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常州將加快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主要突出以下方面:提升開發園區發展水平;提高外資利用水平;提升外貿外經發展水平。
前景描述
從形態開發向功能開發轉變,從企業集聚向產業集群轉變,從混業發展向專題園區、生態園區、科技園區、特色園區轉變,形成高新技術產業、高端服務業、高層次人才、高品質人居環境四高聯動”發展態勢,努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為開放、多元、現代化的工業新城區。
發展路徑向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并舉轉型,發展模式向產業集聚、層次提升、結構優化、集約發展轉型,發展動力向新興產業、重大項目、高端人才和提升服務轉型。
在一核八園”、特色園區發展上取得突破,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上取得突破,在發展現代服務業、創意產業、總部經濟上取得突破。
5年間,力爭每年引進2-3個超5億、超10億美元重大項目。5年累計利用外資總量突破150億美元。
實現路徑
加快產業集聚,完善功能平臺,全面提升開發園區發展水平:全力助推一核八園”建設,建立一核八園”領導掛鉤聯系制度和定期會商制度,對項目服務實行綠色通道”和首問負責,對招商引資、招才引智、項目合作、項目審批等提前介入,貼身服務;加快推進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以一核八園”為突破口,圍繞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節能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物聯網等具有優勢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和知名跨國公司、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等高端項目強勢招商,加速外資、央企和民資集聚,全面提升開發園區特色產業的集聚度;加快推進功能優化配套完善,堅持產業興區、功能強區發展理念,持續推進城市功能向開發區延伸,加快引進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咨詢、法律中介等生產性服務業以及商貿、教育等生活性服務業;加快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入園項目的產業、環保等門檻,增強土地節約利用、集約開發,引導和推進開發區創建生態園區,打造低碳經濟示范區,大力引進自主研發、集成創新以及創投、風投基金等各類創新要素,增強園區創新與孵化能力。
突破重大項目,優化引資結構,全面提升利用外資水平:加快突破外資重大項目,始終堅持大項目-大企業-大產業”的思路,緊緊圍繞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產業鏈帶動能力強的制造業,依托一核八園”、開發區和出口加工區,緊盯世界500強、知名跨國公司以及行業領軍型企業,加強信息捕捉,強化重大項目責任制;加快拓展招商領域,堅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引領招商,引進高端裝備制造、軌道交通、半導體照明、光電子、光伏、風力發電、新能源汽車部件、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打造一批符合產業發展趨勢、具有重大發展前景的產業集群,同時圍繞區域性物流、總部研發設計、金融、旅游、軟件及信息服務等,著力引進高端、品牌服務業,加快吸引私募基金、風投、創投等國際資本;進一步創新招商方式,切實從地毯式招商”向地圖式招商”、點線式招商”向網絡化招商”轉變,提高招商的針對性和精準度,引導民營企業通過資本運作、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方式加快對外合作,辦好現有外資企業,促使外資企業增資擴股;加快專業招商隊伍建設,加快領軍型招商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加快形成一百個招商領軍精英、一百個招商精英團隊”覆蓋全市的招商隊伍。
加快拓展市場,強化服務引導,全面提升外貿外經發展水平:加快優化出口市場結構,積極爭取并用足用好各級扶持政策,引導和促進重點外貿企業拓展市場,全力鞏固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市場份額,大力拓展東歐、中東、非洲以及東盟、亞太等新興市場;加快出口基地和品牌建設,以軌道交通產業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等國家級、省級出口基地建設為突破口,加快建設一批特色產業科技興貿出口基地,同時積極扶持和引導企業申報各級出口品牌,全面完善常州三級出口品牌梯隊;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著力培育裝備制造、紡織服裝、新能源、新材料等海外制造業項目,重點鼓勵收購兼并研發、品牌,帶動常州產品、設備和勞務輸出以及海外營銷網絡建設;加快提升國際服務外包水平,積極推進創意產業基地、科教城、鐘樓開發區等省級國際服務外包示范區建設,推進公共技術服務、信息平臺的功能完善,吸引境內外知名服務外包企業來常州進駐或設立分公司,整合本地服務外包企業人才、技術,培育本地大型服務外包聯盟及集團公司。 (季斌 張圣 孫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