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弘博正在通過2080項目加速培養軟件外包人才。
公司和個人幾乎可以把工作包到任何地方。哪里能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公司就會到哪里去。”美國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強調。
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促使一些企業專注自己核心業務,而把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為企業瘦身,降低成本,獲得更大的靈活性。
據凱捷咨詢集團高級顧問劉麗瓊介紹,全球外包市場容量估計在2009年有4322億美元,其中I-TO(信息技術外包)將達到2063億美元, BPO(業務流程外包)將達到1719億美元。工業和信息化部消息顯示,1月至5月,我國軟件出口達41.2億美元,同比增長45%。軟件外包出口3.6 億美元,同比增長68.3%。增長的市場為外包新創企業提供發展良機。
業內人士分析,對新創企業而言應當著重考慮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創業的外包服務領域,積累外包經驗,管理外包人才,來提高自己競爭力。
選擇適合自己的外包領域
外包發展到現在,不僅有IT外包,還有BPO外包,即業務流程的外包,也就是企業把那些瑣碎重復的非核心業務流程外包出去,如人事管理,財務,客戶服務電話中心等等。這些都構成了外包的服務領域。
外包可以是規模上億元的訂單,也可能是為某企業設計一個網站的小項目。對新創企業而言,選擇合適自己的領域,決定著和誰競爭的問題。
武漢外包網總經理郭華說:就中小外包承接商而言,可以選擇外包巨頭EDS不愿意接訂單,從這里開始逐步攻堅高利潤市場。”
武漢方正國際軟件系統有限公司利用自己在華文排版的優勢選擇了適合他們服務領域。其總經理助理王亞君說:2000年成立的武漢分公司開始進入外包行業,在排版業,至少在華文市場,方正國際有95%以上的市場占有率。”與排版的外包相比,方正在IT外包和業務流程外包涉及的就比較少。
在7月22日舉行的2008全球服務外包高峰論壇”上,商務部服務貿易司司長胡景巖強調:我國很多服務外包企業仍然處于較低層級,比如在層級較高的軟件出口方面,我國和印度、愛爾蘭等國家還有很大差距。”
他認為,在當前形勢下,各地發展服務外包產業一方面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層級。另一方面,要盡可能走高端化道路,選擇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業,通過差異化競爭,形成核心競爭力。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區,要選擇高附加值、高層級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道路。
第一單業務是今后的推薦信”
據郭華介紹,目前湖北本土外包商大部分屬于新創企業,普遍缺乏外包經驗。
外包屬于拼湊業務”,通常承包商完成他發包方業務的一個部分,能否和其他齒輪”咬合,取決于外包承接商的質量控制。發包方為了保證整個流程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完成就會審慎地做出選擇,因此很看重承接商的經驗。
郭華建議,一個新創的企業,拿到第一個訂單非常重要,哪怕是沒有利潤都要完成,這樣才能為后續訂單提供推薦信”。而組建外包團隊的時候,應當吸納曾經參與過外包項目的成員,特別是外包項目的主管應該有相當豐富的經驗。
對一個有能力拿到訂單的企業來說,更重要的就是拓展業務渠道。郭華說,一些新創企業重視技術,忽視營銷渠道建設,限制了他們和發包方討價還價的能力,以至于有的項目只有被動接受低價。這些以技術創業的企業,應當增加一些市場開拓人員。
人才密集度決定訂單規模
高技術人才的密集度直接影響外包企業的訂單規模,國際性的外包訂單對外包人才有技術和外語的雙重要求。
在一個會議上,微軟中國研發集團戰略合作部總監申元慶對中國各頂尖軟件企業CEO說,不到2萬人規模的軟件企業無法承接到微軟的大訂單。
劉麗瓊說:印度之所以能占領外包市場與他們的英語能力有很大關系,外包產業需要有一大批掌握一門或幾門外語又有一門專業技能的人才。”
缺乏外包人才,一些企業面臨兩難困境。艾迪系統開發武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忠說:沒有人,接不到項目,接到項目又沒有合適、充足的人來做。”要攻堅軟件外包的高利潤市場必須有足夠的技術人員,達到外包經濟規模,實現低成本生產。
規模經濟挑戰外包人才的管理能力。弘博2080項目副總經理魏顯庭對記者談到,業內普遍認為,要實現業務流程外包的規模效應,工作人員至少要達到800人。國內較為成功的企業已經達到1到2萬人的規模,而印度的一些企業甚至達到5萬人。管理大規模知識工人協同作戰的能力成為企業獲利的關鍵,否則,有可能出現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