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筑園區,中關村軟件園緊緊扣住了時代的脈博,站在國家及北京市發展軟件產業戰略的高度,科學規劃,統籌建設,已發展成為展示中國高科技產業的重要窗口。
10年歲月流轉,中關村軟件園公司見證了中國軟件業的壯大,在軟件產業發展爆發期依靠自身實力以及驕人的成績躍上龍頭,成為國內諸多軟件園建設者中的佼佼者。
出生篇:創建有中國特色的中關村科技園區
21世紀初,信息化大潮席卷全球。由此,作為信息化基礎的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順應形勢,我國信息產業已逐漸成為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的產業。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構想正是在這樣的宏觀環境下醞釀而成。
中關村軟件園
1999年北京市政府在《關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的請示》(京政文[1999]35號)中提出將重點規劃建設一路、一城、一園、一網”。即貫穿東北與西北郊的城市輕軌鐵路;中關村西區高科技商貿中心和中關村東區科學城的改造;國家級軟件園;高速寬帶多媒體信息網。
同時,根據國務院《關于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有關問題的批復》(國函[1999]45號)精神,貫徹落實江澤民主席關于創建有中國特色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的重要指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依托北京在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及國際交往的中心地位,借助中關村地區雄厚的人才、技術和信息優勢,為軟件企業提供通訊快捷、設施完善、服務周到的產業環境,經北京市政府批準,2000年中關村軟件園正式立項開始進行規劃,由此應運而生。
發展篇:構建科技產業生態系
中關村軟件園成立十年來,始終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總體發展思路,在開發建設、產業發展模式以及踐行綠色、低碳創新園區理念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構建了有利于促進產業持續發展、快速提升自主科技創新的良好產業生態系統,得到了業界的高度認可和各級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為在軟件與信息服務業領域率先實現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聚焦七大特色
軟件園一期建設十年,始終堅守促進產業發展、提升創新能級的使命,堅持走專業化園區的道路,形成以產業環境營造促進產業發展的園區開發建設和綜合發展與服務相結合的新模式。在北京市委市政府、海淀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 中關村軟件園已基本建成環境綠色優美、設施先進完備的高科技綠色園區,高端的產業聚集、高效的產業服務體系處于全國領先地位,成為北京市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的核心區。
園區分別于2001年和2004年被國家發改委、信產部、商務部確定為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和國家軟件出口基地”。2006年,被北京市委市政府確定為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十年耕耘,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成效顯著,特色鮮明:
一是產業規模迅速擴大,2009年園區經濟總量和出口雙雙逆勢上揚,產業總規模超過200億元,同比增長33%,國際信息服務外包總量超過5億美元,同比增長50%,稅收集合貢獻10億元,園區完成投資累計達50億元。園區目前入駐漢王科技、啟明星辰、信威通信、曙光信息、中科大洋、廣聯達等200余家企業,既有國家軟件行業重點布局企業,十百千工程”的行業領軍企業,也有海淀區優先支持的345”高成長企業,形成了以企業管理總部、高端研發中心、行政運管中心、市場銷售中心以及結算中心為特征的總部經濟,從業軟件工程師超過2萬人,形成了獨立軟件開發等四大產業集群。
二是聚集了IBM全球八大研究院之一、IBM第五大研發中心、IBM亞洲最大信息系統中心、Oracle亞太研發中心等為代表的一批國家級研發中心,成為軟件領域有影響力的自主創新的中心和產業的龍頭,園區企業創新能力居全國領先水平,形成1800多項知識產權、5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1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園區入駐企業
三是成為IT服務外包產業的發祥地”和集聚區”,軟件出口及服務外包總額約占北京總量的60%,形成國內最大的接包網絡。全國十大服務外包企業有6家(文思創新、博彥科技、軟通動力、中訊軟件、海輝、中軟國際)及東軟(北京)為園內及聯盟(中關村軟件出口企業聯盟)企業。園區內服務外包企業產值及人員規模每年以翻番速度成長。
四是園區企業直接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布局與競爭,成為北京市乃至全國高科技產業國際交流的重要窗口。園區還與十個國家的科技園區達成了友好合作協議,積極協助企業實施國際化戰略,同時,吸引國際知名企業入駐園區,現有來自8個國家的35家國際企業從事研發、設計、集成工作。
五是園區成立以來已有上市公司八家(含二期入園企業),總市值超過2000億元,已有包括文思創新(國內第一家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服務外包企業,人數現已過萬)、漢王科技、廣聯達、啟明星辰、華勝天成、國電南瑞等一批行業內領軍性企業紛紛上市融資,僅在2010年就有漢王科技、廣聯達、啟明星辰3家公司登陸資本市場,受到投資機構青睞,共計超募資金近24億元,占到海淀區上市企業總量的1/7。
六是園區積極籌建并發揮資源中介體系的重要作用,先后發起并成立了中關村軟件出口企業聯盟、北京軟件行業協會中關村軟件園分會、北京服務外包企業協會、首都金融服務外包促進會、中關村軟件園人力資源聯盟等組織,參與創建了海淀區創意產業協會和北京市信息服務業協會,這些協會組織發展迅速,在服務企業成長、促進產業發展和聯系政府與企業之間關系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七是園區建立了功能完備的人才服務體系。該體系采取了開放式的平臺戰略,吸納院校、培訓機構、人才服務中介機構參與,目前已經形成了面向院校的產學合作體系、面向企業工程師的人才培訓體系以及面向企業的人力資源服務體系。目前園區建立的人才服務平臺,包括了中國軟件行業產學合作實訓平臺”、大學生實訓基地”、企業人力資源服務大廳”、軟件人才測評中心”,能夠為企業提供一站式人力資源服務。
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
園區內外市政道路及周邊綠化隔離帶、中心綠地園林景觀工程已基本完成。在為園區企業提供三通一平”和七通一平”條件的同時,軟件園還承擔了規劃范圍外東北旺北路上地北擴段市政工程等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園區內建成了先進便捷的技術商務支持平臺,如高速光纖網絡系統和衛星廣播電視接收系統, 1,000㎡的國家A級中心機房,
園區景色
為形成保持園區優美的環境,降低能源消耗,在建設之初,園區就采用了多種先進的節能環保新技術,應用于園區的供電、供暖、制冷、供水等各方面的基礎設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園區多年來一直堅持專業化運營,在入園企業中,全部都是從事軟件產業各個環節的研發類企業,無制造業,其產業形態本身便是綠色微能耗,從根本上保證了園區綠色發展的軟環境。園區所聚集的產業形態是典型的現代服務業的高端形態,具有高端、高效、高輻射,微能耗、零污染的綠色低碳產業特征。園區已經初步形成4+1”特色產業集群,即獨立軟件開發(ISV)產業集群、IT服務外包產業集群、金融信息服務產業集群、計算機與互聯服務產業集群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生態。
二期發展:一個中心、兩個重點”
根據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建設的要求,軟件園在二期開發建設中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重點”的總體發展思路,即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及核心區的建設中,率先在軟件與信息服務領域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作為國家軟件產業基地,重點提升自主創新能級,成為全國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自主創新的核心區,成為國際上創新能力最活躍的區域之一;作為國家軟件出口基地,重點打造中國國際服務外包市場中心”,確立在全國的產業地位、形成制高點,在國際上,率先成為可與印度相抗衡的國際行業客戶首選的接包地。
目前軟件園二期即將入駐的企業均為行業領軍企業、中國軟件百強、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全國服務外包十大領軍企業等,如聯想、騰訊、百度、東軟等。另外,園區正規劃建設云計算體驗與創新中心”、中國國際服務外包市場中心”和孵化企業加速器”等,持續引領產業的自主創新、高端聚集和國際化發展。預計在未來五年,軟件園一二期全面建成后將容納約500家企業,年產值上千億元,吸納高端人才就業10萬人,實現產業規模和出口翻兩番”的目標。
過去的十年,是中關村軟件園積極迎接挑戰、艱苦創業的十年,也是不斷戰勝困難、取得成就的十年。展望未來,我們豪情滿懷,中關村軟件園的發展前景將會更為廣闊!我們將在股東單位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進一步整合優勢資源,集聚一流要素,延續一期絡脈,優化二期資源,加速匯集創新資源,提升關鍵要素競爭力,完善產業環境,提升園區發展能級,使產業集聚規模和創新能力再上一個新臺階,進一步提升北京國家軟件雙基地”競爭力,成為實踐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理念的典型園區,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及核心區建設不斷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