浐灞金融商務區將為構建西北區金融中心發揮核心作用,進而成長為西部經濟與金融發展的增長極
2009年6月,國務院批準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陜西西安的浐灞將重現輝煌。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浐灞在歷史上曾起到交通樞紐作用,浐河岸邊的廣運潭曾是唐代著名的皇家碼頭。
根據規劃,浐灞金融商務區將為構建西北區金融中心發揮核心作用,進而成長為西部經濟與金融發展的增長極。
11月7日,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主辦、西安浐灞生態區管委會協辦的西安浐灞金融商務區發展戰略研討會”上,來自國內外的金融界人士共同探討在絲綢之路的起點打造區域金融中心。
陜西省和西安市決定在浐灞地區建設金融商務區,這是省市政府高瞻遠矚、放眼未來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這直接關系到西安市在本世紀20年乃至上半葉的發展,將對陜西省乃至西北地區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對西安浐灞的規劃給予了充分肯定。
劉世錦表示,金融業的發展趨勢為西安建設浐灞金融商務區提供了巨大的機遇,而由于金融服務業具有明顯的集聚特征,建設金融商務區不僅可以促進西安乃至陜西省金融服務業的更快發展,而且有利于西部地區更好地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加快科技創新。
與西北五省其他城市相比,西安市具有難以超越的區位優勢:在全國區域經濟布局上,西安具有承東啟西、東聯西進的地理優勢。西安地處中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西北地區通往西南、中原、華東和華北的門戶和交通樞紐,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西安又是中國公用計算機網絡和中國多媒體信息網絡在西部五省最多的網絡樞紐,是西北五省和公用計算機網絡連接的必由之路;此外,西安具有產業聚集度高、教育資源豐厚、科研基礎強大、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金融產業發展良好等優勢。
而且,西安浐灞區也具有獨特優勢,浐灞生態區成立于2004年9月,是西安在廣泛綜合國內外城市發展經驗基礎上設立的生態型城市新區,是西安市重點建設的四區兩基地”之一。生態區位于西安城區東部,北至渭河南岸,南抵繞城高速,西起西銅公路,東至西康鐵路,包括浐河、灞河兩河四岸的南北向帶狀區域。生態區規劃總面積129平方公里,其中集中治理區89平方公里。
浐灞的發展路徑不同于絕大多數城市的發展模式。它是從流域綜合治理起步,同時致力于建設中國的第三代新城。”浐灞生態區管委會主任楊六齊表示,2004年以前,經過50多年的工業化與城市化發展,西安城市東部的浐灞地區已經面臨比較嚴重的河流污染、垃圾圍城和過度挖沙等三大生態災害,生態治理刻不容緩。對此,管委會在浐灞的城市建設上,確定總體目標是建設宜居宜創業的第三代新城”,明確區域定位是都市型生態區、生態化商務城”,將生態治理與城市建設有機結合。
據悉,五年間,浐灞生態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多億元,建成河道一級堤防近50公里,建成橡膠壩8座、親水碼頭7個,新增水面12000多畝,建成道路近百公里、橋梁4座,各類管線300多公里。并先后建設了桃花潭生態景觀工程、雁鳴湖千畝濕地工程、浐河碧水工程、廣運潭生態景觀工程及灞河入渭萬畝濕地工程等五大生態工程,在西安城市東部形成了萬畝水面和萬畝綠地。
西安浐灞金融商務區選址浐灞生態區的核心位置,與2011西安世園隔灞河相望,東臨灞河、西接浐水、北至浐灞大道、南至隴海鐵路,規劃用地面積7000余畝,有空間發展、產業發展、生態發展、交通環境等方面的突出優勢。
目前浐灞積極引進金融機構和相關項目在區內聚集,研究制定了降低入駐機構辦公場所建設和使用成本、補貼搬遷成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在內的多方面優惠支持政策,出臺了《西安浐灞生態區管委會關于鼓勵金融機構入駐金融商務區的若干辦法》。中登集團、香港香江國際集團、香港中新集團、新加坡盛邦集團登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入駐浐灞金融商務區。
預計到2020年,浐灞金融商務區將在4.63平方公里(7000畝)左右的土地上聚集起100—150家金融機構、60—80家較大規模的總部機構和數千家中小型商貿、服務機構。為此,浐灞金融商務區的區域發展地位是:全國性金融機構的地區總部和地方性金融機構的總部基地;全國性、地方性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的后臺基地;以金融服務外包為主的服務外包基地;新型金融和準金融市場的培育基地;為金融機構和其他產業提高配套服務的商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