。
四、SAP在中國:真實與反思
黃培:請簡介一下SAP在中國的員工發展與對外合作情況。
張烈生:SAP在中國有2000多名員工,其中1000多人在中國研究院,有400多人在全球支持服務中心,400多人負責中國客戶的營銷、實施與服務。SAP在中國有幾十家家實施服務合作伙伴,我覺得還需要發展更多。最近,長虹公司旗下的虹信軟件有限公司正式成為SAP的合作伙伴。目前,SAP正在加強與高校的合作,涉及面會很大。我們希望幫助高校的畢業生掌握一些SAP的技能,以便解決這些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最近,SAP與無錫、大連等城市的政府機構合作,在這些城市運作SAP高端IT人才培訓項目。今年,該項目將在成都、哈爾濱、西安和南京等十個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落地。
黃培:最近,有媒體對SAP提了很多質疑、批評,甚至是批判,您有何體會?這其中是否有值得SAP反思的地方?
張烈生:我們非常關注外界,尤其是媒體對SAP的評價,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我們不僅關注,而且希望從中學習,以便找到不足,持續改進。對于批評意見,我們的態度是虛心接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而對于一些不實之辭,我們則會在明辨是非的基礎上,泰然處之。
SAP公司自身也會致力于根據自己提出的清晰新世界”策略,不斷地完善自己。在如何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客戶應用體驗方面,我們會不斷地審視和改進自己的方法和流程。比如說,我們建立了一套貼身服務客戶的方法,持續地跟蹤我們客戶的實施和應用狀況。另外,我們會就一些重要客戶的實施項目,與合作伙伴進行溝通,定期研討項目實施的進展情況。因此,我們并不是賣了產品以后,把實施都拋給合作伙伴,我們就不管了,而是對每個項目都會進行跟蹤。項目上線之后,我們的售后服務支持體系也會不斷地將客戶應用中的問題和需求反饋給我們。我們會不斷地完善售后服務機制,把我們的服務做得更好。
剛才提到的價值工程方法,指的是在售前就幫助客戶明晰項目實施可以產生的價值,明確項目的實施目標。因此,一方面,我們自己會不斷努力提升客戶應用SAP軟件的價值;另一方面,我們深知,SAP的中國業務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至關重要。因此,我們非常重視合作伙伴技能的提升與合作的管理。我們會加強與合作伙伴的協作,幫助合作伙伴提升他們的實施與服務技能,提高合作伙伴的整體運營能力。
黃培:有文章評論說SAP以往是被神話了,似乎SAP有點石成金的能耐。而現在,SAP走下了神壇。對這種看法,各位有何評價?
張俠:我認為,SAP的產品的確能夠給客戶帶來很大的價值,但SAP從不認為自己在神壇之上,擁有點石成金之功。SAP的產品要產生價值,并不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靠我們與客戶、合作伙伴多方共同進行努力。我們希望在軟件的應用當中,為客戶創造價值,同時,我們也分享客戶所獲得的價值。
SAP的確發展到了比較高的層次,我們有幸能夠在企業管理應用軟件領域的分多細分市場,例如ERP、CRM、BI、SRM等領域,在全球的范圍內都處于領先的地位,在中國很多管理軟件的細分市場也處于領先的地位,我們對自己為客戶創造的價值感到自豪。但是,我們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意識到我們唯有不斷地創新,為客戶帶來更有價值、更有創造性的產品,才能延續我們的成功。因此,我們發自內心地感謝客戶給SAP合作的機會。同時,每個客戶都會給SAP新的挑戰,激勵我們不斷努力。
張志琦:我們所在的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聲音。SAP公司有完整的體系,去搜集市場上的各種反饋信息。SAP致力于為不同國家、不同區域、不同行業的客戶提供最優化的服務,幫助他們創造最大的價值,這一直是SAP努力達到的終極目標。因此,我們會根據外部對我們的評價與反饋及時調整。SAP建立了完備的管理體系,我跟領導、下屬同事的溝通,甚至公司更高的管理層的溝通是很通暢的。SAP始終把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SAP內部建立了完整的信息收集體系,包括對內的流程優化,對客戶的流程優化,來幫助SAP不斷調整自己,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幫助客戶實現管理改進的目標。
黃培:一些管理軟件廠商在市場推廣時強調,他們的管理軟件只是針對某個特定的行業,實施很快,可以快速地獲得投資回報;而SAP軟件是通用的,什么行業都可以用,但實施周期長,用起來也很復雜,就像萬能鑰匙可以開所有的鎖,但是開鎖的成本高。另外,還有一些文章說SAP的軟件架構比較陳舊,開關眾多。針對這些說法,各位有何評價?
張烈生:如果SAP真的很難用的話,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企業應用呢?之所以全球有這么多企業應用,說明了SAP軟件的巨大價值。
我們有很多滿足大型企業管理的軟件,比如說有ERP、SCM、PLM、CRM,還有整體的商務套件Business Suite 7,但是我們并不是沒有簡單的,可以快速實施的軟件。例如,針對中小企業我們有B1,還有針對快速成長企業的A1快速啟動版,這些都是針對業務形態沒有那么復雜的企業而設計的。另外,我們針對不同規模的企業有不同的方案。我們會結合我們在25個主行業、很多子行業的經驗去幫助這些企業通過管理信息化應用提升管理水平。去年,一家生產水泵、微型電機和園林機械的上市公司浙江利歐僅僅花了半個月時間就上線了A1快速啟動版;而今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龍頭企業徐工集團僅花了不到半年時間,就完成在集團本部和最大的分公司徐州重型的實施,實現了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資金和預算管理、采購管理、物流庫存、銷售管理、生產管理、PLM、數據倉庫,以及企業門戶等很多模塊的上線。所以,我覺得管理軟件的實施周期長短有很多因素,如果企業領導力很強、實施團隊執行力很強、企業的需求很明確,就可以大大提高實施速度。
張俠:我們客觀地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SAP的產品在不斷地進化。例如R/3已經不是我們目前的ERP產品,而是上一代的產品。所以,那種說SAP用的還是30年前的核心技術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SAP特別地關注產品怎樣才能使用簡單、靈活。在這方面,我們做了很多的工作。
第二,管理軟件的覆蓋面和對特定類型企業的針對性和靈活性需要實現一個平衡。實際上,企業還是希望管理軟件的覆蓋面更寬、更全。但確實覆蓋面寬,軟件就會相對復雜一些。因此,SAP通過采用基于SOA的架構來保證軟件的靈活性,并在軟件界面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使SAP軟件能夠更靈活、更易用,所以,這是一個平衡過程。SAP軟件的發展方向最終還是基于客戶和市場的需求。我們始終在努力使SAP軟件變得更簡單、適用。
第三,管理軟件里面涉及到很多共性和個性如何平衡的問題。實際上,不同行業、不同國家、不同的企業對管理軟件的共性需求是非常多的;同時,企業的差異化的確存在,還有很多個性化需求。因此,我們會通過SOA架構幫助客戶可以在NetWeaver平臺上創建一些支持特定需求的服務,將其與共性的需求結合起來,保持其應用的靈活性。
張志琦:軟件的實施周期與實施范圍有關,SAP核心應用模塊的實施周期很短。為了縮短實施周期,SAP在各個行業中都推出了包含了行業最佳業務實踐的版本,把中國特定行業中的一些典型的業務流程固化到系統里。SAP的確有很多開關”,但這正是為了支持企業業務的靈活性,幫助客戶靈活地進行調整。最佳業務實踐來源于各行業的客戶,可以使同行企業受益。因此,我們希望幫助客戶進一步降低實施成本的同時,最終與客戶實現雙贏。
SAP商務套件7的組成架構
黃培:很多人覺得SAP的軟件非常貴。SAP有什么策略來讓它降低它的TCO呢?
張烈生:管理軟件的應用成本包括軟件、實施和運維服務等。SAP新推出的商務套件7可以讓用戶在升級的時候只安裝增強包,不再需要很大的工程去做升級,這就大大降低了實施風險、節約了成本。另一方面,我們通過Enterprise Support(企業支持服務)的新版本將產品支持周期從五年延長到七年,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客戶的應用效果。同時,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來選擇我們針對不同類型企業的管理軟件,例如A1、B1等。這些都是SAP可以幫助企業降低軟件成本的措施。
SAP軟件的實施是以合作伙伴為主。在這方面,我們將不斷加大培養咨詢顧問的力度,提升實施顧問的技能。同時,我們也經常與合作伙伴交流,幫助他們完善實施方法,提高實施效率,從而降低實施成本。另外,通過預組裝行業最佳業務實踐,也可以縮短實施周期。
在售后服務和產品維護支持方面,SAP現在所提供的售后服務支持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意義上的軟件售后服務的維護和支持的內容。我們幫助客戶進行SAP系統的運維管理,建立和改進IT運維體系。這樣,也可以節省客戶的成本。
張志琦:SAP提供了系統實施與運維的標準、工具和方法論,同時,在產品功能方面,我們已經提供了很多有中國特色的產品,比如金審、金稅的接口,以前這是項目實施時需要額外開發的,而現在的新產品已經作為標準功能固化在產品中。而應用企業增強包可以將原來要花費6到12個月的升級項目變為6到12天完成。這些實例表明,SAP通過不斷改進,幫助客戶降低了總體擁有成本。
張俠:結合前面談到的這幾點來看,簡單地說SAP貴是市場上的似是而非的論題。例如,SAP的商務套件7包含的功能遠遠不止ERP,還包括支撐企業管理的完整功能;另外,總體擁有成本固然重要,但是性能價格比對于客戶來說是更關鍵的指標。我認為,中國客戶是很聰明的,他們有能力評估出SAP軟件的應用價值。
黃培:據說SAP把維護服務費用由15%提高到了22%,不知道是否屬實?軟件許可證(License)銷售的策略是怎樣的?是否與別的管理軟件的許可證計算方法有一定區別?
張俠:SAP確實調整了維護服務費用比例。但是,這個調整實際上是在其它全球IT公司收費的類似標準已經實施了多年之后,SAP才實施的。SAP推出的時間點是在去年的夏天。
回過頭來看這件事,這個時間點還是有點遺憾的,因為后來發生了全球經濟危機。如果我們有預測水晶球”的話,可能在進行調整的時間點上做一些考慮。
針對當前的經濟形式,SAP做了幾件事情。第一個是把實施該項調整的節奏放慢了;第二是逐步增長。SAP與SAP全球用戶聯盟執行組織(SUGEN)執行委員會的管理層進行了討論,最后達成了一致的意見。一方面,SAP全球用戶聯盟執行組織執行委員會表示理解和支持SAP;另一方面,雙方共同建立KPI,幫助SAP明確調整維護服務費的收費比例要提升的服務價值。在此基礎上,客戶整體對我們進行的調整表示了支持。
所以,所謂的SAP維護費漲價,如果你知道全部的來龍去脈、發展過程的話,會得到完全相反的印象。你會知道SAP是一個多么看重和珍惜客戶的公司。
張烈生:第一,SAP企業支持服務的范圍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售后服務支持;第二,22%的維護費比例與行業中的友商具有可比性;第三,這個比例的調整是逐步進行的。
張志琦:不同軟件的許可證計價方式的確不同。SAP軟件的計價方式是依據用戶應用的系統、業務需求和目標。單純看計價方式很難說哪個軟件更貴,事實上,在很多SAP中標的項目中,SAP并不是最貴的,反而比友商的軟件更便宜。
張俠:各個公司的軟件許可證計算有不同的機制和方法,這與最終軟件的價格關系不大。
黃培:SAP有很多大客戶,有沒有統計過成功率和可以公布的數據?
張俠:成功和失敗如何定義并沒有統一標準。但依據我們掌握的反饋信息,SAP絕大多數客戶都是成功的,成功的意義在于SAP軟件的實施對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五、SAP在中國:服務之道
黃培:SAP的咨詢部也會為客戶做一些實施。這樣做的價值是什么?
張志琦:我自己很早以前也曾在SAP的咨詢部工作。SAP咨詢部實施一小部分客戶,做一些標桿項目。但是,我們更希望把整個SAP的生態鏈做大,希望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對企業管理SAP產品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支持。
張烈生:SAP并不奢望能夠一統天下,什么服務都自己做,因為市場太大了,我們也沒有那么大的能力。我們非常珍惜實施伙伴在自身領域中提煉出來的商業價值,希望與他們實現經驗的共享,大家形成一個生態鏈,共同把客戶服務好。因此,SAP自己的顧問團隊實施項目的比例是很低的。
張俠:那些說SAP把什么服務都甩給合作伙伴的說法,是很不負責任的。第一,SAP自己是實施的,自主實施的比例是10-15%,其他的實施服務是由合作伙伴完成的。SAP通過自主實施,可以直接獲得客戶的反饋。另外,SAP有一個解決方案管理團隊,在中國有很多專業人員,這些人員負責研究這個產品在中國市場應用的情況怎么樣,客戶有哪些新的需求,這種方式對全球和中國市場都很有效;第二,我們的合作伙伴隊伍是一個很大的生態系統。例如,IBM有700多人的SAP實施團隊,埃森哲的SAP實施團隊有600多人。我們與合作伙伴共同為客戶提供協同服務,幫助客戶實現精益管理。
e-works CEO黃培博士與SAP中國區總裁張烈生先生的合影
后記:
SAP中國的三位重量級人物聚集在一起接受訪問,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采訪一直在一種交流的氛圍中進行,縱論SAP的中國策略,評價一些媒體的質疑,三位領導知無不言。對于相關問題,三位領導表現出來的坦誠態度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為一位資深的IT行業職業經理人,張烈生先生的謙和一如往常,他認為在遇到批評時,要辯證地看待,把批評作為SAP今后發展的動力,他還提起,最近剛剛與SAP中國的第一位負責人聯系上,交流一些管理心得,而他自己也常常在思考,如何在歷任中國區總裁的基礎上把工作做得更好;首席技術官張俠先生是人如其名,頗有一股仗劍走天涯的俠氣,面對那些針對SAP的不實報道,他給予了爭鋒相對的回擊;而作為方案和架構設計部總經理的張志琦先生,有著深厚的技術底蘊,理性而又清晰地闡述了SAP商務套件的產品特點和服務模式,以及SAP產品和服務持續改進的方向。
SAP在中國已經發展了十五年,伴隨了中國近年來改革開放的歷程和中國企業的迅速崛起。希望未來能看到SAP在中國更好的表現,幫助更多的中國企業成為清晰企業”,盡快走出危機的困擾,迎接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