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作為20世紀末引進中國的最后一個國外的成熟產業” ,金融服務外包仍是一個新興行業,同時也是一個朝陽產業,有很大的發展前景。金融企業特別是中小金融企業要實現低成本快速擴張,這無疑是很好的選擇。
國際銀行業聯合會主席伊安?穆林表示,國際金融業正在緩慢地從金融危機的重創中復蘇起來,而中國是其中最有活力的經濟增長點之一,預計中國的金融服務外包業未來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
同時,發展金融服務外包有利于提升中國國內產業結構,改善服務貿易逆差格局,特別是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尚未散去、貿易保護主義又有抬頭跡象的背景下,大力發展金融服務外包業務,對于增加服務貿易出口收入、促進就業以及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多方合作,抓住有利時機,大力發展我國本土金融服務外包產業。
政府方面
1.制定行業總體發展戰略。政府部門應該擴大宣傳,樹立中國金融服務外包”的品牌形象,改變外界對中國只有勞動力成本優勢的形象。同時,要制定長遠的整體發展戰略,避免各地區在發展過程中,不顧實際情況一哄而上,在招商引資過程中為了完成指標而惡性競爭,不斷突破優惠政策底線。
2.制定相關法律,為金融服務外包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完善的法律可以保證外包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要加快研究承接離岸服務外包業務流程涉及的 新的知識產權關系,總結業內實踐經驗并借鑒相關國際經驗,改進和完善知識產權立法,降低承接國際服務外包交易成本。對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涉及新的業務合作形 式和關系,包括合同標的、交付方式、產品質量、服務外包出現糾紛時的處理程序和機制等方面新內容,要密切跟蹤,及時制訂相應的規則,同時,繼續做好優化商 業環境的法制建設工作,加快完善與國際商業慣例相適應的法律規章建設。
3.建立完善而有效的外包監管制度。金融服務外包監管制度的構建應該遵循合法原則、風險控制原則、保護客戶合法權益原則、有效監管原則。中國金 融監管機構應充分認識到金融服務外包活動潛在的風險,立足于中國金融服務外包的實踐,借鑒國外金融服務外包監管的經驗,盡快推出金融服務外包監管的指引文 件和規范架構的監管部門。
4.重視和加強服務外包的市場研究和數據統計工作。由于國際服務外包是新生事物,相關的市場研究和正規統計相對薄弱,目前有關研究數據主要來源 于業內咨詢公司研究估計,在一些概念和統計指標上,如ITO與BPO的界定方面不夠清晰統一。政府統計部門、行業協會和學術界應加強相互合作,在研究國際 服務外包概念和指標體系基礎上開展常規統計,為市場研究以及政府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外包服務商方面
1.培養外包業務專門人才。大型外包服務商可以和高校或培訓機構聯手合作,根據對外包人才的具體需求,推出外包人才培養項目,使大量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通用人才成為可以迅速進入工作崗位的專門人才。
2.了解客戶需求,提高服務質量。對于外包服務商,要想在競爭中做大做強,關鍵是要了解客戶需求,提高服務質量,降低客戶風險。外包服務商應充 分了解客戶所面臨的商業挑戰,深入了解金融服務特有的業務流程,保證服務質量,同時確保客戶數據和信息的安全,消除客戶在數據安全與客戶信息保密方面的顧慮。
自2009年以來,中國金融機構走向了更高的外包服務發展階段,為滿足客戶的更新需求,對數據細分、深入挖掘等方面都和金融外包服務企業展開廣泛合作。在期間涌現出像數銀在線”為首的越來越多的金融服務外包公司的身影。此外,很多金融機構由于其所在市場的變化,對金融服務創新性差異化的要求也在提高。以數銀在線”為例,將互聯網與傳統金融服務結合,為客戶提供融資比較和實現一站式融資服務,并整合中小企業融資政策和融資渠道,集約化受理中小企業融資請求,集成公共信息平臺為融資機構提供信用輔證。并具備強大的技術支撐和金融專業人員,無論在個人和中小企業融資、電子支付、個人貸款等領域還是承接金融服務外包上都能應市場而動,及時地提出創新性的解決方案。
金融服務外包已成為了中國各大銀行經常探討的話題,多方合作,將銀行非核心業務外包給服務平臺,無疑是幫助銀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保證服務的安全性的關鍵所在。(文/潘錦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