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貿易保持較快增速,成為外貿保增長”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我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服務貿易規模迅速擴大,占對外貿易的比重繼續上升,服務貿易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轉型升級、培育新動能的重要抓手。
1.服務貿易成為新的增長點,在全球的地位穩步提升
在貨物貿易進出口雙雙負增長的形勢下,中國服務貿易的增長依然呈現了較快的發展勢頭。十二五”期間,中國服務貿易年均增長超過13.6%,服務進出口全球排名不斷提升。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2015年,中國服務貿易的規模逐步擴大,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不斷攀升,服務出口與進口增長速度均大幅高于全球水平,服務出口額與進口額的全球占比分別達到4.9%和9.6%,服務貿易總額位居全球第二位,其中服務進口額與排名第一的美國差距大幅縮小至320億美元。2015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增長近10%,服務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4.6%,其中出口增長9.2%,進口增長18.6%。
2.服務進出口均保持較快增長
據商務部統計,2015年,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4.6%,增速比2014年提高2個百分點。其中服務出口額增長9.2%;服務進口額增長18.6%;服務貿易逆差縮減至1366.2億美元。2015年,中國服務貿易占對外貿易總額(貨物和服務進出口之和)的比重達15.3%,比2014年提高3個百分點;其中服務出口占總出口(貨物和服務出口之和)的比重為11.2%,服務進口占總進口(貨物和服務進口之和)的比重為20.2%,均比2014年有所提升。
2016年上半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1.5%。其中,服務出口同比增長7.5%;服務進口同比增長29.9%。上半年我國服務貿易占對外貿易的比重為18.6%,比去年同期提升4.1個百分點。
3.傳統服務進出口占比縮小
2015年,三大傳統行業(旅游、運輸服務和建筑服務)服務進出口額占服務貿易總額的51.9%,份額比2014年下降10.7個百分點。三大傳統服務出口占服務出口總額的53.2%,份額比2014年提高2.8個百分點。其中,旅游出口增長7.8%,占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為34.2%,仍居各類服務之首;運輸服務出口同比微增0.5%,占比降至13.4%,位居第二;建筑服務出口增長5.7%,占比降至5.7%,位居全部服務出口的第六位。境外游持續升溫,旅游進口額同比大增44.5%;建筑服務進口同比增長14.1%,運輸服務進口則同比下降9.3%。
2016年上半年,三大傳統行業(旅行、運輸服務和建筑服務)進出口額占服務貿易總額的71.9%。其中旅行進出口額同比增長38%,占服務貿易總額的56.3%;運輸服務與建筑服務同比分別下降13.8%和14.7%,占比萎縮至12.8%和2.7%。
4.新興服務進出口表現不一,高附加值新興服務出口快速增長
2015年,三大傳統服務以外的各類新興服務有升有降。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進出口同比增長22.1%,文化服務進出口同比增長25.6%,專業管理和咨詢服務進出口同比增長9.3%,技術服務進出口同比微增0.6%。出口方面,知識產權使用費和文化服務出口分別大增64.9%和37.2%,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增長25.1%,專業管理和咨詢服務出口增長13.6%,金融服務和技術服務出口則分別下降52.2%和4.5%。進口方面,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以及文化服務進口增長較快,分別達到15.6%和14.1%,保險服務、金融服務進口則大幅下降64.4%和52.7%。
2016年上半年,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額同比增長16.3%;技術、知識產權使用及研發服務出口額同比增長11.2%;金融服務出口額同比增長35%;專業管理和咨詢服務出口額同比增長8.8%。上述四項服務出口占服務出口總額的比例提升至34.9%。
5.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快速發展
2016年上半年,我國企業簽訂服務外包合同額和執行金額同比分別增長39.6%和13%。其中,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同比分別增長55.2%和9.7%。1-6月,我國企業承接離岸信息技術外包、業務流程外包和知識流程外包執行金額同比分別增長7.5%、26.9%和6%,占比分別為47.7%、16.3%和36%。跨境電商帶動供應鏈管理服務、數據處理和互聯網營銷推廣服務快速增長,推動業務流程外包快速發展。
6.一帶一路”建設為服務貿易拓展新空間
2016年以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繼續深入推進,帶動建筑、工程承包、研發設計、運營維護等與制造業密切相關的服務貿易快速發展,沿線國家在我國服務外包市場中的占比也不斷提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承包工程業務快速增長。2016年上半年,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相關的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3080份,新簽合同額514.5億美元,同比增長37%,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1.6%。中國建筑程總公司承攬的埃及新首都建設項目合同額達27.0億美元,成為上半年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中標的最大承包工程項目。一帶一路”市場服務外包業務增長顯著。2016年上半年,我國企業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新簽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同比增長33.5%,主要業務包括軟件研發和技術服務、供應鏈管理服務和工程設計。其中,與東南亞國家新簽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同比增長83.6%;與中東歐國家新簽合同金額同比增長53.7%。新加坡、捷克市場規模大、增速快,成為東南亞和中東歐地區最有市場潛力的國家。
我國服務貿易規模仍然較小,比重不高
盡管服務貿易增速快,但規模與貨物貿易相比,規模仍然較小,這與經濟規模大國的現實不匹配,且服務貿易逆差不斷攀升,尤其是與主要的服務貿易強國競爭力水平相差較大,主要表現為:
1.服務貿易比重偏低
據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服務貿易世界排名于2012年首次進入前3位,2014年上升至第2位。2015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繼續保持世界第2位,其中服務出口居第5位,服務進口居第2位。我國服務進出口額7130億美元,占世界服務進出口額比重為7.7%,較上一年提升1.4個百分點。
2015年世界服務進出口總額92450億美元,進出口規模前五位國家為:美國、中國、英國、德國、法國;出口規模前五位國家為:美國、英國、德國、法國、中國;進口規模前五位國家為:美國、中國、德國、法國、英國。與貨物貿易相比,中國的服務貿易發展還相對滯后,表現為規模仍然較小,比重不高,尤其是與世界第一大服務貿易國的美國相比,中國仍有較大差距。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服務貿易最發達的國家。如2014年美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達7103億美元,中國為2222億美元,僅為美國的31.3%。
2.服務貿易逆差較大,主要集中重要行業
與貨物貿易長期處于順差狀態相反,中國服務貿易連續多年處于逆差狀態。我國服務貿易從1995年至2015年已連續20年逆差,而且逆差規模總體呈擴大趨勢。2007年之前,逆差變化較為平穩,2008年逆差額首次超過100億美元,達到115.5億美元。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呈現井噴式增長。商務部提供的資料顯示,2008年到2014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從116億美元增長到1599億美元,年均增幅達54.9%。2015年服務貿易逆差縮減至1366.2億美元。從行業看,我國服務貿易逆差主要集中在運輸服務、旅游和保險服務以及專有權利使用和特許費等領域。以旅游、運輸等傳統性行業為主,而在資本密集型、知識密集型服務方面較為薄弱,導致整體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不強,還處于比較劣勢,一些行業比重依然較低,規模較小,競爭實力偏弱。
3.服務業整體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競爭力不強
從總體看,中國服務業發展長期滯后,結構不合理,生產性服務業水平不高,尚未形成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有力支撐;生活性服務業有效供給不足,與大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有較大差距;國際競爭力不強,缺少大企業大集團和知名品牌。2015年,中國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0.5%,占比雖然已超過第二產業,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制約了服務貿易規模擴大和結構優化。目前我國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不僅低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也較低,特別是金融、咨詢、保險等高端服務業國際競爭力還比較低下。服務業尤其是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發展仍然較慢,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因素之一。
未來幾年服務貿易仍將保持較快增長
多種因素表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內服務貿易發展面臨良好機遇,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將進入加速發展時期,將成為提供就業機會的主要行業、推動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主導行業和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行業。
1.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之一
《商務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勾勒了未來五年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路線圖。今后五年,服務貿易額年均增速將達10%左右,到2020年,中國的服務貿易額累計要超過1萬億美元,意味著今后五年服務貿易要實現約3000億美元的增長。屆時中國的服務貿易額有望占全球服貿總額的十分之一,成為全球第一服務貿易大國。十三五”期間,國家將擴大服務貿易規模,提升服務貿易戰略地位,促進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貿易,擴大生活性服務貿易,提升服務外包發展水平,積極培育服務貿易交流合作平臺,并將進一步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加快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建設,著力培育服務出口能力,提升國際競爭力。
2.相關政策體系逐步完善將為服務貿易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斷探索出臺了促進服務貿易發展、擴大服務業開放的新舉措。2015年5月,北京市出臺《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2016年2月,國務院決定在上海、海南、深圳等10個省市和5個國家級新區開展為期兩年的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相關政策的落實推進,將進一步完善中國服務貿易管理體制,擴大服務貿易開放程度,提升服務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服務貿易規模與質量雙雙提升。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向縱深推進,相關國家在中國服務外包市場占比不斷提升。與此同時,中國深入推進與相關國家的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將有力促進工程承包、研發設計、運營維護等與制造業密切相關的服務貿易發展,并推動第三方咨詢與認證、金融保險、物流采購等服務型企業走出去。
3.服務貿易發展潛力巨大,環境將不斷優化
從全球服務業發展規律來看,現階段服務業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為70%,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服務業比重能達到80%左右,服務出口占世界貿易出口的比重約為20%,而我國2015年服務業比重僅為50.5%,服務貿易出口占外貿出口的比重還不到9%,存在較大的上升空間。隨著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服務出口競爭力將逐步顯現出來,服務業支撐服務貿易發展的作用也將不斷增強。
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服務貿易發展的產業基礎不斷壯大,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新業態和商業模式不斷涌現,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和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迅猛。未來較長時期,教育培訓、養老服務、醫療保健等生活服務方面的需求潛力將得到充分發掘,將進一步擴大金融、物流等服務業對外開放,穩步開放教育、醫療、體育等領域,引進優質資源,提高服務業國際化水平。因此,服務企業走出去”發展前景廣闊。隨著走出去”戰略的深入實施,更多的服務企業將追隨制造業企業走出去”。
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促進經濟持續增長
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順應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選擇。當前,中國的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正在加速發展,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戰略全面實施,對服務業以及服務貿易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大力發展新興服務貿易,促進貿易結構轉型升級;助推企業走出去”,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發揮我國在世界服務貿易格局中的大國引領作用。
1.實施創新驅動,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
伴隨全球服務貿易結構的優化,我國一方面應抓住新興服務業高增長的新機遇,重點發展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服務、通信服務、金融、保險、管理咨詢、研發設計等具有資本、知識密集型特點的新興服務,大力發展服務外包,以生產性服務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應抓住亞洲服務貿易市場擴大的新機遇,實施精準的市場開拓戰略,加快與亞洲國家的區域服務貿易談判,深化服務貿易的區域經濟合作,站穩亞洲市場。要促進貿易與科技、產業融合,鼓勵外貿企業進行科技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貿易業態創新,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要大力創新服務貿易模式,改善貿易配套條件和增值能力,促進外貿向產業鏈高端延伸,從代加工向代設計和自主品牌發展。大力發展服務貿易,鼓勵智力、技術密集型服務出口,形成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2.加快發展服務業,提升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
一要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貿易。發展跨境金融服務。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在雙邊、多邊自貿區內開展跨境人民幣借款、跨境人民幣資金集中運營業務、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等跨境金融業務。
要發展物流服務貿易,加快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口岸貨物集疏運體系,加快發展船舶、飛機融資租賃等高端運輸服務業及交易平臺。支持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業務試點,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擴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點,構建跨境電子商務一站式服務中心。促進加工貿易轉型,發展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和市場采購貿易。
二要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貿易。大力發展教育、醫療、文化等生活性服務貿易。以醫療健康服務貿易為例,支持具有優勢的健康服務企業走出去”,鼓勵企業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與藥品代工服務,逐步融入國際生物醫藥、健康保健研發鏈和產業鏈。
三要大力發展服務外包業務。明確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方向。重點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研發、設計、互聯網、醫療、工業、能源等領域服務外包;加快發展教育、健康護理、文化創意、金融、交通物流、科技服務等領域服務外包;增加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數量,培育若干個具有特定服務區域和特色領域供應鏈整合能力的示范城市。著力提升服務外包業務的附加值。
3.促進勞動就業,增進社會和諧
服務貿易特別是離岸外包轉移的工作崗位主要集中在知識密集型和服務技術密集型行業。大力發展服務貿易能夠幫助解決我國結構性的就業難題。在服務貿易中,技術、設計、創意、分銷、環境、法律、保險、通信等等,這些都有利于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能夠增加大學生就業,發揮知識型人才的作用。同時伴隨著餐飲業、沐浴業、物流業、會展業等商貿服務業加快步伐走出去”,擴大我國勞務出口,有利于緩解國內就業壓力,促進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