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 6月2日消息,軟通動力集團執行副總裁、金融委員會負責人彭強今天在2011金融IT高峰論壇”上表示,從國際上趨勢來看,服務外包已經成為大的國際公司戰略一部分。
軟通動力集團執行副總裁彭強主題發言(騰訊科技攝)
彭強認為企業要充分利用服務外包,全面提升金融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IT經理世界》主辦的2011金融IT高峰論壇”于2011年6月2日在北京舉行。騰訊科技作為獨家合作門戶全程直播論壇,騰訊微博獨家現場上墻支持。
本次論壇邀請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相關領導、各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金融IT相關部門負責人、金融領域專家們薈萃一堂,就移動支付”、核心銀行系統”等熱門業務領域進行討論,以實際案例總結中國金融業IT實踐經驗,探討中國金融IT發展前沿問題,追尋中國金融業創新的不同路徑,構建起貫通金融與IT的橋梁。
《IT經理世界》攜手國內頂尖金融IT分析師團隊首次完成的金融IT TOP榜”評選,也在此次論壇上揭曉榜單。
以下為軟通動力集團執行副總裁、金融委員會負責人彭強發言實錄:
彭強:大家下午好,我覺得剛才接著蘇總的話講一下,蘇總剛才提到要學會利用社會資源,軟通就是一個社會資源。所以,下面還會給大家多介紹,我們今天講的這個題目是利用服務外包來全面提升金融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我想這里面大家有些對服務外包比較熟悉,有些可能不太熟悉,我在后面會跟大家有一個簡單介紹。
首先先講一下整個趨勢,大家也了解目前中國經濟正在面臨一場大的變革。從過去中國改革開放以后發展幾十年一直是通過制造業發展來推動中國社會發展,從經濟危機之后,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已經發現在走原來制造業發展的路已經走不通了,現在整個中國都在向服務業轉型。整個十二五規劃核心,傳統制造也也在經歷變革,從過去代工向高科技,從人工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變,從產品轉向服務,這在制造業已經開始經歷。大家可以看到越來越多制造業公司開始轉型,服務業在經歷轉型。過去服務業都叫第三產業,在整個經濟中是沒有任何地位的,是最被人看不起的行業。
現在服務業也在經歷一場巨大的深刻轉型,從個體經營向公司化的經營轉變,局部區域服務向整個跨區域,跨國界服務轉變,從單一服務轉向大型整體服務。我們在整個基礎上,在過去10年里面一個新的現代服務業出現,我想服務外包是新興服務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里面服務外包主要是以IT為主服務,還有以業務為主的服務,我們叫BPO的服務,也有更高端的知識研究為主的服務叫KPO。
現在在中國產業鏈也在逐漸形成,新的行業在政府的推動下,產業鏈已經開始形成。中國大概有8千多家從事服務外包的公司,應該說數量太多了,這也是一個典型的現象,在一個新的行業,一個新的領域興起的時候都會有大大小小的公司,或者人來參與這個行業,逐漸在這個行業走向成熟的時候會集中,像一些不能生存的被淘汰的,我們現在正處在這個行業發展初期。
下面我想給大家講一下具體到這個行業的發展過程,基本上這個行業也可以分成幾個5年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可能是從2000-2004年,第一個5年。這個階段是政府從最早一些機會落到中國,尤其是日本的一些公司開始利用中國的資源來做一些IT軟件開發,當時很多公司利用這個機會開始做一些在當時叫軟件外包的業務。政府在02,03年的時候看到這個發展開始提供支持,政府開始制定政策來支持這個行業的發展。
我想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時期,剛才軟件外包的團隊我們叫游擊隊,大家各自為戰規模很小,見到機會就打,沒有機會就干別的,當時并沒有形成一個真正的專業團隊。
第二階段是從05-2010年,在這個階段真正軟件外包行業已經被政府認可,政府進行支持,資本市場開始介入這個行業。資本市場首先是風險投資開始尋找有潛力的公司來進行投資,他們投了當時4、5家公司,在資本市場和政府共同推動下,有一批公司逐漸發展壯大,同時也有幸在其中之一。從05年拿到第一批融資,到07年第二筆,到09年第三筆,依靠資本市場,依靠政府政策推動不斷發展。這個階段從事軟件外包這些公司應該逐漸變成正規化,專業化,可以說有了正規軍,在這個行業里面中國有了正規軍,可能用另外一個比喻來講,已經達到解放戰爭了,游擊隊是在抗日戰爭的時候大家都捕捉各種機會來抗爭,到解放戰爭的時候已經可以有正規軍應戰。
到下一個5年,從2011-2015年這個階段,公司會不斷壯大,龍頭企業已經形成,在這個行業里面也出現了一批公司,上市公司出現一批能夠進行這種程度的國際化競爭。差異化競爭已經變成一個主流,大家在爭取差異化。在前些階段都是靠低成本競爭,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白領代工。當時有很多媒體帶領軟件工廠藍領工人,把軟件外包比喻成制造業的藍領,我想這是反映了當時的情況。
在現階段的發展,我們已經走出了純粹靠低成本競爭的階段,這是各個公司都在創造自己的核心能力,通過差異化和創新來競爭。再下一個5年,2016-2020年大家會看到中國企業走向全球,真正有能力,而且能夠靠技術創新,靠IP在國際市場上競爭,這時候中國軟件外包隊伍,服務外包隊伍就變成真正的社交化的軍隊。
軟通動力基本深見證了這10年的發展,我們現在是2001年成立,當時有幾十個人,現在已經上萬人。而且在去年的時候,在紐約證交所上市成為少數幾個在紐約上市的公司之一,我們在全球都有分公司,在國內有14個分公司,在海外,日本,韓國,美國都有。我們提供的服務也是全方位的,這個包括里邊為銀行,為電信行業提供的服務,這個服務也包括不同的內容,我想我們作為一個社會的資源,變成越來越有效的社會資源,為我們銀行,客戶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簡單看我們現在軟件外包,服務外包大家進入腦子里的都是人頭,實際上這個行業發展已經完全超出人頭范圍。我們很大的業務都在做咨詢行業解決方案,占我們30%以上業務都是在做這個。另外就是IT的業務,這個業務是一個主打業務現在還在穩步發展,這里面包括有整個項目,還有完整系統開發支持。
第三方面就是業務流程,更多是做業務,幫助企業去做業務。這方面是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我最后會有一個案例給大家分享。保險銀行是我們專注的一個重要產業,大家可以看到服務外包現在已經被大部分的公司所接受,我們有很大一批非常好的高質量客戶,他們已經逐漸地從服務外包里面受益。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客戶既有中國客戶,也有海外客戶,在銀行,保險,在我們金融行業里面是有很多好的客戶已經在接受服務外包利用社會資源這種方式。
從整個現在服務外包提供的模式上是多種多樣,我們前面提到外包只是其中一個,現在越來越多的是我們做項目,做ODC的模式,就是整個把一個團隊都為用戶提供,包括場地,包括團隊,客戶把這個業務拿出來交給我們做,我想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更有發展潛力的模式。另外還有一些混合模式,所有模式已經在實踐中使用,而且都很成功。
從軟通的角度怎么樣能夠為我們金融客戶提供服務,大家可以看是全方位服務。剛才講銀行里面的科技部來說,我們可以提供一系列與IT相關的服務,這里面包括咨詢,包括系統的開發測試維護,云計算中心,數據中心維護,這里面一系列東西可以使客戶利用外地資源來做。
第二部分做業務上,我們不僅僅做技術,我們也可以為銀行做業務,建立比如共享服務中心,客戶服務中心,后臺,中臺服務業務流程優化等一系列業務上的工作為客戶來做。第三部分服務就是知識服務,大家也可以看越來越多客戶現在已經利用外部資源來做一些高端的研究,模型的開發,我們還做到衍生品的評估,還有合規的分析等等一系列的高端服務也都通過外部資源來做。第三和剛才蘇總所講的研發創新,在內部成立研發創新團隊,我們也以服務來支持這些金融公司,或者是企業客戶的研發中心,我們可以幫助你延伸你的研發創新中心,把很多工作來跟你一起合作。
最后一方面我們現在為我們客戶提供服務全球化的知識,這個在客戶自己要做這種全球化的支持需要很大投入,而且效率是非常低的,因為他們并沒有在海外有足夠的基礎設施能夠支持他們這些海外IT需求和業務需求。通過利用外部的供應商,我們在發展海外業務,我們可以很快支持客戶,幫助他們實現他們的業務目標。
為了做的更好,我們是希望能夠和客戶一起攜手共贏,一塊發展。因為這個行業還在初期的發展階段,還有很多很長的路要走,這就需要我們和客戶一起來共同發展。從我們的角度我們要和客戶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里面要完善我們的技術,中國供應商一個大的弱項,就是對行業的理解不夠深,客戶有些需要解決的問題達不到深度,不了解客戶的業務,這是我們需要完善的。我們對核心系統,因為很多業務的核心系統都是有外國公司,中國公司沒有核心技術,都是外國公司掌握,這也是我們要提高的地方。
在印度的公司最早也是走的中國公司這條路,幫助別人實施核心系統。在他們十幾年工作基礎上,他們現在已經開發出自己新一代銀行核心系統,我們中國銀行開始在用印度的系統。這是我們希望走的,在我們不斷總結吸收經驗的基礎上為我們客戶提供服務。同樣,我想在客戶這方面有要學會利用外部資源,把利用外部資源作為一個戰略來做。現在很多公司在初期都是把它作為一個戰術,我這塊缺兩個人在補兩個人,跟我公司真正業務發展沒有什么聯系。
從國際上趨勢來看,服務外包已經成為大的國際公司戰略一部分,必須要利用服務外包。中國公司可以進行調整,還有中國客戶銀行已經建立一個完善的供應商管理體系,服務供應商管理體系,這個現在在大部分客戶,是缺失的,不知道怎么樣管,不知道怎么樣用,沒有一個科學的篩選過程,很多是通過關系來選擇供應商。今天我就把這個項目丟給你,質量有沒有保證很難說,我們希望做的更專業化。
另外,希望客戶能夠有戰略的眼光進行合作,你選擇供應商的時候要確認能不能長期合作,是不是能夠增加價值。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真正有長期共贏的發展。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案例,就是我們和軟銀國際組織,一個知名的銀行一起做的一個合作。軟銀也是在國際上比較發達,在利用服務外包比較成熟的公司,我們他的合作實際上在幫助他來處理衍生品交易之后,待會可能知道有前臺,中臺,后臺業務,前臺業務是他個人交易點,他們在做交易,交易完了以后中臺,后臺業務就拿出來由我們來進行支持。
剛才其實蘇總講到好幾點大家思路要開闊,你的事是在某一個營業所辦的,其實實際上真正做是在世界上某一個地方做的。我們做這個事情,我們支持9個國家和地區,5個不同時區。真正在瑞士做的交易,在美國,英國做的交易真正到這來對帳結算都是中國做的,這已經不是一個設想,已經是現實。我們這個團隊在上海200人中心還在不斷擴大,我們做的交易是非常復雜,負責高端,和大家心里想象的外包完全不一樣,不是以完美代工,你要懂得這個交易,衍生品是一個很復雜的產品。
我想跟大家匯報就這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