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高新區經濟發展保持良好態勢。上半年,全區完成GDP182.8億元,同比增長20.1%。前7個月,該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8億元,增長19.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2.1億元,增長48.5%。目前,全區各類企業達5758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82家,其中過10億元的8家、過20億元的4家、過百億元的1家。
前7個月新引進項目83個
作為全市高端產業的重要聚集地,高新區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交通裝備三大產業初具規模和特色,1至7月銷售收入占到全區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的76%。該區新引進各類項目83個,實際引進市外資金79.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0.3億元,增長24.7%,其中工業投入70.3億元,增長10.2%;三產投入69.9億元,增長38.1%。隨著一批重大工業項目和大型城市綜合體的建設,發展后勁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得到保障。
創新能力顯著提升。1至7月,該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48.7億元,增長18.3%;新獲各類科技立項85項、專利授權350件;新引進高層次人才90名,齊魯人才特區”建設工作正式啟動。服務外包執行額達到8000萬美元,完成游戲動漫制作6000分鐘。推進企業中小板、創業板及新三板”上市工作在國家級高新區中名列前茅。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創建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目前,該區已搭建起70平方公里的發展框架,廠房、科研、辦公和商住建成及在建面積達到2200萬平方米。齊魯外包城、會展中心綜合體、總部基地和金融商貿中心、創新創業基地等建設速度加快,基礎建設和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城市管理、環境綜合整治、節能減排、生態建設等工作力度加大,現代服務業和各種城市要素加快聚集,三大片區承載功能明顯增強,初步顯現出現代化新城區的氣息。
抓好五大工業園建設
目前,高新區正在加快推進30個在建項目、25個在批項目、40個在談項目,力促在建項目早投產、在批項目早開工、在談項目早簽約。著重抓好中電裝備濟南產業基地、齊魯電機、紅帆低碳能源、北車風電和ICT產業園五大工業園建設。中電裝備濟南產業基地項目10月確保特高壓變壓器一期、智能電表、GIS竣工投產,特高壓變壓器二期、三期共14萬平方米的廠房于11月開工建設;齊魯電機項目確保4萬平方米的總裝車間年底前竣工,明年年初投入使用,大件車間和配套公租房于年內開工;紅帆低碳能源工業園11月底前確保一期項目竣工投產,二期直線驅動列車試驗線項目于9月底前開工;北車風電項目確保今年完成風力發電設備100臺套、塔筒200臺套的生產銷售,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同時,加快二期建設進度,力爭年內完成復合材料廠房、葉片試驗場建設;ICT產業園目前已完成園區內道路及管線施工,年內實現園區內10個項目的開工。同時,還要抓好積成電子、桑樂太陽能、斯凱孚等項目的開工,力爭確保全年完成工業投入160億元。努力使各種資源要素、基礎優勢向主導產業聚集,力促骨干企業規模膨脹,抓好產業鏈招商,形成關聯度高、集中度高、核心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
26項重點工程年內完工
高新區將加快完善三大片區道路和四供兩排”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尤其是圍繞十大工業項目和五大城市綜合體建設,進一步做好相關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重點抓好漢峪片區六路兩溝”等26項重點工程建設,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年內全部完成工程施工,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5億元。加快城中村改造、村莊整合和農房建設。年內中心區在建安置房面積達40萬平方米,完成建設175萬平方米;孫村新區在建安置房面積達到50萬平方米,累計完成建設120萬平方米。加快公租房建設步伐,年內確保開工建設793套、6.1萬平方米的公租房。
推進城市綜合體建設
高新區將抓好重點載體,推進城市綜合體建設。齊魯外包城綜合體,15萬平方米的銀荷大廈交付使用,23萬平方米的奧盛大廈加快建設。總部基地和金融商貿中心綜合體,確保年內新開工25棟寫字樓,開工面積150萬平方米以上。創新創業基地綜合體,在加快21萬平方米的國家綜合性新藥研發技術大平臺和國家創新藥物孵化基地、20萬平方米的中小企業孵化器建設的同時,年內15萬平方米的保稅大廈也要開工建設。以此為契機加快綜合保稅區申建步伐。會展中心綜合體確保32萬平方米的丁豪廣場酒店、公寓年內完成主體驗收,并進入內外裝修,商場項目完成基礎施工。同時,力爭孫村綜合配套項目盡快啟動建設。