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濱海高新訊 天津濱海新區深入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努力建設創新型新區,通過發展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高新技術領域,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高新技術產業呈快速發展態勢,在構筑高端化、高新化、高質化產業結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高新技術產業駛入快車道
神話中的千里眼”、順風耳”如今都已通過遙感技術得到實現,而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高科技手段都將在濱海新區實現。中科院北京分院、市科委和天津濱海高新區日前簽約,將在濱海高新區共建中科院(天津)電子信息產業園,打造遙感與空間信息技術等六大高端產業化示范基地。該園建成后,到2015年,預計將實現年銷售收入100億元,引進領軍人才百名。
而這些,僅僅是天津濱海新區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的一個側面。在濱海新區,高新技術產業正在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目前,濱海新區已聚集了空客A320、新一代運載火箭、直升機產業化基地等一批航空航天重大項目;中海油、東汽集團、明陽風電等一批國內龍頭新能源企業;金耀集團、中新藥業、藥明康德、凱萊英等一批生物醫藥產業;曙光計算機、中興通訊、大唐電信、愛國者、軟通動力、清華紫光、騰訊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
通過產業升級,濱海新區已集聚各類高新技術企業達到748家,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綠色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集群。2008年,新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新區工業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7%,占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0%以上。
創新體系日趨完善
記者從新區科技部門了解到,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等50家國家級、省部級研發機構,63家外商投資研發中心均已扎根濱海新區,這些機構在在濱海新區聚集,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支撐與引領作用。
在生物醫藥領域建有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研究所、細胞產品國家工程技術中心、國家酶工程實驗室等10家研發機構,在先進制造領域建有精餾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重型技術裝備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電氣傳動國家工程中心等9家研發機構,在電子信息領域建有信息安全國家工程中心、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等9家研發機構,在新材料領域建有國家納米工程技術研究院、國家納米質檢中心、膜技術工程技術中心等9家研發機構,在能源環保領域建有國家水處理實驗室、電動車輛研究中心、十八所等8家研發機構、90家企業技術開發中心。
這些研發機構的科技成果轉化以及衍生出的高科技企業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創新創業環境不斷升級
濱海新區創新創業的環境不斷升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各類風險投資機構、科技領軍人才匯聚新區,為濱海企業快速發展不斷注入新動力。
據了解,濱海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達26家,孵化面積202萬平方米,在孵科技中小企業2562家;在新區各類風險投資機構272家,資金規模達500億元,博士后工作站達66家,研發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達到2.3%,專利申請量達到7577項,其中發明專利達到3222項,有利于科技創新的政策環境進一步完善。
目前,新區擁有各類科技人員12.9萬人,科技領軍人才224人,其中兩院院士21人、長江學者80人,國家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學科帶頭人5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