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觀點
原來講創新,很多時候追求的是盆景效應,現在被國際金融危機逼著走,光靠盆景不行了,要把創新擴散成森林效應。這需要體制機制配套。
―――蘇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謝 鳴
現在很多新興產業正處于科技革命的前夜,技術創新必然會催生眾多新興產業,這是我們新的發展機遇。
―――蘇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 姚榮林
2009年昆山進出口同比增長0.8%!
在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國際市場需求大幅萎縮的時刻,來自江蘇蘇州市的這一消息尤其令人振奮。
重重困難之下,昆山仍然取得這樣的成績,除了我們產業鏈配套完善形成的成本優勢外,前些年就已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昆山市委書記張國華說。
在昆山高新區,記者看到,機器人研發中心已啟動建設;維信諾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OLED生產線成功將產品應用于神舟七號”宇航員艙外宇航服;全球第七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商茂迪公司向人們展示可再生能源的美好前景……
而在昆山市產業轉移促進中心,來自蘇北地區、中西部地區的工作人員紛紛進駐,主動承接昆山企業的轉移,每年都會有上百家企業從昆山轉移到外地。
我們鼓勵在昆山沒有比較優勢的企業轉出去。”張國華說,只有鼓勵層次相對低的企業轉出去,才有空間培育高端產業。我們的口號不是‘騰籠換鳥’,而是‘騰籠引鳳’。”而對于未來發展有很大空間的新興產業,如以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以合金為代表的新材料、以核酸為代表的新醫藥、服務外包等,昆山不遺余力播下種子”。
在以服務外包為重點的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2009年沒有賣一寸土地。我們抵制住了‘誘惑’。一個地方的商務成本上去了,就很難下來。對昆山來說,喪失成本優勢、沒有競爭力的時候,也就是沒有路走的時候,這一點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張國華說。
昆山的情況在蘇州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從2008年10月份開始,蘇州市進出口等指標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經過調研分析,2009年1月份,蘇州迅速出臺了《促進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若干意見》。
從文件的名稱就可以看出我們的思路不是簡單的保增長,而是偏重于轉型升級。”蘇州市商務局局長王飏說,在國際金融危機倒逼下,單純依靠外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到了必須調整的時候,而轉型升級的途徑,一是加大對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引進力度,實現增量調結構;
二是立足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引導外資企業提檔升級,實現存量上水平。
在蘇州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謝鳴看來,蘇州轉變發展方式,必須找到新的動力所在。過去拉動蘇州經濟增長的兩大動力,一是外向型經濟,二是工業化。”謝鳴說,新的動力,一是創新帶動,二是城市化帶動。
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蘇州鼓勵企業走出去,把相對低端的產能轉移到欠發達地區,留出空間發展更高層次的產業。蘇州工業園區與蘇北城市宿遷合作,建設蘇州宿遷工業園,不僅為蘇州本地低端產業找到了更適宜的發展空間,也為加快宿遷新型工業化進程增添了強大動力。自2001年以來,蘇州已向宿遷轉移500萬元以上項目403個,總投資331億元,帶動19萬人就業。
相對低端的項目轉移出去了,本地發展什么產業?現在很多新興產業正處于科技革命的前夜,技術創新必然會催生眾多新興產業,這是我們最佳的發展機遇。”蘇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姚林榮說。
2009年12月10日,在昆山舉行的康佳液晶電視模組基地落成投產儀式上,自主研發制造的最大尺寸液晶模組———55英寸液晶模組下線。
在此之前,國家正式批準的TFT—LCD高世代線項目在昆山光電產業園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33億美元,產品涵蓋大尺寸液晶電視顯示屏和模組,建成后玻璃基板月處理能力將達到9萬片,年生產1277萬臺液晶電視產品。TFT—LCD高世代線項目是平板顯示產業轉型升級的標志性項目,筆記本電腦產量占全球50%以上的昆山,將藉此向產業鏈高端更進一步。
平板顯示、太陽能、生物醫藥、智能電網……一個個朝氣蓬勃的新興產業,已經在蘇州落地生根。2009年,蘇州市新開工投資千萬元以上的新興產業項目60多個,現代服務業占注冊外資比重首次突破20%,增量外資轉型升級取得積極進展。
蘇州發展創新型經濟,必須和外向型經濟結合,打造國際先進技術示范區。”謝鳴說,要把創新從盆景效應擴散成森林效應,完全脫離現有的工業基礎是不合理的,必須想辦法把外向型經濟和自主創新結合起來,真正實現創新驅動。
蘇州發展的另一個驅動力來自城市化。蘇州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1,城鄉一體化發展將大大加快城市化步伐。蘇州上一輪城市化是由開發區建設帶動的,接下來一輪城市化則要通過縣和中心鎮來實現。”謝鳴說。
高鐵時代”的到來為蘇州城市化提供了更美好的前景。隨著高速鐵路的發展,蘇州到上海最快只要18分鐘,以上海為中心,包括蘇州在內的周邊地區將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大上海”經濟圈。那時的蘇州,無疑會更加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