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類型 | 一般聯盟 | IT服務接包聯盟 |
聯盟的作用 | 彌補生產能力、生產線差距削減成本、減少風險 | 彌補技能和知識的差距,不僅有助于成本、風險的減少,而且有助于學習 |
聯盟的對象 | 與競爭者和潛在競爭者形成聯盟,主要是大規模企業 | 對聯盟有利的任何企業、組織、機構均可參與聯盟,主要是中小型組織 |
聯盟的目的 | 加強外部市場力量,幫助公司迅速占領市場和擴張發展 | 主要是提高企業在外包市場的接包能力和綜合競爭力的改善 |
轉移知識類型 | 以顯性知識為主 | 以隱性知識為主 |
主要工作 | 生產性工作 | 知識性工作 |
提供優勢 | 階段競爭優勢 | 持續競爭優勢 |
提供能力 | 產品或市場能力 | 核心能力 |
產生背景環境 | 規模經濟、范圍經濟 | 網絡經濟 |
協同的依據 | 正式契約為主 | 關系契約為主 |
協同效應 | 互補效應 | 整合效應、學習效應 |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二、服務外包接包聯盟形成的動因分析
企業要在市場中獲取競爭優勢除了可以依靠自身資源獨自發展外,還可以通過兼并和收購等資本手段實現規模擴張,達到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我國一些大型服務外包企業已經成功完成對海外服務外包企業的收購等工作,如東軟集團、中軟國際等。然而這一方式更適合于具有相當實力的大型服務外包企業,而中小型企業則望塵莫及。我國的服務外包企業多數都是中小型企業,可以通過建立聯盟實現資源共享,獲取競爭優勢。因此,建立接包聯盟才是我國服務外包企業的最佳選擇。
(一)資源互補與共享
服務外包企業所需的資源除實物資源外,還包括企業的技術、專利等隱性知識。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和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服務外包業務呈現為一項龐大的復雜工程,對資金、技術、知識及專業人才等戰略資源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使得接包企業出現戰略缺口”,這迫使接包企業不可能完全走單打獨斗的發展道路,而需要在自身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和其他接包企業合作,形成資源優勢互補和共享,從而彌補戰略缺口”。
(二)增加企業在外包市場的綜合競爭力
隨著服務外包的不斷發展,政府機構或國外大型企業成為接包企業面對的主要發包方,外包業務金額往往比較巨大,單個接包企業很難單獨完成業務。此外,發包方在選擇接包方的時候比較注重接包企業的能力,而不愿意交付予中小接包企業。這就需要接包企業聯合起來,組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聯盟來共同承擔整個外包業務,形成服務外包接包的聯合艦隊”,從而提高企業對外承接業務的能力,為企業營造了一個從單打獨斗”走向抱團出擊”的發展氛圍。
(三)促進企業間組織學習,增強企業創新能力
接包聯盟促進了擁有不同技術和知識背景的企業之間的接觸,為接包企業的組織間學習、知識轉移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通過組織間學習能促進接包聯盟內組織間的知識傳遞、轉化及整合,并創造新的知識。接包聯盟通過組建項目團隊、共同承接外包業務、合作研發等途徑,利用競爭機制、共享機制、學習機制等,共享各企業的專有知識與經驗,有效促進隱性知識和技術的吸收、擴散與整合,從而產生新知識、新能力和研發出新產品,推動服務外包企業創新能力和接包競爭力的提升。
三、促進服務外包接包聯盟發展的行為分析
目前,接包聯盟還處于萌芽時期,國內企業的接包聯盟成功案例還很少。由于接包企業知識密集性特征,在彼此合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知識溢出效應,致使企業的專用性資源外泄,導致企業失去原有的競爭優勢,加之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等法律法規還不完善,接包企業主動建立接包聯盟的意愿還不是特別強烈。政府作為推動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發動機,負有搭臺”的責任,應制定一系列有助于接包聯盟構建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規以及金融政策等,積極促進接包聯盟的組建與發展。同時,服務外包企業應主動出擊,以大型外包企業為中心,以大額外包項目立足點,借助產學研機構,積極組建接包聯盟。
(一)政府層面行為分析
1.積極營造良好環境。除了國家已制定的促進外包集聚效應的政策之外,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的政府有關部門、軟件園區、行業協會等應該構建一個具有外包企業產權交易、股權轉讓代辦、技術交易、融資等功能,且具有高度權威的法定產權交易所,集股權、債權及知識產權于一身。這使外包企業之間的合作變得更有效率、權益得到更大的保障,從而為接包企業營造一個構建聯盟的良好環境。
2.鼓勵接包企業之間的積極合作。目前國內接包企業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一種競合關系”,利益和沖突并存。由于知識溢出效應、學習困境的存在,企業一方面擔心合作會使自己的核心能力被模仿,從而失去專用性資源和能力;另一方面,企業還困擾于不能從合作伙伴處學習到有價值的知識和技能,這導致企業失去合作的動力。因此,在外包競爭趨于規模化的背景下,政府作為國家宏觀調控機構應該鼓勵服務外包接包企業之間的合作,從而理順競爭秩序,改變國內外包企業之間的無序競爭。
3.鼓勵接包企業與高校、研發機構之間的合作。服務外包屬于知識密集型產業,研發能力是外包企業走出困境的關鍵所在,特別是我國的服務外包企業處于外包價值鏈的底端,要想擺脫代工”的命運,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高校、研發機構等科研組織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但是市場能力相對較弱,科研成果不能迅速轉化為經濟效益;而企業具有較好的市場能力,可將科研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市場化,獲取收益。因此,接包企業與高校、研發機構之間的合作可以產生互補效應,實現創新與市場化的良性循環。
4.通過金融政策、財稅手段對接包聯盟合作提供補貼和支持。接包聯盟的形成有利于承接大型項目,但是這些項目往往需要外包企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各種資源,某些項目的進行須從國外引進技術和設備,面臨巨大的技術和市場風險。政府應給予接包聯盟企業所得稅、增值稅、關稅等方面的減免,以提高接包企業之間聯盟的積極性。此外,政府可以創建一個接包聯盟風險基金,該基金是接包聯盟在承接外包業務時提高風險防范能力而提取的風險管理準備金,此舉意在增強接包聯盟抵御接包過程中的各種風險,隨時處理可能出現的潛在風險。
(二)企業層面行為分析
1.以大型服務外包企業為核心,以大型服務外包項目、大額服務外包出口訂單為立足點,組建區域性、功能性服務外包接包企業聯盟。針對我國服務外包企業的發展現狀,構建接包聯盟應以大型服務外包企業為核心,形成具有戰略聯盟性質的整合,將中心城市眾多分散的中小外包企業以產權為紐帶組建具有集中優勢的國際外包集群,從而形成具有國家級別的服務外包接包聯盟。此外,接包策略應由單個企業的單打獨斗轉變為聯盟合作共同承接服務外包大項目、大合同,多家企業共擔風險和成本,共享利益。
2.以接包企業為主體,市場需求為導向,產學研機構為輔助平臺,構建新時期創新型接包企業聯盟圍繞服務外包重點領域和市場需求導向,服務外包企業通過與產學研機構建立技術創新聯盟,從事服務外包領域先進技術的研發,進行吸收、開發和再創新,構建屬于具有資產專用性的自主創新能力,吸引國際知名跨國企業向聯盟轉移先進外包業務。
3.以戰略合作的方式與國際接包企業合作,建立跨國接包聯盟。缺乏國際經驗及大型項目管理能力是我國服務外包接包企業的短板所在,通過戰略合作的方式與國際先進服務外包接包企業合作,憑借企業自身的吸收能力學習國外合作伙伴企業先進的外包管理理念和管理經驗,逐步提升大型項目管理能力,豐富國際經驗,在資格認證方面向國際先進外包企業看齊,從而承接更多、更大的外包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