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與國際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布局,是加快長沙國際化進程的關鍵一步。余志雄 攝
戴瑩芳制圖
編者按
長沙作為省會城市、中部區域性經濟中心,提高城市國際化水平,對于搶占戰略制高點、實現跨越式率先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此,市政協將提高長沙城市國際化水平作為重點調研課題,成立了課題調研組,分為城市功能、經濟貿易、政府管理、公共服務、人居環境、制度體系等6個方面進行調研。在市政協十屆十六次常委會議上,《提高長沙城市國際化水平調研報告》提交大會審議,在11日閉幕的大會上該調研報告經審議通過。
城市的不斷國際化,必然促成國際化城市形成。國際性城市作為全球化經濟和社會力量釋放能量的空間節點,是全球化經濟的基本承載者。”在近2萬字的《提高長沙城市國際化水平調研報告》中,市政協為長沙進一步提高城市國際化水平列出了一系列高招。
城軌連接主中心和6個副中心
構建與國際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布局。在現有城市以五一市民廣場為中心的基礎上,在外圍建設若干個城市副中心。建議以二環線(北以瀏陽河為界)形成城市的主中心,外圍形成星沙、武廣新城、雷鋒湖、高塘嶺、金霞、坪塘含浦六大城市副中心,各中心形成不同的主導服務功能。
長沙市城市發展形態必須與長株潭區域發展保持一致。強化南北湘江發展軸和東西319國道發展軸。向南加強長株潭綠心建設及周邊地區功能整合,對暮云加強功能置換,加快大托機場搬遷可行性研究;北邊撈霞組團位于城市群下游,應當從區域角度,進行產業布局。
加快湘江發展軸和319發展軸上的交通廊道建設,在廊道上布局城市組團。通過組團建設疏解中心城區人口壓力。在主中心與副中心之間建設城市軌道,在軌道站點附近進行高強度開發,形成以軌道為主導的城市發展空間。
將幾大市場遷到三環以外
傳承好城市的歷史文脈。實行重點保護、合理保留、局部改造、普遍改善相結合,在盡量保存完整的歷史信息的同時,進行合理開發建設。以能夠體現湖湘文化特色的名字命名城市現有主干道和新建街道。
著力改善市內交通條件。實行動靜態結合,多方式并舉,公交優先落實,規劃引導統籌,切實解決長沙交通問題。在城市高樓密集的中心區,大量興建地下通道和高樓連廊,車走地上,人走空中和地下,實現人車分流。要適當提高綠色交通比例,建議在城市核心區規劃擴展自行車道,借鑒杭州經驗,試行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十二五”期間,逐步拆遷現位于城中心區的人流量、車流量大的高橋、三湘、南湖等大市場至三環以外。
大力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和興建一批城市濕地,完善長沙城市水系,修建部分人工河渠與湖泊,連通幾大水系,形成水系環抱主城區局面。在中心城區建立多層次、多功能、開放式的綠化結構體系。建議3年內,在中心城區建設5~6條具有江南風光特色的林陰大道,并配有便于行人休憩和附近居民休閑的長椅、飲水機等設施,在樹種的選擇上,可考慮選擇生長期快又遮陰效果好的法國梧桐。
在醫院、學校、商場、候車(機)室、影院、大型會議室等公共場所興建吸煙室,在以上場所實行全面禁煙。借鑒新加坡經驗,制定相關處罰條例,對在公共場所亂吐、亂扔、插隊等不文明行為,進行教育和罰款處罰,特別對于不文明駕駛行為要加大處罰力度。
服務外包基地參與國際分工
大力發展商貿旅游業,打造國際區域性旅游目的地和區域性消費中心。要加強城市CBD和RBD(游憩商業區)建設,建議以芙蓉廣場為中心區域、以總部經濟商務活動為主,以五一市民廣場為中心區域、以商業中心建設為主,坡子街、解放路、潮宗街、太平街、湘江風光帶等以城市RBD建設為導向,重點發展旅游、休閑、購物,改善消費環境,打造購物放心城市,著力營造中部購物天堂”。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長沙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定位應突出2+3+5”方陣,即集中優勢兵力打造先進制造、電動汽車兩大超級產業,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生物醫藥、生物育種)三大新興支柱產業,積極培育壯大航空航天、文化創意、服務外包、高新食品、新湘菜等五大較強后勁的潛力產業。
大力發展服務外包業。要明確將服務外包產業作為長沙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培育,優化產業布局,積極推進服務外包集聚區”建設。進一步擴大長沙作為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和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的集聚輻射效應。
相關鏈接
國際化城市需具三大優勢
國際化城市的形成,一般要求有三個方面的優勢:
一是具有較強的實力優勢,包括經濟能量的實力(如有跨國影響的新技術產業、為推動新技術革命和新產業發展服務的資本、金融中心等)、城市基礎設施的實力和人才資源的實力。
二是體制優勢,主要是指國際化城市具有一般城市所不能比擬的自由開放機制,并能在制度和政策層面上確保其自身開放的承諾得以實施,使各種國際資源進出城市時比較通暢,鮮有障礙和歧視。
三是功能特色優勢。有眾多的城市并不是在所有的方面都優于一般城市,但至少在一兩個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功能特色,具有比較優勢,使其在國際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市政協提高長沙城市國際水平”課題調研組提供了相關材料予以支持,在此致謝)
四大因素提升長沙國際化魅力指數
城市國際化是通過采取政治、經濟、社會、制度等手段,促進城市在人口、信息、商品、服務、資源等方面的國際流動,不斷增強城市與世界其他地區聯系,擴大城市影響力。城市國際化的過程實質是市場、生產、人才、金融、文化等國際化的過程,核心是充分利用國際市場與資源,促進資源配置的國際化,這是一個比較動態的過程。從動態的角度看,有一系列因素將對提高長沙國際化水平產生積極有利的影響。
經濟規模迅速增大質量提升
2009年長沙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44.8億元,增長14.7%,在全國省會城市中躍居第七位。2009年長沙市地方財政收入達406.07億元,比上年增長18.7%。
長沙是兩型社會”試驗區,目前,新型工業化正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得到較大增長,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高。據統計,2009年長沙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達到1483億元,同比增長30%。
優勢產業擴張 新興產業崛起
長沙是中國工程機械之都,工程機械湘軍”產值規模占了全國的1/4。工程機械企業是長沙工業的主力軍,僅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這3家公司的市值就超過了全國工程機械上市企業市值的2/3。
四大文化產業影響日增。一是長沙動漫產量多年保持全國第一,原創動漫穩居全國龍頭地位。二是廣播電視影響力不斷擴大,廣電湘軍”已產生良好品牌效應。三是酒吧、歌廳文娛演藝業市場特色鮮明。四是圖書發行市場長盛不衰。長沙圖書交易會成為與全國書市和北京圖書訂貨會齊名的全國三大書市”之一。綜合看,2009年全市文化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8.6%,在全國省會城市中居第三位。
長沙旅游經濟大幅增長。2009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894.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55.76億元。
三市融合經濟集聚功能增強
長期來看,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將形成以長沙核為中心、株潭核為次中心”的長株潭城市群。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核心區域,長株潭綜合實力強,發展優勢突出,帶動和輻射作用不斷增強。長沙作為湖南省會城市的經濟集中度和首位度必然越來越高,城市群對長沙功能發揮的支撐作用不斷加強。
城市軟硬件環境不斷提升
自然環境越來越美好,已初步形成了城區綠美相融、城郊森林環繞、城外綠海田園的綠色生態體系。長沙具有獨特的區位交通優勢,京珠、長常、長潭、長瀏高速四通八達;武廣高鐵、黃花空港和在建的長沙城市地鐵以及擬建的長株潭城際輕軌、城際地鐵、滬昆高鐵,構成了長沙未來的立體交通網絡。
長沙很早就形成了五一市民廣場、火車站、東塘三個主要商業購物中心,知名國際商業巨頭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大潤發等落戶長沙,加上本土大型超市步步高、新一佳、阿波羅等,構成了長沙良好的超市網絡和購物環境。近幾年來,長沙突出強化基層平安建設,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在2005年至2008年連續4年8次民意調查中,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在全省排第一位,在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檢查考評中連續3年名列第一。
下一篇:歐美軟件外包人才緊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