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宜興65歲的楊岳軍拿出一本存折。存折顯示,每月1日都會進來一筆72元的錢,前面注明人壽保險”,這是我的養老金,每月都準時到賬,一分不少。”
通過地方政府與中國人壽的協議合作,宜興實現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府購買服務、企業專業運作、農民安心養老”的新模式。實施五年來,新農保的宜興樣本”實現三方共贏:養老金冒領現象消失了,政府運作成本大幅下降,中國人壽的服務獲得認同。
由于堅持保本微利”的原則,該項業務對中國人壽業績影響不大,不過,中國人壽的品牌及服務正以此為契機逐步被熟識。有業內人士建議,專業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可參與運作新農保基金,提高基金運用收益。
征、監、管”分離新模式
為解決農民老有所養”的問題,2009年9月,國務院頒布《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在全國10%的縣(市、區、旗)試點新型農保制度。在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上,宜興走在全國前列。
2005年,宜興開始探索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截至目前,江蘇省新農保參保率為94%,參保人數突破1000萬人,參保率和參保人數均居全國之首。通過與中國人壽宜興支公司進行服務外包,宜興率先打開商業保險公司參與政策性業務服務管理的通道,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宜興樣本”。
宜興樣本的最大特點是征、監、管分離”,即:各級政府負責保險基金征繳;財政局負責基金賬戶管理;人保局負責政策制定、統一管理和監督檢查;保險公司作為承辦機構,負責參保手續辦理、個人賬戶管理、養老待遇結算和發放。
據宜興人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傳統做法由社保機構統攬統包,需要增設200余人的管理隊伍,加上設施設備、教育培訓、運營開支等投入,至少需要1000萬元,選擇服務外包只需100萬元。由專業公司管理、政府只負責監管,這樣既節約了成本,又提升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
從政府角度來說,政府進行服務外包,創新了管理模式。”無錫市副市長王國中表示,這將是政府管理職能轉變的新趨勢。”
中國人壽集團辦公室主任余賢群表示,通過保險公司參與經辦管理工作,可促進當地政府對保險的功能和作用的新認識。
農業部農業研究所教授蔣中一指出,商業保險公司在專業技術、信息系統、網絡和人員培訓等方面有優勢,在有條件的地方,讓有信譽和能力的保險公司參與新農保經辦管理服務,可以降低行政成本,節省財政支出,并從制度上降低地方行政挪用、截留基金的風險。
國壽賬戶管理優勢凸顯
按照規定,宜興市男性已年滿60周歲、女性已年滿55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不用繳費,就可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其余符合條件的農民每年按個人年均純收入的10%收取養老保險基金,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年繳費標準設100元、300元、500元、700元、900元、1000元六個檔次,政府補貼每100元最高達到50元,參保人自主選擇繳費檔次,多繳多得。
楊岳軍是新農保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之一。我當時還沒滿60歲,交了一年多的費,大概一百來塊錢,現在領五年了,以前每月就30多塊,現在漲到72塊了,我們定期拿著存折去銀行取錢,很方便。”
為承辦新農保經辦管理,中國人壽成立宜興市農民基本養老保險業務管理中心,開發宜興農民基本養老保險業務管理系統,通過對農民基本養老保險數據的定量分析,為當地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商業保險公司專業化精細化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得以體現。
中國人壽利用自身技術和人員優勢,建立一整套業務操作和單證管理制度,經辦人員嚴格遵照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開展參保手續辦理、個人賬戶管理、養老保險待遇結算和發放等日常管理工作。業務開辦5年來,當地農民對新農保業務的有效投訴為零。
可考慮多渠道運用農保基金
新農保尚屬新事物,宜興推行服務外包僅有五年。宜興市副市長王華良表示,目前宜興模式處于探索過程,今后要走規范之路。由于社保基金是養命錢,確保資金安全非常重要,因此進行服務外包時,要加強重要環節的監管和完善。”
對中國人壽來說,除繼續做好經辦管理服務,也在尋找商業保險的介入點。中國人壽無錫分公司總經理張泰立介紹,目前公司已計劃推出農民小額意外險,并在原有商保的基礎上,在養老、大病醫療補充等方面加大推進力度,開發一些具有區域特色的新產品。
從目前來看,新農保基金保值增值壓力正逐漸增大。據測算,若按最低繳費標準計算,我國新農保每年結余資金規模從開辦之初的不到1000億元,將快速提高到2040年的1.2萬億元,資金運用和管理壓力很大。
按現行規定,個人賬戶儲存額每年參考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計息的辦法,僅能達到一定的保值目的,很難實現增值。如果收益率尤其是個人賬戶收益率過低,農民長期繳存意愿將大受影響,財政兜底”壓力過大,影響基金的可持續性。
有業內人士建議,可利用市場和社會資源,多渠道地運用新農保基金,委托具有相應資質和實力的基金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專業投資機構,參與運作新農保基金,可提高基金運用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