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外包具有信息技術承載度高、附加值大、資源消耗低、吸納就業能力強等特點。大力發展服務外包有利于改善貿易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拓寬就業渠道等優勢。作為新興、綠色環保的知識密集型產業,近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大力在推動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商務部、財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相關部委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減免稅收、財政資金、勞動工時、人才培訓、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電信服務、金融支持,知識產權保護和數據安全等。
200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問題的復函》,批復了商務部會同有關部委共同制定的促進服務外包發展的政策措施,將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州、深圳、武漢、大連、南京、成都、濟南、西安、哈爾濱、杭州、合肥、長沙、南昌、蘇州、大慶、無錫20個城市確定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深入開展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試點。國家將在這20個試點城市實行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措施,包括稅收優惠、財政資金支持、實用人才培訓、特殊勞動工時、金融支持等,把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作為推進中國產業結構調整、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增加高校畢業生就業機會的重要途徑。
付出總有回報,目前,這20個示范城市已經成為中國國際服務外包的主要承接地,而且發展各具特色、優勢。相關數據顯示,這20家示范城市的各項主要統計指標占到全國總量的75%以上。未來,在國家對示范城市的鼓勵政策支持下,這些城市的服務外包優勢將更加明顯。
北京
北京的服務外包產業起步較早,上世紀90年代,跨國公司在中國實現軟件本地化時就建立了第一批服務外包企業。目前北京市服務外包企業有400多家,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行業發展水平全國領先,年出口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服務外包龍頭企業達20家。2008年,北京實現服務外包收入6.35億美元,占全國的13.6%,其中離岸服務外包收入5.47億美元,同比增長28.7%。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經濟發達,基礎設施優良,具有發展金融服務外包產業的區位優勢、資本優勢、技術優勢、人力優勢和市場優勢。目前,北京是全國服務外包出口額最大的城市,其中金融服務外包約占40%,業務涉及銀行、保險、證券、財務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的ITO和BPO業務。
北京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以信息技術外包(ITO)為基礎,逐漸向業務流程外包(BPO)市場拓展。北京軟件外包企業是北京服務外包產業的先進與代表,是北京服務外包產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前鋒。北京軟件外包企業在市場開拓之初以人才成本優勢,通暢的國際交流渠道等優勢在對日軟件外包中搶得了先機,這種先占優勢目前仍在延續。
北京市以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為目標,以承接跨國公司離岸外包業務、提高外包企業競爭力為核心,以發展高附加值的服務外包為重點,以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金融服務外包、技術研發外包、商務服務外包、物流服務外包、生物醫藥外包、設計創意外包、財務管理外包、人力資源外包等領域為主要發展方向;大力發展離岸服務外包市場,積極拓展歐美和日本市場,打造離岸外包交易中心。
上海
上海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非常注重服務外包上下游之間的關系,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吸引國際發包商將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設立在上海,積極拓展新興市場,加大對歐美服務外包市場的開拓力度。上海市2007年9月已累計批準設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78家,外資研發中心215家,全球六大專業服務外包公司中,IBM、惠普、EDS、埃森哲都已落戶上海。上海的總部經濟發展策略已見效。
上海市在把握服務外包產業上游的同時,重點發展軟件開發外包、研發設計外包、物流外包和金融后臺服務外包等領域,現階段信息技術外包(ITO)仍占據服務外包市場的主導地位。上海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軟件產品出口、來料加工、系統集成、整體方案和軟件服務并舉”的軟件外包產業鏈。
上海服務外包產業以軟件出口為特色,是國家首批認定的國家級軟件出口基地之一,日本是上海軟件外包業務的主要來源國,對日出口占上海軟件出口總額的60%。隨著跨國公司及研發中心的大規模進入,上海來自歐美等地的外包訂單亦呈現較快的增長趨勢。
上海服務外包企業數量占全國的10%,2008年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達到9億美元,在全國占19.24%,而且種類齊全,涉及面較廣,離岸業務發展活躍。
十一五”期間,上海市服務外包發展的目標是:第一,到2010年,上海服務外包業務總額將達到1200億元人民幣;其中服務外包出口20億美元,比2005年翻一番。第二,服務外包產業將吸納10萬名大學生就業,培訓5萬名大學生,新增10萬個服務外包就業崗位。屆時,上海市服務外包從業人員將超過20萬。第三,到2010年,上海將累計吸引500家海內外企業建立服務外包企業。
大連
大連市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始于1998年。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大連市提出了大連,中國IT外包中心”的發展目標,利用地緣優勢積極開拓日本市場和韓國市場,使一批日本和韓國企業落戶大連,日韓外包業務也源源不斷地轉移到了大連,對日軟件出口和外包業務已經成為大連服務外包的特色。以軟件外包為核心的服務外包產業在大連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如今,大連市軟件產業已經從十年前的年銷售收入2億元發展到超過300億元,創造出68.2%的年均增長率,成為全國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2008年大連市軟件和服務外包銷售收入實現306億元,出口額實現10.5億美元,增幅均在40%以上,從業人員超過6萬人。2009年上半年,大連軟件和服務外包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96億元,同比增長30.5%。
目前,大連已有從事服務外包業務的企業近700家,其中外資企業近300家,4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大連設立了軟件開發和服務外包中心,使大連市成為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軟件和服務外包最為集中的城市。
大連計劃,到2010年,培育4—6家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大型服務外包企業,培育50個大連研發”的知名軟件品牌,服務外包從業人員達到14萬人。十一五”期末,服務外包總產值達到500億人民幣,出口28億美元。
成都
目前,成都服務外包已形成以高新區為核心,武侯區和都江堰兩個增長極。區域內從事軟件開發、研制、銷售、維護和服務的軟件企業及兼營軟件業務的企業達到30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近300家,以音泰思、聚龍、啟明為代表的對日服務外包集群和以顛峰軟件、國騰資源、杰華科技等為代表的對歐美外包集群已初步成型。IBM全球外包服務中心、海輝軟件、偉創力、中國平安保險呼叫中心、凡安德等重點項目已落戶成都高新區;EMC在成都成立了中國解決方案中心;賽門鐵克和華為在成都聯合組建了投資數億美元的新公司;國家級通信樞紐工程——萬國數據成都數據中心也已在2008年底破土動工,并將于2010年投入使用。
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成都服務外包業的集聚效應日漸增強。目前,成都市通過雙軟”認證的企業已超過500家,通過和正在進行CMMI3級以上認證的企業35家,7家銀行和保險業后臺服務中心已建成使用。此外,成都市還建立了包括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國家軟件出口創新基地、國家863軟件專業孵化器、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國家數字媒體產業化基地、國家信息安全成果產業化基地等在內的多個國家級產業基地。一個分領域、成體系、立體化的發展格局在成都已初步顯現。
現在,成都正在以市場為導向,以人才為支撐,以軟件外包為突破口,IT外包、業務流程外包并重,大力發展軟件研發類的外包服務,積極培育以呼叫中心,客戶交易支持、數據加工處理、金融后臺服務、人力資源等領域的業務流程外包。
哈爾濱
作為新興的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在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上,哈市將加速產業集聚,加快哈開發區、平房服務外包園等園區和示范區建設步伐,重點培育龍頭企業和品牌,輻射帶動全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目前哈爾濱正加大推進服務外包核心園區建設工作力度,力爭在2009年底完成核心園區一期工程10萬平方米建設,二期工程在2010年上半年投入使用,總體工程在2011年全部完成,從而在哈市形成一個核心園區(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服務外包產業園)、三個專業園區(黑龍江地理信息園、平房動漫產業園、中國聯通哈爾濱呼叫中心產業園)和四個大學園(哈爾濱工業大學科技園、哈爾濱工程大學科技園、哈爾濱理工大學科技園、黑龍江大學軟件園)區各具特色、總體規模在100萬平方米以上的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空間布局。同時,在人才的培養上,要完善人才教育培訓體系,鼓勵全市普通高校、職業院校繼續擴大各類人才的教育培養規模,支持社會力量辦學機構從事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倡導有條件的企業進行各種形式的人才培訓,鼓勵校企聯合,推廣訂單式”培訓,大力興辦實訓基地”,形成規?;闹懈呒壢瞬疟镜嘏囵B模式。
哈爾濱計劃,2013年,實現全市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年收入150億元,培訓服務外包人才6萬人以上,新增大學生就業5萬人,千人服務外包企業達到10戶以上,把哈爾濱建設成為國內外服務外包人才培訓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