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瀞漪:醫藥企業的這個案例在中國也引起了專家的重視,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的刑厚媛,她就說這整個機會為中國提供了從世界工廠向世界辦公室躍進的一個好機會。
刑厚媛(商務部研究院跨國經營研究部主任):發達國家之所以實現了經濟的服務化,并不是他放棄了制造業,而是通過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加大了對制造業流程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因此中國要總結自己的經驗,就判斷剛才幾位嘉賓都講,我們的優勢是什么?是門類齊全的工業基礎,特別是在制造業方面。所以我個人認為這是我們國家現有的制造業企業轉變增長方式、轉變發展模式,參與全球化的國際分工一個重要的歷史機遇,就是現在。而且我們完全可以寫我們的這些優勢,來把商務流程外包做得更好、更強。
曾瀞漪:同樣在這個活動當中的國際數據公司的大中華區總裁郭昕就認為,外包服務總體發展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做文化牌。第二個叫做產業牌;現在中國到了第二階段也就是誰有產業技術誰就有產業牌,誰就能在這個市場上占領高端。最后一張牌就是市場牌,最后中國能不能夠把市場轉移,就是從怎么轉移資本到怎么轉移這個市場,然后引領全球這個市場的發展,這是中國未來一步非常重要的。請石先生來做點評。
石齊平:今天這條新聞蠻有趣的,首先你講這個所謂的外包,在過去這幾年,實際上我們都注意到全球化之下出現外包這種行業很普遍,因為確實在發達國家像美國它很多行業的工資實在太高了,然后它發現在印度或者什么地方能夠通英語的,然后電信的網絡現在成本也降得非常低,所以很多種機就外包到印度,后來軟件有一部分也外包到一些有優勢的國家。
現在這個只是新一個的例子,就是中國的藥廠被美國另外一個藥廠給并購了,并購的原因就是像剛才提到的,主要是因為新藥的發展成本很大、時間又很長,它又不斷地做實驗。這個還不說,它要有針對性的,因為藥是針對人的,人是跟不同的人種、不同的基因有關系。所以不是任何一種藥在發展過程中適合所有不同基因的人的,所以它有特殊的一種藥。
比方說中國人最可能犯什么病,他就需要針對這個來制這個藥,所以這個樣本如果沒有的話,你有再好的生物科技是沒有用的,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在這個情況之下,就促成了這么一個合作案子,這個合作案子跟我們一般講的服務業外包,本質上是有區別的。我倒還是第一次看到,這也叫做一個服務業的外包,但是我臨時又想到一個問題,因為這個跟一般所并購的貿易投資,好像本質上稍微有一點點不同。因為這涉及到生物,涉及到人種的問題,一個特殊人種、生物問題。這個到底在法律上或者是在國家安全上有沒有一些特別的考慮我不清楚,我是外行,但是我希望有關部門了解一下這個案子本身的性質到底是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