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局:目前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取得了哪些最新進展?
宗國英:濱海新區設立行政區以來,區委、區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要求,按照市委九次黨代會以來的各項決策和構筑三個高地”、打好五個攻堅戰”總體部署,把打好開發開放攻堅戰、爭當科學發展排頭兵作為總目標、總任務,以十大戰役”為載體和平臺,統籌推進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和綜合配套改革,濱海新區開發開放進入了新的戰略機遇期、改革創新期和黃金發展期。
天津濱海新區區長宗國英
管理體制改革順利實施
按照國務院批復,于2009年11月9日啟動濱海新區管理體制改革。一是撤銷了濱海新區工委、管委會,撤銷了塘沽、漢沽、大港三個行政區,建立起濱海新區統一的行政架構。二是組建了兩類區委、區政府的派出機構。一類是城區管理機構,成立塘沽、漢沽、大港工委和管委會,主要行使社會管理職能,保留經濟管理職能;另一類是功能區管理機構,成立九個功能區黨組和管委會,主要行使經濟發展職能。三是探索新區的事在新區辦”的運行機制。市委、市政府賦予濱海新區更大的自主發展權、自主改革權、自主創新權。當前,我們按照建設效能政府、服務型政府的理念,建立起全國同類區域機構最精簡、工作人員最少的行政架構,成立了聯合審批服務中心,積極承接天津市下放的審批權限,初步建立了一級政府、分類服務”的公共服務體系。
規劃體系不斷完善
按照全市雙城雙港”的總體規劃,新區確立了一城雙港、九區支撐、龍頭帶動”的空間布局和戰略。一城”,即濱海新區核心區;雙港”,即現有天津港區和新開發建設的南港區;九區”,即先進制造業產業區、臨空產業區、濱海高新區、南港工業區、臨港工業區、中心商務商業區、海港物流區、濱海旅游區和中新天津生態城等九個產業功能區。目前,2270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實現全覆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城鄉”的規劃體系初步建立。
經濟增長創歷史最好水平
2008年,新區實現生產總值是3102.2億元,2009年達到3810.7億元,2010年達到5030.1億元,兩年連續跨越4000億和5000億臺階,年均增長24.5%,增幅創歷史最好水平。同時,工業總產值達到10653.6億元,年均增長30.6%;財政收入1006億元,年均增長36.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23.2億元,年均增長32.6%。兩年內,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85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額128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659億元。新區經濟總量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的排名,由2009年的第16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12位,正是由于濱海新區的強勁帶動,天津市經濟總量創造了17.4%的全國第一增長速度。今年上半年,新區生產總值完成2806.95億元,同比增長23.6%,固定資產投資1741.2億元,增長33.7%;財政收入726.22億元,增長40.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24.69億元,增長52.3%;實際利用外資額45.9億美元,增長20.2%,新批外資項目182個;實際利用內資額231.9億元,增長31.5%。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25.36億元,增長29.3%;外貿出口122.3億美元,增長19.5%,繼續保持強勁發展態勢。
重大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我們狠抓重大項目的引進和建設,兩年累計完成產業投資6100億元,近400個重大項目竣工投產。2009年重點建設了5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375個,2010年重點建設了455個,今年計劃建設925個,形成了開工建設一批、投產達產一批、儲備報批一批”的項目格局。在重大項目的帶動下,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汽車及裝備制造、石油和海洋化工、國防科技、輕工紡織、生物制藥、新材料新能源八大主導產業初具規模。
發展方式加快轉變
建成了北疆電廠一期、新泉海水淡化、漢沽垃圾焚燒發電等循環經濟項目,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冶金、電子信息、汽車等7條循環經濟產業鏈,開發區、臨港經濟區成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區。天津堿廠搬出塘沽城區。金融、航運物流、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濱海高新區完成擴區更名,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中科院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等建成運營,濱海工業研究院等項目順利啟動。2010年,服務業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1.6%,R&D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5%。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陸彩榮(圖左)與宗國英(圖右)會談
城市載體功能逐步完善
狠抓基礎設施建設,2009年建設93個項目,完成投資1125億元,去年建設108個項目,投資1300億元,今年安排1400億元資金,實施96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成了25萬噸級深水航道、30萬噸級原油碼頭、天津機場一期工程和保稅區海空港等一批物流基地。綜合通關效率顯著提高,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功能明顯增強。2010年,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4.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008.6萬標準箱,已穩居世界第五;機場旅客吞吐量727.7萬人次。黃萬鐵路、海濱大道等一批基礎設施和市政設施竣工,城區環境面貌顯著改善,綠化覆蓋率達38%以上。
綜合配套改革深入推進
濱海新區是繼浦東之后全國第二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中央要求在十個領域先行先試重大改革舉措,為全國改革提供經驗和示范。到2010年底,已基本完成三年改革計劃確定的各項主要任務。在涉外經濟上,實施了一站式”全程通關,國際郵輪母港正式開港。在金融改革方面,設立了渤海產業投資基金和船舶產業投資基金、中國航空產業基金,股權產業投資基金及管理公司達到660家,融資租賃業務總量占全國的24%。在全國率先設立排放權交易所,用金融手段支持節能減排。同時,積極深化管理體制、行政審批、土地管理、住房保障、醫療衛生等五大改革”,完成各城區和各功能區機構設置,全面推進職能歸并”,土地征轉分離、集中交易改革取得實效,確立了經濟適用房、定制商品房、公共租賃房、藍白領公寓等住房保障模式,以訂單生產”方式與企業和群眾直接對接,實施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構建了新型醫療服務模式。
對外開放進一步拓展
東疆保稅港區首期封關運作,國際油輪母港順利開港。建成了國家級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和保稅港區等等所有對外開放區域形態。天津港近70%的貨物吞吐量來自外省市,北方門戶作用進一步增強。企業海外投資取得突破,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建設成效顯著,走出去”戰略邁出實質性步伐。過去兩年累計批準三資企業953家,實際利用外資121.5億美元,利用內資455.7億元,世界500強企業中有109家在新區投資。
和諧社會建設有序推進
天津科技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等高等院校快速發展,職業學校和中小學布局進一步優化。建成了泰達醫院等一批文化衛生體育設施,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實施強街強鎮”戰略,啟動建設13個街鎮社區服務中心和一批居委會便民服務設施,社區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城市化步伐加快,啟動了胡家園、茶淀鎮、小王莊等6個示范小城鎮建設。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8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12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