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網】(實習記者 常樂 記者 劉衛 15日發自深圳)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NEA)董事總經理蔣曉冬表示,由于成本壓力增加,歐美醫藥研發和制造業正在外包轉移,且速度加快,未來五年有上千億美元的市場機會轉移至新興市場,包括中國在內。
7月15日,蔣曉冬出席2010年中國創業投資暨私募股權投資中期論壇時作如上表述。他對財新記者說,美國新醫改政策對藥價下行壓力巨大,且今后五年歐美有大量醫藥專利到期,屆時仿制藥會大量進入市場。與之相比,傳統歐美藥廠研發制造成本結構就不適應市場發展,這將導致歐美醫藥制造業外包轉移。
針對國內醫藥健康領域,蔣曉冬稱,未來中國醫療服務業投資機會巨大。他表示,中國醫療服務產業剛起步,過去主要是事業單位承擔醫療任務,中國醫療資源分配非常不合理,大量公立三甲醫院集中了最多的醫療資源和患者資源,其他醫院無人問津。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上升,五年后國內會有2億人超過60歲,諸如腫瘤、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發病率會快速上升。中國人口眾多,國家財政能力有限,40%以上的患者都是自己掏錢看病,個人負擔重。醫療服務業領域,更需要有新的醫療運營模式來滿足這個需求。
蔣曉冬認為,醫藥商業企業的并購趨勢亦會加強。在流通環節,原來中國有上萬家,現在隨著藥品目錄及藥品招標采購體系的確定,行業門檻提高,整合的速度會加快,將會出現區域性龍頭、全國龍頭企業。
在制藥方面,他認為制藥企業單靠并購難有出路。他說,中國制藥企業盈利能力強的大多已經上市,但是國內制藥企業自主原創的能力相當弱,大量都是經營仿制藥,且大部分都靠差異化營銷手段來實現價值。另外,中國對制藥企業的認證條件、藥品安全等門檻藥提高,藥品價格往下走??偠灾J為作為產業而言,這個行業前途尚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