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軟件外包上嘗到甜頭的西安,繼續畫餅”。
有關‘軟件新城’的規劃已經完成,即將正式開工建設。”1月28日晚上十點,西安市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洪濤在電話中向記者透露。此時,他才剛剛離開辦公室。歲末年初,西安市重點規劃的軟件新城”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這樣的工作節奏已實屬平常。
陳洪濤表示,該軟件新城”項目于去年4月開始規劃,總投資將達300億元,規劃面積達5.7平方公里,總建筑面積達700萬平方米。
西安早在2001年就在高新區建成了軟件園示范區”,此后又建立了軟件外包服務基地”,軟件新城”建成后,這個西部古城的軟件業將呈現三點并進的局面。
西安2009年的軟件業產值預計達到300億元,而其希望軟件新城”到2015年完全建成后,這個數字能上升到1000億元。
300億建軟件新城”
目前,西安共匯集了800多家軟件及服務外包企業,2008年產值超過230億元,從業人員突破七萬人,2009年的市場增速預計會達到30%。但出于面積等方面的限制,不少企業還是分布在軟件園示范區”與軟件服務外包基地”之外。
據記者了解,目前,西安高新區內的軟件園示范區”總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園區內共有310余家企業,包括甲骨文、用友、富士通、谷歌、百度、神州數碼[11.02 -9.82%]、IBM等公司,共有2.8萬從業人員。另外,軟件服務外包基地”始建于2007年,一區已經于去年11月建成運營,目前已經有NEC、華為、北京銀行[15.63 -1.20%]、Sybas、日本電裝等企業入駐,二區將于2011年建成運營,屆時預計將能容納2萬從業人員。
但這個園區都還難以滿足西安軟件業發展的需要。為此,去年4月初,陜西省、西安市政府均支持西安高新區有關建設軟件新城”的戰略規劃,據記者獲悉,當初規劃時的面積為4平方公里,后來考慮到西安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的迅速發展,增至5.7平方公里。
軟件新城”位于西安繞城高速以東、西三環以西、科技四路以南、科技八路以北區域。建成后,將為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提供辦公、科技商貿、教育培訓、休閑娛樂和酒店住宿等配套,主要側重于吸引和發展軟件研發、信息技術服務、集成電路設計與應用等方向的企業。
陳洪濤告訴記者,軟件新城”項目采取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步驟。第一期起步區開發2平方公里,總建筑面積250萬平方米,預計于2010年年初啟動,2012年投入使用。起步區屆時預計將容納9萬從業人員,實現年產值400億元。而整個項目預計到2015年全部建成,到時將容納20萬從業人員,年產值過千億元。
為吸引更多企業加盟,西安高新區將為入園企業提供許多優惠政策。陳洪濤特別提到了購置土地標準一項,達到入區項目標準的企業,科研用地可參照工業用地標準購置。其中的關鍵在于,非工業用地購置標準為每畝70萬元,工業用地則僅為每畝30多萬元。
人才高地”的瓶頸
在當前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低碳社會的背景下,軟件業成為各地方政府發展的重點,多個城市都提出了促進軟件業發展的政策和舉措。與國內其它城市相比,西安在發展軟件業方面擁有傳統的人才優勢。
西安的高等院校在校生近100萬人,每年畢業20多萬,人才密度居全國第一。據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軟件學院院長武波統計,西安有三所國家級軟件學院、一所省級軟件學院,設有計算機相關專業的高校更是多達70余所,每年相關畢業生人數超過了3萬人。西安人才優勢排序位列京、滬之后。
易觀的調查數據顯示,西安的人才流動率不足8.4%,遠遠低于全國15%的數字。
但即使如此,人才緊缺仍然成為制約其軟件外包服務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西安建設千億元軟件之都”,必須突破人才瓶頸。
西安軟件服務外包學院院長毛愛亮認為,目前的高校教育僅完成了人才的知識積累,缺少技能和項目經驗的實踐。大學畢業生從進入企業到能夠獨立工作,需要企業進行6-12個月的再培訓,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用工成本。
事實上,該學院本身就是西安突破人才瓶頸的一種探索。2009年3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倡導成立了西安軟件服務外包學院,其有兩個特色:一是西安軟件服務外包學院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辦學體制;二是強化校企合作,按照產業需求,搭建高校畢業生與企業最后一公里”的連接平臺,打通大學畢業生就業通道,同時為企業培養實用型人才。
西安軟件服務外包學院的做法是經過6個月的時間,將大學畢業生的知識轉化成技能,通過在產業環境下真實項目實訓后,再進入企業。其課程內容、實訓項目均來自于企業,教師則來自于一線工程師和項目經理。它還與國際知名軟件企業合作,獲得最新的技術支持,這些企業包括Oracle、SAP、日立等。
據記者了解,該學院目標每年培養各類軟件服務外包人才1萬人。去年11月,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長李忠良在西安BPO論壇期間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近三年以來,西安市每年投入10億元資金發展軟件服務外包產業,重點支持人才培養,力爭到2015年能吸納15萬大學生就業,軟件服務外包業的從業人員超過30萬。
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陳洪濤透露,西安爭取到2020年引進100名國際一流的高技術領軍人才和1000名高層次留學人員。
當然,除了鍛造人才高地”優勢外,陳洪濤認為,西安還有成本洼地”優勢,與東部沿海地區土地緊張、生活成本、發展成本遠高于西安的現狀相比,后者在迎商成本方面對于軟件企業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覬覦內需市場
顧名思義,軟件外包業的發展需要有發包方,需要上游,而上游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歐、美、日、韓等海外客戶,即離岸外包;另一種則是中國本土客戶,即在岸外包。隨著中國由全球車間”向全球市場”轉變,在岸外包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
2008年金融危機對全球外包產業造成很大沖擊,貿易保護主義又給產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這使得2009年全球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相對處于低谷。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中國軟件[25.20 1.57%]與信息服務外包內需市場在整個產業中的比重將進一步加大,相關軟件企業應該重視逐漸釋放出來的內需市場的潛力。
陳洪濤認為,在岸外包需要本地產業鏈配合。事實上,西安高新區內,除了三大軟件產業園外,還有通訊產業園、光伏產業園、生物醫藥園、先進制造園等。
以中興、華為為例,這兩家通訊巨頭都重點布局西安。目前,華為的全球交換技術支持中心及軟件工廠已經超過6000人,完全建成后將達8000-10000人。
1月18日,中興總投資60.08億元在西安建設研發生產基地,該基地位于高新區長安通信產業園,建成后年產值可達18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6萬個。目前,中興在西安員工已經超過5000人。
在中興、華為的帶動下,一大批通訊企業入駐西安高新區,手機設計龍頭企業上海龍旗投資5.2億元,在西安建設3G產品研發生產基地。另外,展訊通信、摩比天線、研祥科技、諾基亞、西門子等通訊企業也在高新區設立了生產和研發中心。陳洪濤說,西安高新區原有290余家通訊企業,加上這些新入駐的企業,西安有望成為中國通訊產業繼深圳之后的第二極。
陳洪濤說,這些硬件企業的帶來帶動了當地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隨之衍生、發展起來的企業包括無線網絡游戲研發與運營、無線網絡應用、數字娛樂無線網與互聯網應用整合等。
據陳洪濤介紹,目前西安已經出現亞森、羅維互動、公眾信息等通信產業的服務外包承接者。而在軟件外包方面,西安試圖探出一條軟+硬”融合創新的路徑。
另外,以先進制造業帶動周邊產業,特別是信息服務業的發展,草堂科技產業基地也是一個典型。記者采訪獲悉,西安草堂科技產業基地入駐廠商主要為比亞迪。去年12月,比亞迪西安二廠在此落成,總投資50億元,預計2011年正式投產,2013年完成40萬輛整車、發動機及零部件生產能力建設。
除比亞迪外,陜西本土還有法士特、陜汽、驪山等一批規模汽車制造企業。這些企業為西安高新園區內的軟件企業帶來了大量汽車電子軟件開發、測試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