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工業化發展的道路上,制造業已經走過數十年發展歷程,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法規、金融服務、財稅管理、貿易物流等諸多方面,都隨著制造業的發展形成了一個完備的支持體系,但這一體系與正在迅速成長的服務產業對環境的需求尚有較大差距。
一是基于人力資源的產業。制造業是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根據各自分工,沿物流展開的產業對鐵路、高速公路、港口、機場、產業園和加工區、能源、原材料、金融信貸等因素的依賴性較強。過去幾十年,我國在基礎設施和資源的大量投入支撐了制造業的迅猛發展。而服務外包是人腦加電腦的產業,其核心是人腦,是人力資源的積蓄,是人的經驗積累。所以,在日本有人如此形容:人材—人才—人財”,經驗的積累使人材”轉換成為人財”。在這一產業中,企業的全部資產是人力資源或者說是人力資本。企業一旦失去有經驗的人,即刻會失去價值。
二是與制造業不同的基礎設施和環境需求。在服務外包市場上,隨著通信和高速互聯網技術的日趨成熟,買家和賣家間不再受疆界和晝夜的束縛,不間斷穩定的電力供給、高質量寬帶互聯網、大容量有災難備份能力的數據中心成為了核心基礎設施;能滿足大規模知識人群7×24小時工作和生活的舒適辦公場所+宜居生活社區”成為涵養服務外包產業的基礎環境;滿足較高消費能力的白領人群的生活社區氛圍成為產業環境的基礎條件??傊?,讓電腦和人腦都能充滿活力的高效運轉是服務外包產業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的目標。園林化的辦公場所、休閑、娛樂、健身、餐飲、購物、文化消費、銀行、郵政、醫療、教育等提升生活素質的環境建設是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基礎投資,這也是新型城市的建設方向。
三是企業的輕資產化難與金融服務對接。有人講:對于服務外包企業來說,房子是租的,電腦和網絡設備購買當天就貶值,人最值錢但不是企業的資產,知識產權、品牌、信用是虛的!”總之,從銀行角度看,此類企業幾乎沒有任何可抵押的資產。顯然,銀行的服務產品是伴隨制造業一起發展起來的,不適應輕資產企業實屬正常。
四是離岸服務轉移的核心不是成本而是人力資源。制造業全球轉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成本,其核心是勞動力供給能力和勞動成本。而服務業轉移從表象上看好像是成本因素在推動離岸外包在全球擴散,但分析后可發現其真正原因是服務需求對有著高等教育背景和經驗人群的追逐。所以,包括教育背景、行業經驗、開發技能、質量和過程控制能力、守時交付、信息安全、溝通能力、對買家文化等服務企業團隊軟實力方面的逐步成熟才是驅動服務業全球轉移的引擎。
五是服務理念與文化對接。服務供應商(賣家)要將買家的一部分業務流程剝離出來,由自己執行交付,就必須滿足買家需求、與買家文化無縫對接、用買家的語言與買家進行頻繁溝通,這就類似于人的器官移植,若稍有排斥生命就會停止。所以,買家要與賣家在同一業務流程上銜接并平滑運行,就必須要求供需雙方在諸多方面有一致性。這是服務文化、理念和流程的對接,這個對接還將延伸到賣家企業坐落的園區、城市及地方政府服務的理念和文化。企業、園區、地方政府共同的軟實力是服務外包產業的內涵。
六是服務外包產業的效益。若以考核制造業的標準服務外包產業,我們會幾乎看不到該產業給地方政府帶來的直接利益,其原因一是政策免掉大部分稅收(離岸服務的增值稅為零),二是由于服務是增值,所以很難帶來巨大產值,三是輕資產企業投資規模小,四是個人所得稅的6成上繳給國家,五是該產業幾乎看不到漂亮的數據。時至今日,這一產業的真實效益才被我們逐步理解。首要效益是就業,尤其是接受過高等教育人群的就業。以印度2003年到2007年的數據為例,服務外包產業平均每年直接吸收40萬左右的高校畢業生進入該產業,使印度于2005年后人力資源供給出現瓶頸。印度NASSCOM的研究表明,印度每一個服務外包產業的直接就業會拉動3.7個其他服務行業員工就業,這給印度帶來每年約148萬個間接就業職位。許多研究機構認為,中國的這種拉動關系大約是1∶3,由此可見服務外包對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無疑是個好產業。服務外包產業沒有原材料需求、無物流和倉儲設施、沒有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這個產業需要的是電力、食品、飲水、空氣以及單位土地上承載更多的勞動者,因為該產業的許多工作可以在住所完成。一般情況下,服務外包企業收入的70%—75%用于負擔員工的勞動成本,該產業為城市提供4倍于制造業工人平均工資的白領月光族”。他們的住房、購車、健身、娛樂、文化、餐飲消費和高額社保統籌給城市經濟帶來活力,所以服務外包產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綠色引擎。今天,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產地在中國,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和嵌入式軟件開發基地在印度。2006年印度有6萬名工程師在進行集成電路設計和嵌入式軟件開發,但這樣的產業鏈分工并不好。在服務外包產業中,一個很大的門類是所謂研發外包”(被定義為KPO),它幾乎覆蓋一、二、三產業的全部研究、設計和開發領域,上至航空發動機的設計外包,下到民建的內外延設計和新藥研發等。今天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制造業能力和規模是無可爭辯的,但同時也要看到由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仍有較長的路要走,而研發外包將幫助我們打通上下游產業鏈,讓中國由工業大國成長為工業強國。服務外包是快速集結大規模交付團隊的產業。北京知名的離岸外包企業中訊集團、文思創新、軟通動力、博彥科技、海輝集團、中軟國際都是1995年以后成立的公司。2003年這些企業多在200人到300人的規模,而在2003年到2008年期間,這6家企業都以每年平均20倍的速度成長。現在這6家企業多數已超過6000人,預計到2010年末,中國會有萬人規模的服務外包企業出現。
隨著企業能力的提升和逐步進入全球市場,服務外包企業集聚的與國際一線需求相適應的知識、經驗、技術、作業流程、開發技能、質量控制、管理等軟實力以及有經驗的人群是國家未來競爭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