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3日電 服務外包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服務全球化的主導力量和重要內容。服務外包的發展始于20世紀70、80年代,其迅速的發展也就是近十年的事。服務外包正逐步成為跨國企業全球布局、應對競爭并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服務外包是現代高端服務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來料加工制造業的20倍,能耗只有制造業的20%。因此,服務外包產業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經濟發展的綠色引擎”。隨著產業鏈的分工、世界專業資源配置與合作,服務外包產業必將迎來發展的春天,必將成為引來21世紀主導產業的領導地位。
相對剛剛起步的服務外包業務的中國來說,合格人才的匱乏是目前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當前中國的高等教育基本維持傳統的計劃經濟培養模式——以產定銷”,即專業設置沒有緊跟市場的發展和變化,尤其是無視和IT密切相關的新興產業不斷涌現的知識管理和人才結構的需求,造成專業設置和需求的嚴重錯位。這種錯位主要表現在大專院校及培訓機構培養了大批的學生,但服務外包企業卻反映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就其原因,我們人才教育和培訓工作存在兩種類型人才培養上的缺位或錯位。
一、服務外包技術人才教學和培訓工作缺乏體系建設
當前,教育培訓工作只關注于大批編程技術員和業務流程技術員的培訓。給他們基本的外語能力、IT的較新知識和技能、行業的流程管理規范、起碼的職業素養或經過所謂的最后一公里”的培訓。很顯然,這種只是適合應急和臨時人員的培訓方式,完全無法滿足服務業源源不斷的、各類合格人才的旺盛需求。諸如領導能力、市場開拓、管理能力、語言技能、服務意識、職業素養等都不是在幾周、幾個月內就可以完成的任務。
二、服務外包產業中、高級管理人才缺失
相對于上面提到技術性、基礎性、一般性工作人員而言,要推動服務外包整體產業的大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我們可以定位為,整合產業和推動產業升級的管理人員。這種人才又分兩種:一是既要懂得發包方企業和地區文化,又要精通國際商務、熟悉國際市場規則和擁有廣泛的商業資源的國際人才。這種人是承攬外包業務的開拓者,是溝通和協調發包方和接包方的橋梁和紐帶。另一種是完全能理解發包企業文化、工作要求、業務流程,又能有效組織團隊、項目管理經驗的中層管理人員。這種人是有效組織和保質保量完成任何工作的中堅力量。
目前只關注ITO技術人員的培訓在示范城市政府的高度關注和支持下,應運而生的服務外包培訓機構正在開展這方面的工作。由于培訓機構著重短期的培訓,事實上只能夠承擔單一內容或臨時項目的人力資源培訓要求。況且,培訓機構是一種企業行為,其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無論是師資的儲備,知識和經驗的積累,還是資源的整合,都使得培訓機構想不到、也不可能著眼于形成長期、全面、創新的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也無暇建立完整、系統、成熟的課程體系。
我們必須思考和面對在沒有國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投入和支持下如何源源不斷供應大批量合格人員的根本措施,就是要鼓勵大學、科研院所和相關機構實施面向經濟發展,面向產業需求的學歷教育改革、系統的人才培訓教學和培訓工作。從培養模式定位、外包所涉及的不同行業建立系統的教學和培訓大綱和教材編工作,務必以企業需求和解決實際工作為準則,和服務外包企業共同探索新的人才供應之路。
為了更好的貫徹和落實2006年《商務部關于實施服務外包千百十工程”的通知》和2009年《教育部、商務部關于加強服務外包人才培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教育部有關精神,以及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方針,做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的實施工作,加強應用型人才、職業教育與產業的深度合作,推動教產合作、校企一體辦學。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聯合大學、杭州國際工程服務學院、浙江樹人大學等計劃以文思、博彥、東南融通、中軟國際、奧博杰天等國內服務外包行業龍頭企業人才崗位要求和內部培訓方案為基礎開發和編寫人才培養方案大綱,建立全國服務外包人才培訓聯盟,最后以行業協會名義實現全國服務外包考試測評工作,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基本具備熟練的計算機操作、外語口語流利、專業知識深厚、理解各種不同文化和服務意識較強等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